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给予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60只脂肪肝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小柴胡汤[1g/(kg.d)]治疗组、易善复[64mg/(kg.d)]治疗组,每组各15只。分别观察小柴胡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和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并与易善复作对照。结果小柴胡汤治疗后,脂肪肝大鼠的体重和肝湿重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且血清ALT、AST、TC、TG水平以及肝脏组织和血清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疗效与易善复组接近。结论小柴胡汤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龟固本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按体质量随即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白酒对照组及参龟固本酒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相同酒精量的白酒、参龟固本酒液,每日2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12h处死大鼠,采血,取肝组织,测定肝、脾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连续灌胃12周后,盐水对照组大鼠毛发、食量、粪便及活动等一般情况均无异常,体质量正常增长,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白酒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与盐水对照组比较,雄性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肝指数明显增高(P<0.01),脾指数无明显变化,血清ALT、AST、ALP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血清SOD、MDA、TP、ALB无显著差异,而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肝组织呈现大量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可见点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参龟固本酒组大鼠体质量、肝、脾指数的变化明显轻于白酒对照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白酒对照组比较,参龟固本酒组大鼠血清ALT、AST、ALP及肝匀浆MDA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肝匀浆SOD显著增高(P<0.05);同时参龟固本酒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散在的脂滴空泡和炎细胞。结论参龟固本酒对大鼠肝损伤明显轻于同酒精量的白酒,其机制可能与药酒所含中药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高脂喂饲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同时给予番茄红素灌胃,检测体重、血脂和肝组织脂质水平及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探讨可能的减肥机制。结果番茄红素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0.05),适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番茄红素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肝组织中TC、TG、LDL-C含量(P<0.05),中剂量组明显提高HDL-C水平(P<0.01)。病理观察显示,番茄红素各剂量组脂肪变性及肝细胞肿胀程度减轻,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番茄红素具有预防高脂饲料喂饲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HDL-C合成,减少TC、TG、LDL-C在体内的蓄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血清中ALT、AST、GGTI、BIL和TBIL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逐渐形成;肝组织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梗阻14 d再通后以上变化逐渐恢复,再通7 d后已接近正常。胆道梗阻28 d再通后以上变化恢复速度明显变慢,再通7 d后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结论随着胆道梗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UGT1A1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再通后,UGT1A1的表达恢复缓慢。这可能是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DEN诱癌)、大黄素组(诱癌同时给大黄素)、黄芪多糖组(诱癌同时给黄芪多糖)、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诱癌同时联合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干预),每组10只。联合灌胃14周。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ALT、ALP、γ-GT和AFU,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用SABC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各组大鼠的ALT、ALP、-γGT、AFU均明显升高(P<0.05),两种药物干预可以减轻肝脏损害(P<0.05)。病理检查证实各实验组大鼠均诱发出肝癌。两种药物均能减少GST-P和TGF-β1的表达(P<0.05),但联合应用未显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大黄素、黄芪多糖干预治疗可以减轻肝损害,降低肝癌标志物GST-P的表达。抑癌作用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了肝癌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肝舒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东宝肝泰组。检测血脂变化、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脂肪变及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电镜可见肝细胞内存在大量脂滴,模型组大鼠血和肝组织中M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而SOD活性则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清TG、LDL-c明显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结论肝舒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脂、改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慈菇消脂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慈菇消脂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慈菇消脂丸高剂量组、慈菇消脂丸低剂量组、东宝肝泰阳性药物对照组,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环氧合酶-2(COX-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脏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及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镜下可见肝细胞内大量脂滴.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SOD活性显著降低,MDA、NO含量显著提高,COX-2、iNOS蛋白表达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肝组织内SOD活性显著提高,MDA、 NO含量显著降低,COX-2、 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慈菇消脂丸高剂量组作用亦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结论 慈菇消脂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抑制脂质过氧化、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d,SSd)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间断小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灌胃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将9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肝癌模型组(20只)、SSd大、中、小剂量组(2.0、1.5、1.0 mg/kg,各20只),SSd治疗组在建立肝癌模型的同时,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Sd,实验16周后停止给药,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重的改变,检测血清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SSd各剂量组与肝癌模型组比较,血清各项肝功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SSd大剂量组(P<0.01);同时SSd治疗组与肝癌模型组相比,肝脏病理组织学镜下观察,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低。结论SSd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高脂饮食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刚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在第8、12、16周末测量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及肝脏质量;检测血清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脏内质网情况;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肝细胞内活化转录因子6(ATF6)、糖调节蛋白78(GRP78)mRNA的表达。结果 1高脂组大鼠体质量和内脏脂肪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高脂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随时间延长轻度升高(P>0.05),ALT在第16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3HE染色光镜下可见高脂组在第8周肝内出现小泡性脂肪变性,12~16周时,肝脏脂肪变性进一步加重。4电镜下可见,8周时,高脂组大鼠肝细胞内聚集大量脂滴,结构基本清晰,粗面内质网结构基本正常;12周及16周,细胞内脂滴增加,粗面内质网池内可见线样结构沉积。5高脂组大鼠肝组织内ATF6、GRP78mRNA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幼年高脂饮食可引起内脏脂肪聚集、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功损伤。高脂饮食诱导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ATF6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对不同免疫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肝纤维化以及肝脏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657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γ-放射免疫分析仪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用方差分析比较在不同免疫阶段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肝纤维化的影响,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在不同免疫阶段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分期的影响。结果在ALT正常组中,乙型肝炎病毒对肝功、肝纤维化的影响较弱,而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组中,乙型肝炎病毒对肝功、肝纤维化有明显影响,且以ALT≥正常上限2倍组中为甚。具体表现为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肝功能指标中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降低,肝纤维化指标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均增高(P<0.05)。在ALT正常组中,乙型肝炎病毒的载量高低与肝脏病理分期无相关性联系,而在ALT异常组中,特别是ALT≥正常上限2倍组中乙型肝炎病毒的载量高低与肝脏病理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联系。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在机体的不同免疫阶段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肝解毒颗粒对雷公藤多苷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保肝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甘利欣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 d,再以雷公藤多苷灌胃造模,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保肝解毒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血清ALT、AST和MDA水平,显著提高GSH-Px水平,大剂量组尚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肝解毒颗粒具有明显的降酶保肝作用和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给予单纯性肥胖大鼠姜黄素后,检测体重、脂体比、血脂和肝肾功能,并用组织病理及透射电镜观察脂肪组织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减肥机制。结果给予姜黄素后,可显著减缓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增长速度,降低体脂含量(P<0.05);高剂量姜黄素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C水平(P<0.05),显著提高HDL、apoA水平(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给予姜黄素后,脂肪细胞的体积明显减小,核膜、细胞间质等脂肪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姜黄素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apoA含量,促进HDL-C合成;降低apoB水平,加速LDL-C分解,从而加速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分解、转化。  相似文献   

13.
舒肝丸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舒肝丸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以及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 ,以生化指标和病理变化评价舒肝丸的药物作用。以胆总管插管引流法观察药物对胆汁分泌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舒肝丸给药组AST、ALT及胆红素指标明显下降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A/G)倒置明显改善 ;病理切片显示各给药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 ,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舒肝丸给药前后对胆汁分泌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舒肝丸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而对胆汁分泌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肝解毒颗粒对四环素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保肝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甘利欣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 d,然后以四环素灌胃造模。对肝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并对肝细胞超微结构进行立体计量学测定分析。结果模型组线粒体、异染色质Vv及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δm明显降低,常染色质和脂滴Vv明显升高;保肝解毒颗粒可明显升高线粒体、异染色质Vv及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δm,降低常染色质和脂滴Vv。结论保肝解毒颗粒可使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显著改善,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5.
饮食结构变化诱导SD大鼠肥胖及血压变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饮食结构变化对正常大鼠代谢及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以脂肪占热卡53%饮食喂养5、10周,观察实验大鼠收缩压、体质量、腹部脂肪量和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等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5周组(105.506±4.634)mmHgvs.(100.060±4.773)mmHg,P<0.05;10周组(108.555±3.948)mmHgvs.(101.485±4.223)mmHg,P<0.01];高脂组大鼠体质量、腹部脂肪量及代谢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大鼠收缩压(SBP)随体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增加而升高;大鼠血FFA与SBP、腹部脂肪占体质量的百分含量(Vfat%)、FINS、FPG、TG等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正常大鼠肥胖、代谢紊乱及血压升高;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可能为其糖脂代谢紊乱与血压升高的联系点。  相似文献   

16.
用含有红薯或土豆膳食纤维(DF)70g/kg的高脂饲料喂饲成年雄性SD大鼠6周,观察大鼠血清脂质、钙、铁、锌和肝脏脂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DF均可使血清总胆固醇(TC)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值高于对照组(P<0.05);对血清TG、HDL-C、钙、铁、锌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口服谷氨酰胺对肝硬化大鼠肝功、死亡率及空肠粘膜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并对空、回肠粘膜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对肝硬化大鼠肝功、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谷氨酰胺治疗组空肠粘膜谷胱甘肽含量及空、回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显著增加( P<005),且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可明显减轻肝硬化时肠粘膜损伤,增加空肠粘膜谷胱甘肽含量。提示谷氨酰胺可用于预防肝硬化时与肠粘膜损伤有关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