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既有行人流线网络法中实结点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模型,并将改进方法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行人设施布置优化方案。利用流线饱和度、设施最大拥堵面积等指标分析了原方案及3个优化方案在多种客流工况下的客流适应性,并给出了推荐方案。对推荐方案的客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行人流线网络法能够有效评价行人设施布置方案,且在车站行人设施布置方案的局部及整体调整时,行人流线网络法较行人流微观仿真法简便。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研究既有的行人仿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客流仿真技术对安检互认条件下的市郊铁路与地铁换乘站进行仿真,将车站内客流需求、设施设备、运行计划、乘客行为和客流组织集成到SRAIL系统中,通过动态监测手段对设施设备布局进行合理评估。并以在建的新航城站为例,通过SRAIL系统对站内客流进行仿真,从服务水平、交通组织等角度为调整、选择车站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站台、楼梯、换乘通道、闸机、安检作为关键设施;基于行人仿真技术,分析上述设施的客流密度变化特性,明确各类设施负荷度等级评定标准;最后,以客流密度为指标,构建可合理反映轨道换乘站设施匹配程度的灰聚类模型通过对北京市5个典型站点进行灰聚类模型的评价应用,证明该模型能够客观反映站点设施之间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枢纽建筑动态客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天津站交通枢纽和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站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及其动态客流仿真模拟的成果,对轨道交通枢纽建筑中的客流组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客流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智能体的交通枢纽微观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多智能体和传统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为例,提出交通枢纽内部的客流及设施协调性微观仿真模型。提出基于流线范围的枢纽环境表示方法,探讨枢纽系统仿真中智能体的个体行为模型、运动规则、碰撞检测,以及相互通信与合作等问题,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和结论。由该模型提供的实验方法,可以研究交通枢纽内部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和旅客复杂行为对交通枢纽设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综合交通枢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综合交通枢纽共生共荣.介绍了综合交通枢纽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理论,总结国内外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合理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分析了综合枢纽的客流特点.从客流总量预测及客流组成特点,分析了基于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设施设计,研究车站服务设施对客流集散的影响,基于随机服务理论描绘车站客流集散过程,并利用设施服务强度、设施协调度和设施服务水平等级对集散情况进行评估。以轨道交通车站内各类服务设施为建模对象,考虑设施服务及客流到达规律,基于随机服务理论,分别构建服务型设施、通过型设施、集散型设施随机服务模型,并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车站客流集散随机服务网络模型,通过行人跟随实验获得的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模型还可通过更改到达和服务分布、服务台等参数,实现对不同车站的仿真,无需重新建模,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应对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初期可能出现的客流拥挤等问题,运用行人仿真方法进行客流组织方案的动态检验和调整。以深圳会展中心站为例,选取适当的仿真参数和评价指标,对车站客流组织进行防真,分析客流拥堵原因,提出客流组织调整方案,并对调整方案进行仿真及评阶。总结了车站行人仿真在指导车站客流组织方面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行人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在二维仿真基础上探索结合BIM模型的三维仿真应用。通过对BI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客流数据通过输入或读取的方式附加在信息模型中,结合客流数据静态评价指标,快速对设计方案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通过开发接口插件导出仿真软件所需的兼容格式,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动态模拟,最后将动态模拟数据返回至BIM软件,利用客流空间适应性评价体系对车站布局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优化通行设施布局和行人动线设计。  相似文献   

10.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五线工程换乘方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根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铁西站引入5条轨道交通线路,且轨道交通运最较大的特点,对5条线路的换乘方案进行分析和比选,确定换乘方案,为开展综合交通枢纽内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及其换乘设计提供条件.研究结论:通过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铁西站工程及其换乘设计的研究,得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应从换乘客流大、换乘需求强的交通方式着手,掌握该交通方式所服务的客流来源及去向,明确各股客流的换乘需求,使设计更加合理,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楼梯处行人交通微观特性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地铁车站楼梯设施的特性。采用视频手段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楼梯处行人的微观运动特性。对各交通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回归得到相应数学模型。本研究成果可用于分析交通设施的通行现状和服务水平,对行人楼梯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有参考意义;得出的交通特征参数统计模型可应用于行人流微观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YOLOv3算法在行人检测上准确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YOLOv3的行人检测方法,并将其定义为GA-Wide-YOLOv3。该方法首先以行人头肩小目标为检测对象,进行重构数据集,利用遗传算法重新对目标先验框进行聚类,优化anchor参数,提高先验框与数据集的重合程度;其次改进YOLOv3,通过加宽网络宽度、减少网络深度,获得针对小目标检测的较大视野阈,避免梯度消失;最后,将多尺度检测算法3个yolo层前的1*1,3*3的卷积组各去掉2组,减少头肩小目标在复杂背景下的漏检率。在收集的数据集HS6936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K-means算法,平均交并比为81.89%,提高了0.8%;改进的YOLOv3算法检测平均准确率(mAP)为75.35%,召回率为81.20%,查准率为99.99%,较原始YOLOv3算法分别提高了2.53%,0.88%和2.75%。  相似文献   

13.
由于铁路客运站的许多区域要求行人单向运动,因此检测视频中是否出现行人逆行异常事件,是保证铁路客运站拥有安全稳定乘车秩序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逆行异常事件的检测算法,首先基于HoG特征进行行人检测,随后利用mean-shift算法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并通过判断其运动方向是否与规定方向一致,最终实现对逆行异常事件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显著降低运算的复杂度,又能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昆线沾昆增建二线小哨车站DK593+165旅客地道工程的施工,总结了既有线增建人行地道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阐述如何采用挖孔排桩、土钉墙对深基坑进行合理支护,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楼旭珍 《铁道建筑》2020,(3):25-27,58
铁路桥梁主体结构通常牢固可靠,附属设施往往显得薄弱,尤其是人行结构如T梁人行道和墩台吊篮,其结构强度与步行板的安全性较弱。通过在钢支架之间增设托盘框架,横向铺设整体式挡砟人行道板,创新设计了新型人行道结构,提高了人行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并在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桥梁中得到了应用。建议新型人行道板采用复合橡胶板、普速铁路桥梁墩台采用混凝土板,高速铁路桥梁墩台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花纹钢板。  相似文献   

16.
有轨电车系统具备开放式运营、车上售检票、车站无人值守、客流量小、行车间隔长、低地板短编组等特点,其高架车站的设计若严格套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范的规定,势必会增大车站土建规模,增加机电设备系统。文章提出应针对有轨电车系统的特性,在保证运营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进出站天桥直接与站台对接,设置平交过轨通道连接两侧站台,降低车站整体高度,减化车站功能,缩小车站规模,保证车站通透性,降低车站的安全隐患,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城市地铁站内行人拥挤识别时多指标和多等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改进云模型构建行人拥挤状态辨识模型。基于AHP-熵权法标定指标权重和行人拥挤状态等级,以标定的指标权重和各指标等级阈值作为输入,计算云数字特征值,采用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建立模板云和待识别云模型,计算两者之间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辨识车站内各服务设施的行人拥挤状态,最后输出各服务设施的拥挤等级辨识结果。以宁波市鼓楼站为实证对象,对辨识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四级行人拥挤状态划分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通行能力和行人安全,考虑到人行横道宽度对行人服务水平的影响,在分析其参数的条件下,提出在高峰时段,可将典型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入口处和乘客交通量描述成一个排队系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拟合得出行人到达规律服从指数分布、服务规律服从正态分布,且因行人在信号交叉口的走行规律具有休假特性,则该排队系统可用具有批量服务特点的GI/G/1排队模型描述。并基于排队系统的闲期、忙期等重要约束建立该排队模型的优化模型,为人行横道宽度的取值提供了科学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优化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可达性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用地开发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既有研究在基础数据获取、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探索利用互联网快速获取现状步行网络数据的技术手段,并研究封闭小区背景下基于地块的可达性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所提出的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可达性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实现了基础数据获取与处理过程的半自动化,提高了评估工作的效率。基于地块的评估结果能够用于后期的相关空间统计分析等,延展了评估结果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