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寒冷地区公路建设日趋发展,公路建设对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导致寒区路域生态环境恶化。以典型寒区代表黑龙江省公路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将冻土环境作为寒区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方面,建立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TOPSIS模型,通过计算各级指标贴近度来确定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对国道丹阿公路呼十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Ⅱ级。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生态环境评价,组合赋权法确定的权重科学合理,TOPSIS模型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公路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绿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选择权威专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层次分析法的一系列计算和检验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3.
以秦岭山区路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表征系统健康状态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个层面出发,结合公路建设实际,兼顾秦岭山区的特殊性要求,构建基于生态保护的路域系统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度量方法,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系统评价.计算表明,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施工期秦岭路域系统所处状态,为秦岭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路侧安全的保障对于提升低等级公路行车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低等级公路的路侧交通事故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路侧安全的因素。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相关文献,选取了主线车流量、支路车流量、行人流量、路堤高度等7个指标,利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了路侧安全评价模型。将路侧安全等级划分了四个等级,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建立节域物元矩阵、经典域物元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综合关联隶属度,确定路段单元的安全等级。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某低等级公路,对该公路部分路段划分单元进行了路侧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广泛调研和试验,对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及范围进行了界定,识别了路域生态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恢复基础(土木)工程、植被建植工程、养护管护工程、植被恢复效果及经济成本等5大内容。采用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作用分值;构建了自身效果评价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典型的9大工程技术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不同典型路域生态工程技术自身效果差异较大,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生产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路域环境感知系统易受路面结构和气候等众多因素影响从而造成感知数据出现异常的问题,对路域环境感知数据异常智能检测与修复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DS-LOF(Difference&Summation-Local Outlier Factor)与GA-XGBoost (Genetic Algorithm-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的路域环境异常感知数据智能检测与修复方法。以沥青路面温湿度感知数据为实例,首先通过对感知数据进行一阶差分与线性求和计算,构建原始感知数据DS (Difference&Summation)特征向量;然后,基于DS-LOF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并与K-means聚类和单类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以原始感知数据集为基础,并结合异常检测结果,构建路域环境感知数据异常修复数据集;最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XGBoost模型进行数据修复。试验结果表明:GA-XGBoost模型相比于XGBoost模型以及其他机器学习修复模型,其路域环境感知数据修复平均误差最低(MAE=1.253 7,R  相似文献   

7.
公路大规模建设导致生态负效应,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通过对公路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绿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状况分为三大类:生态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状况与绿化景观状况,其中生态资源状况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污水处理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噪声状况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状况;绿化景观状况包括绿化状况和景观状况。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公路建设中采用的生态工程防护技术,都是在不同的道路环境条件下,针对具体的生态问题而产生的,这说明任何生态工程技术都存在着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文章针对公路建设中路域生态环境恢复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公路隧道通行风险评估方法,以博弈赋权方式组合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熵权法,获得了模型的综合权重,并基于物元可拓模型建立公路隧道通行风险评估方法;根据物元可拓原理,确定了包括经典域、节域和待评域在内的综合物元矩阵、各级指标联系度和评估等级;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沪渝高速公路羊鹿山隧道路段检测数据为例,分别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物元可拓模型能够消除数据的极值偏向性,可直观反映指标和各等级间的联系度,能更为精准地评估隧道通行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0.
以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工程为依托,采用组合赋权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选取奔子栏库区达日开发区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以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熵值法确定其客观权重。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危险性等级为中度,与现场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平纵曲线组合路段常出现单一平曲线和竖曲线要素满足规范,但二者相结合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为评估这类组合路段的交通风险、提升组合路段安全性,综合运用可拓云理论与理想点法,提出了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基于已有事故数据和文献,从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交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主、客观权重后,再通过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组合权重;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相关文献,考虑定性指标的边界模糊性划分各评估指标的风险等级,并按照等比原则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描述;构造可拓云模型云隶属度矩阵,计算综合评判向量,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路段风险等级。以云南省3段高速公路路段作为分析案例,利用基于可拓云模型的交通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了各路段风险等级,并识别了各路段的危险性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评估结果相同,但信息更丰富,其综合评判模糊等级特征值的期望Exr反映了路段的安全程度;Y路段的Exr高于C路段,表明Y路段比C路段更安全;3段路段的评估结果的置信度因子θ均小于0.05,表明结果可信度较高,验证了该方法在交通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下穿既有铁路路基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以沪通铁路下穿既有铁路路基施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使施工阶段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影响路基施工阶段及既有线安全运营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归类,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指数标度法下的AHP给定指标权重,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评价风险等级,最终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其综合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3.
怀新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宏林 《中外公路》2006,26(2):206-208
科学合理地进行路域生态系统设计是正确处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怀新高速公路地处湘西山岭重丘地带,该文根据其具体环境提出了路域生态系统的建设原则,并对路线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乎先分析了道路景观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系统工程学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科学地给出各层次的指标,并客观地确定各自的权重,然后应用模糊集合论的方法,给出综合评判矩阵,最后应用合成规则对各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排序,确定最优方案或对建成的道路景观确定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评价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物元概念的可拓学理论,建立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模型。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造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函数,计算等级关联度,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等级。通过分析拉日铁路盆因拉隧道进口边坡稳定性的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陈耀  胡永歌  徐恩凯  何瑞珍  田国行 《公路》2022,67(3):319-326
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运用RSEI模型对郑尧高速郑禹段沿线两侧各6 km路域空间2004年、2013年和2020年生态环境展开动态评价,结合熵权法构建复合模型开展季相综合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RSEI指数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变化最明显的是冬季,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夏季,主要原因是耕地和森林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耕地、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质量关联性最大,其次是森林、水体和草地;研究区2004年、2013年、2020年综合生态环境指数分别为0.588 7、0.520 2和0.581 6,呈“先变差-再变好”的趋势;RSEI-熵权法复合模型可以有效开展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弥补单一季相生态环境评价的不足。研究内容可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持,为路域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威胁交通安全、影响交通质量和使用寿命等问题,从工程施工、自然环境和工程地质3方面共13个独立的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影响因素入手。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形成因素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层次-可拓(AHP Extenics)模型的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价方法; 然后,结合工程实际和专家打分确定病害评价指标权重,进而利用相关函数对病害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可拓运算; 最后,得出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价等级。该方法采用形式化的可拓综合评价模型替代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定量的形式给出定性分析结果,使计算结果更加客观,为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病害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规模、结构、服务质量等3个方面建立综合交通网合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物元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问题的实际情况,在权重确定时采用主观权重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和客观权重确定方法熵值法共同确定,并以浙江省为例,得出其综合交通网合理性的等级为中等.  相似文献   

19.
徐乔  余绍淮  余飞 《公路》2023,(12):344-354
定期开展高速公路路域植被参数监测工作,对指导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地面实测方法难以对大范围植被参数进行快速长时间的监测。为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用一种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的高速公路路域典型植被参数监测与分析方法,以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路域为研究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entinel-2影像,采用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快速获取路线区域的多种植被参数,并结合时间序列信息熵与变异系数对植被参数的趋势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路域植被变化状况的准确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序Sentinl-2影像的路域典型植被参数提取与分析技术,可快速获取路域植被的生长变化状况,有效节约人力物力,为高速公路植被保护与绿化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协调是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首先在深入研究环境协调性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评价指标确定与不确定性特点并存,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并从同、异、反3方面分析评价指标与环境协调性等级之间的同一、对立程度;考虑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不确定性以及专家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权重,进而建立高速公路环境协调性评价的集对综合分析模型。最后,以云南省保龙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其环境协调程度,评价结果与工程现状相符,表明所建立的环境协调性集对分析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