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轨交客流的迅速增长给车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车站往往通过设置站外限流栏杆来保障运营安全,但对于栏杆对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程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上海轨交运营网络为研究背景,在对站外限流栏杆设置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各类型站外限流栏杆在突发情况下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和优化轨交车站栏杆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民广场站是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大型换乘枢纽之一,具有出入口数量多,出入口功能差异性大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车站各出入口的设置情况,以及与周边道路、客流等关系,分析研究了各出入口的客流特征,可为今后类似换乘枢纽出入口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轨交车站空调通风设计应适应车站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使其具备较好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结合当前车站空调通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高大空间车站、长出入口通道、车站防烟分区划分、多联机设计等为例,详细介绍和分析了空调通风设计如何与车站建筑方案密切结合,从而优化系统设计。其技术观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宁波轨交设置环线的功能分析入手,对设置环线需考虑的线网特征、城市空间结构、环线规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宁波市的实际情况,对宁波轨交线网规划修编设置环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环线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高速公路客运接驳站——济青高速刁镇客运站,解决了当地群众上高速路、乘车难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建设高速公路客运接驳站的必要性,介绍了高速客运接驳站的选址与服务形式、安全与服务管理情况、以及使用效果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盾构施工中遭遇障碍物(如桩基、围护结构等)的情况。结合上海轨交13号线武宁路站—长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介绍和分析了盾构工作井内通过单侧长距离水平冻结后采用矿山法进行暗挖清障的方法。该方法在清障期间不影响地面环境且不影响本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轨交无线通信分布系统的合理布局为实现地下区域内无线信号的良好覆盖打下基础。从限定空间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轨交无线通信分布系统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典型工程方案的构成及基本思路。通过对轨交的无线电传播环境和多系统间互干扰分析。给出了轨交无线通信分布系统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整个环节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轨交停车场综合开发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使用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开发项目能够有效整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引导地块周边的城市结构与空间形态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城市轨交运营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上海轨交吴中路停车场规划建设中,分析地块的区位条件后提出综合开发的建设要求并分阶段实施的方案,项目已初见成效,所积累的经验对类似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站自行车换乘停车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比选方法以选择出最优方案。从服务水平、空间影响和建设投入三个层面出发,建立包含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项指标的具体定义和量化方法。提出基于集对分析的自行车换乘停车设施选址方案比选方法,即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值权重,根据集对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比选出最优方案。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市轨道交通朝天宫站的交通接驳一体化规划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站点选址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之一,本文以“交通+旅游”新发展理念为主线,依托G217独库公路交旅融合试点项目,重点分析旅游交通量时空特征及道路服务水平,计算G217独库公路旅游环境容量,提出交旅融合空间规划和功能规划方法,从公路主体、沿线服务设施、慢行系统、构筑物、交旅标识系统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风景道建设创新模式,基于新媒体技术制定了独库公路三维导览系统和科普信息平台。最终打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独库交通量分析及风景道规划技术“样板”,创新了交旅融合背景下风景道规划技术方法,为新疆交旅融合工作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大型地下空间开发、采用混凝土支撑体系的基坑工程中,预应力鱼腹梁支撑系统(简称"IPS")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内支撑体系。结合IPS在宁波轨交1号线鼓楼站三角区基坑工程的应用实践,分析IPS的特点。最后,对该支撑系统在轨交工程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建设性均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殊性岩土问题是城市轨交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地质风险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投资造价。通过总结和归纳目前苏州轨交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特殊性岩土的类别、成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着重分析了特殊性岩土对轨交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轨交地下车站普遍采用双跨或三跨的箱型结构形式,车站内部空间封闭且立柱较多。如何打造站台和站厅的空间通透感、提高乘客舒适度是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上海轨交17号线某地下车站设计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顶、中板打开的隐柱式大中庭地下车站方案,从结构三维静力、抗震及施工工序3方面对该方案的结构关键点进行了论证研究,并通过顶板起拱的设计方案解决了站厅层20 m大跨结构受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慢行交通网络和技术标准体系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规划和立法层级、慢行交通空间、慢行静态空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介绍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网络发展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建议。以打造"安全畅达、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网络,让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相似文献   

16.
韩淼  王雅静  潘坦博  杨森 《综合运输》2023,(10):168-175
上海东站枢纽的建成将真正实现上海的内外连通,形成连贯的内外交通体系,充分发挥东站枢纽城市门户功能,势必会对长三角城市群产生影响。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2025年长三角地区(东站枢纽建成后)的数据进行预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上海东站枢纽建成前后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202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网络联系中,其整体网络的关联数和网络密度呈增加趋势;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均值和中间中心度均值亦增加;子群内城市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对变化,子群间的平均密度明显增加。研究结果证实,上海东站枢纽的建成将使这一枢纽片区具备比上海陆家嘴片区更高的区域中心度,可承接陆家嘴的部分中心功能,有利于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结构,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借鉴典型的建筑绿色设计及评估法,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分析法构建高铁车站绿色设计评估指标模型。以长春高铁站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春高铁站设计总体效果符合绿色建筑要求。  相似文献   

18.
轨交设备故障动态统计分析是维保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上海轨交维保系统故障信息统计的作用及流程。以上海轨交1号线列车车门设备故障情况为例,分析了数据库应用程序系统对设备故障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统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轨交区间隧道中隔墙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以上海轨交16号线南段工程为实例,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在小空间范围内进行拼装中隔墙、临时支撑的安装及浇筑等工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慢行系统规划方法对具体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研究提出基于使用者需求分析的慢行系统规划"需求引导法",用于指导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慢行系统规划。"需求引导法"的操作过程首先通过分析山水格局和用地结构,建立慢行系统初始方案,其次对初始方案进行需求侧要素点和供给侧要素点两方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初始方案进行多轮优化调整,从而构建宏观层面供需平衡的慢行骨架系统。中观层面根据组团功能、慢行交通集聚程度划分慢行分区,并结合路网条件供给,提出各分区的慢行发展模式。最后以厦门市为例说明"需求引导法"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