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平阳道路运输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着眼于平阳道路运输发展的历史,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道路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推进道路运输科学发展,明确新任务,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把道路运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分析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技术的发展历程,找准我国道路运输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道路运输技术的创新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对促进交通运输科技发展所做的决策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决策支持政策对于我国道路运输科技发展起到的先导性作用;从运输装备、组织模式、运输服务、运输管理、绿色安全五个方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道路运输取得的关键技术成果和创新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通过规范研究等方法,对未来我国道路运输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指出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颠覆性技术将不断突破,推动道路运输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外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国外重载运输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探讨了影响重载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国外重载运输发展过程中解决制约因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对促进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运输装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以综合运输为视角,全面回顾了我国运输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以及各发展阶段铁路、公路、水路和民用航空运输装备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概况总结运输装备发展的成效与经验,并对未来我国运输装备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系统构成,选取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效性指标进行遴选,计算我国2005-2014年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四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模型,对四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水路运输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四种运输方式间的静态协调系数为0.4694,表明目前四种运输方式虽然发展迅速,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交通资源日益紧张、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城市货物配送的发展已上升到维护经济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发展夜间配送等成为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北京市中心城区货物夜间运输相关调查,从夜间运输货运量、运输车次数、运输比例及分货类夜间运输等方面分析中心城区夜间运输发展现状,并分析发展夜间运输将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发展夜间运输具有明显的平衡道路资源占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节约人力资源、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等重要作用.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的工作方案要求,夜间运输结合共同配送等举措是城市货运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探讨运输供给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判断二者是否适应。阐述运输供给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进而分析我国运输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运输供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前言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组织方式以单车运输为主,运输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对物资运输供给的需求。公路货运粗放型的发展也加剧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与我国当前实行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相违背。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指出.要鼓励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自此甩挂运输成为道路货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道路运输业向高效、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道路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道路运输现状的调查,阐述了道路运输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目前道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对道路运输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协调发展,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系统构成,分别从数量和质量方面提出了反映各运输方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1995~2005年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综合发展水平的隶属度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运输方式之间的平均静态协调度为0.297 8,说明目前中国各运输方式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协调。为改变这种不协调发展状态,提出运输方式之间相互促进与相互配合的发展理念,完善运输政策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运输枢纽。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经济和民众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更有其重大现实意义.为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能力,要做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重视政府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对公共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市场行为、提高公共交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十四五”期间发展形势与趋势,剖析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打造适应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便捷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构建集约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以及提升科技创新活力推动运输服务升级等四项举措,为西部地区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下的功能定位,并从城市交通结构、线网布局和交通政策三方面阐述了我国目前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在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下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一个简要的交通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和操作规划的描述。战略规划必须发生在政策容许范围内。就城市交通而言,交通的可持速发展非常重要,本文给出了来自悉尼的一些例子。通过2000年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案例研究解释了交通的需求分析。本文还为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交通战略规划进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ú̿������ͨ���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西”煤炭外运通道是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最主要通道,在该地区煤炭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下,研究和建设布局合理的煤炭运输新通道对于保证我国煤炭供应、平衡全国煤炭供需矛盾以及提高煤炭利用效益等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华西北既有铁路煤运通道的总体布局和运行状况,对“三西”地区煤炭外运的北、中、南通路集疏运布局和12条干线主要技术标准、运量、运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煤炭铁路外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煤运新通道南北两线方案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通道及其集疏运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浦西外滩地区交通拥堵、越江交通瓶颈制约等问题,上海制定了井字型通道规划建设方案.在此背景下,文中分析了虹口区交通发展现状、井字型通道建设影响,提出虹口区交通发展的调整目标和综合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交通主轴、合理布设井字型通道出入口、北外滩路网衔接、四川北路地区公交化和大柏树人行系统改善等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交通“7+1”论坛第十七次会议的主题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十二五’水路运输发展战略的思考”. 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探讨了水运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了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 针对内河、港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交流. 同时以上海港、广西内河航运、深圳大交通管理体制为案例,分析了成功的经验以及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为“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8.
公交优先发展是我国城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措施,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信息化保障,许多公交优先发展制度难以长期高效地实施,不利于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本文以战略考虑为出发点,提出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的顶层设计,为深入高效推进公交优先提供基础保障.在建立统一的智能公交数据标准基础上,提出公交信息化管理系统结构,并构建公交信息化平台的企业客户端、主管部门客户端和公众客户端,支持公交优先战略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常规公交系统建设是贯彻公交优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分析大连市常规公交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入手,结合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提出常规公交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常规公交规划要从公交网络、规划目标、服务模式、技术方法等四方面转变思路,强化两网融合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常规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通政策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和反馈性的特征,系统动力学是定量描述交通政策可持续性分析和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2002年的交通数据至2020年的规划目标,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交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系统,研究了北京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最后评价了北京市交通政策的可持续性。还提出了一些北京市交通发展政策,并分析了这些政策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