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确定危岩体稳定性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根据危岩体的特点,用直觉模糊数表示影响和制约危岩稳定性因子的各主要因素指标,采用模糊折衷型的TOPSIS法,确定方案与模糊理想解间的相对贴近度,并对其进行从小到大顺序排序,从而确定对危岩稳定性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在采用以上方法分析计算后发现:岩体结构对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地形坡度对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微弱地大于结构面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规避危岩崩塌风险,在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概括设计阶段危岩崩塌风险评价指标。以贵州省兴义环城高速公路峰林特大桥岸坡危岩体为例,从地形地貌、危岩体规模、地质因素及工程措施方面着手,建立适用于依托工程的危岩崩塌概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定量计算危岩崩塌概率,结合专家调查法得出的崩塌后果严重等级,对危岩崩塌风险开展评估。  相似文献   

3.
S105线(成青路) K177+936-K178+158段发育3段危岩带含4处成规模危岩体,由于路堑边坡陡峭,常年有落石现象,对道路行人行车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在查明危岩带的地址和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与机理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和危害性,并提出清除危岩、凹腔填塞、锚杆加固与主动防护网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蓉遵高速公路K338+850上行线危岩带为背景,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公路高陡危岩体调查评价方法。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坐标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基于SFM法合成三维高清实景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提取坡面岩体结构特征,明确调查区7处危岩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危岩体的运动路径及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高陡危岩崩塌对公路的危险性,采用赤平投影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刘树林  雷杰  祝建 《路基工程》2023,(1):234-240
基于某隧道进口处3处危岩单体,详细进行野外调查、勘查、测绘,查明危岩的自然环境、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危岩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形成危岩的内外因素,认为危岩形成的内因是活动断裂、地层岩性和地貌条件,外因是风化作用和大气降水。并采用定性分析及结合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危岩的稳定性,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根据危岩体的发育特征、破坏模式及隧道洞口的建设条件,采用清危、镶补凹腔、回填洞穴、锚固、封闭注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危岩在山区公路边坡中广泛发育,其失稳崩塌对公路沿线的行车通畅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该文基于稳定性分析法,建立危岩力学模型,给出危岩体失稳弹冲动力参数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与物理描述,得到了判别崩塌体失稳的重要指标;指出危岩体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释放并转换为崩落动能,揭示了动力系统能量释放量与弹冲动力参数的关系.为确定危岩的致灾能力及致灾范围提供计算依据,有利于更好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危岩体的防治和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变形特征分析了肖家湾危岩体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和极限平衡法对该区危岩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经分析判断危岩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治理。针对每个危岩体的具体特征,提出了人工清理+砂浆锚杆+砂浆填缝+凹腔支顶+拦石墙+SNS被动防护网等综合治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叶强  孙军 《公路》2012,(1):54-57
危岩是三峡库区重要地质灾害类型,是地层组合、地貌特征、水动力因素及地震等因素耦合的结果.以危岩为依托,基于特征分析,研究其发育机理;考虑不同工况、不同危岩失稳模式,进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暴雨对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极限平衡法对遵义市海龙囤龙虎大道侧的W5滑移式危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并依据规范判断其稳定性。运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对W5滑移式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基于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析表明,该滑移式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根据相关规范,对其进行锚固灌浆支护设计,并运用理正软件验算支护后W5危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陈家湾危岩带位于云台村6社惟一通村公路的边坡上,由于危岩带表层较破碎,危岩体数量较多、方量大、裂隙贯通性好,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本文在分析危岩带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危岩带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魏征  李旭龙 《路基工程》2020,(1):131-135
依托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岩质路堑边坡危岩体处理工程,系统阐述了钢绞线支护结构用于岩质边坡危岩处理特殊工程中的设计计算与监测,探析了钢绞线用于支护路堑边坡危岩体处理工程中施工的可行性。根据现场危岩体处理后的监测结果得知,所选择的典型性危岩体的开挖过程中所反映的力学特性与数值分析计算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所用数值分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毛广志  程保民 《路基工程》2020,(2):196-199,205
依托某楔形体滑坡工程,基于FLAC3D开展路堑边坡楔形体破坏机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后缘主要是受拉张破坏,前缘和侧滑面主要受剪切破坏,底滑面和侧滑面为边坡抗滑的主要结构面,侧滑面的主要作用是切割岩体使之成为独立的块体,具备产生楔形体滑动的必要条件,主滑面的连通性和强度是楔形体边坡稳定性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依托珠海市某中学后山边坡崩塌防治工程,对岩体加固的预应力钢丝绳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对4个典型的危岩体钢丝绳应力的监控,得出钢丝绳的受力随危岩体逐层破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锚拉钢丝绳在危岩体逐层破解过程中的工作状态,确保施工过程中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清除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刘卫华 《路基工程》2020,(4):25-30,36
针对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问题,选取代表性强、现场易于收集危岩体主控结构面倾角、基座情况、地形坡度、凹腔状态、岩体结构和卸荷松弛状态等6个基本因素作为快速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相互作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关系矩阵法半定量地研究了指标之间相互作用对危岩体稳定性影响的权重和指标重要性程度,根据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和权重大小,建立了定量的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提出危岩体稳定性快速评价的危岩体不稳定指数(UMII)方法。据此,对锦屏二级水电站闸址左岸高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进行了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距三峡大坝27 km,一旦失稳,将危及长江航运及大坝运行安全,为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投巨资对链子崖T8~T12危岩体进行了工程治理。在介绍影响链子崖危岩体变形因素及链子崖防治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治理前、中、后的变形监测成果,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隧道危石垮塌防控是隧道安全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针对危石垮塌机理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探测技术及方法,难以对其实现有效防控的问题,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隧道危石地质调查、危石识别理论、危石监测及控制方法3个方面总结了隧道危石识别与防控的研究现状。在隧道危石地质调查方面,数字罗盘接触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已成为支撑隧道危石地质调查发展的三驾马车,初步形成了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三维岩体结构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在隧道危石识别方面,危石静态及动态识别理论研究取得长远发展,初步形成了静-动结合的隧道危石稳定性判识方法;在隧道危石监测及控制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尚未形成有效的隧道危石监测及控制技术方法。随后结合笔者团队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系统阐述了现有隧道危石防控理论及技术的不足,并对隧道危石防控对策进行了相关探讨,认为隧道危石防控的研究重点和趋势有以下3点:物-钻-表三位一体的岩体结构探测方法;岩体结构模型跨尺度联合重构方法;隧道危石"点-域"同步监测及靶向控制技术。研究结果可为广大研究者和应用者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基本框架,并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