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旧沥青路面修复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湖南永连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和交通气候条件,选择了路面修复设计方案,并对旧沥青路面修复设计进行了相应的路面结构计算,提出修复工程中破损地段的预处理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对老路改造中路面施工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破损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提出了一种减少沥青路面破损图像识别计算量的图像分割方法。将路面图像等分为64×64像素的子块图像,并用灰度方差值描述子块图像特征。同时,设计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子块图像模式分类器,利用子块图像模式分类结果所组成的矩阵作为路面破损图像分割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分割路面破损图像。  相似文献   

3.
HHR5161LYH型高速公路路面综合养护车是湖南恒润高科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带旋转料仓的热墙式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机械,该养护车广泛地用来修补沥青路面坑洞、龟裂等各种路面破损。该养护车超大的料仓尤其适用于破损严重、修补量大及路程远的路面施工,满足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道路路面维修的快速到位、快速修补和快速撤离的要求,是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现行规范中对沥青路面破损程度、密度分级以及破损换算系数取值中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沥青路面破损程度与路面使用状况关系,结合沥青路面养护措施,提出沥青路面裂缝破损密度分级的方法,并对车辙破损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裂缝和车辙破损换算系数的修正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在动载、水、温度等多因素作用下易产生早期破坏。通过在试验路结构内合理埋设应力、应变、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能实时反映实际路面性能,对预防路面早期破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美国足尺路面的埋设经验,依托鹤大高速公路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了传感器的布置方案,以获取沥青路面的各种动态力学响应量,评价沥青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8)
为了快速确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伤状态,为路面养护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FWD和三维探地雷达联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首先利用三维探地雷达对待测路段进行破损、层间联结状态检测,然后采用FWD对路面横向裂缝损伤状态进行检测评价,最后对典型路段钻芯和开挖探坑进行验证,检测结果表明,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确定路面损伤状态,对于路面结构检测效果较好,为路面结构养护维修设计及老路改扩建工程路面处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路面厚度是公路施工、交竣工验收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钻孔取芯方法效率低、有破损,因而路面雷达作为一种高效率、无损害的检测设备逐渐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应用。文中简要分析了路面雷达测试路面厚度的原理,采用路面雷达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多个施工路段厚度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钻芯取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路面雷达能连续、准确地检测沥青路面各层的厚度,是一种可靠的路面厚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路面状况和车辆轴载的长期检测数据,以及路面养护维修历史数据,分析了几种典型路面结构下路面破损状况、路面平整度、路面强度与累计当量轴次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得到的典型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变化规律,分别按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强度指标估计路面结构能够承受的交通荷载作用次数,得到了典型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的交通荷载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干道沥青路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路面破损状况,亟待大修。对大修工程设计中的现状路面检测,路面状况评价体系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不同的路面破损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养护对策,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构成要素包括路面破损状况指数、平整度指数、车辙深度指数、抗滑性能指数、结构强度指数;结合衰变递减理论构建路面性能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根据道路交通量、养护维护历史和大修成本等信息,采用全寿命周期效益-费用比确定沥青路面的最佳大修时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沥青路面设计新标准,针对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特征,提出了沥青路面破坏状态的判别准则,通过多省区多路段广泛的交通量调查和路表弯沉检测,建立了容许弯沉与累计交通量的幂函数关系,揭示了沥青路面相对弯沉变化规律,据此提出了以设计弯沉为指标的沥青路面设计新标准,建立了沥青路面状态设计法。系统分析了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所推荐的弯沉综合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其存在的概念性错误,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状态设计法厘清了设计状态与破坏状态的概念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从原理上统一了设计指标与材料参数的工作状态,对于结构失效界限不明显的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弯沉综合修正系数是理论弯沉与实测弯沉相对偏差的定量描述,直接用理论弯沉或实测弯沉表示最为客观。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沥青面层的路用水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沥青面层的水稳定性与路面的水损坏密切相关。由于施工压实度以及城市道路的特点等因素,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建成初期的空隙率高于设计值,处于透水临界状态,面临着严重的水损坏危险。该文采用ModifiedLottoman方法试验评价了AK13A和AK13B两种常用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结果显示其水稳定性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路面建成初期的劈裂强度比(TSR)指标小于0.5,极易产生破坏。因此,将空隙率控制在较小水平,有利于控制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分析沥青面层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过程,针对沥青面层进行了模量检测,采用沥青面层模量衰变量与沥青面层无损状态下模量的比值来反映损伤程度,并对该损伤随荷载作用次数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通过足尺加速加载试验来模拟重复的车辆荷载作用;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便携式地震波路面分析仪(PSPA)和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来获取非加载区沥青面层无损状态下的模量;采用PSPA来获得加载区沥青面层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模量;计算得到模量衰变量与无损状态下模量的比值;分析沥青面层的损伤演化过程,建立起沥青面层非线性损伤演化模型,对沥青面层各深度处损伤发展的快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S形模量主曲线将各试验所得的无损模量进行统一,现场检测手段获得的模量分析结果符合室内动态主曲线的预测结果;同时,损伤演化模型中的寿命因子可用于判断沥青面层损伤发展的快慢;对该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发现,轮迹带外边缘和轮隙中心在垂直于行车方向上的损伤随深度的增加而减缓,而在轮迹带其他位置和方向上,沥青层层中的损伤发展最快。借助所建立的非线性损伤演化模型,可为沥青层的损伤发展提供判断依据,并为优化养护时机和养护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线性疲劳损伤特性及应力状态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演化特性及应力状态演变规律,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以及路面结构内部水平正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损伤主要分布在双轮中心线下靠近层底的区域,随着荷载作用次数增加,基层层底与底基层层底损伤度均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双轮中心线下靠近层底区域,考虑损伤的路面结构相比无损路面结构,水平拉应力均有所减小,且随荷载作用次数增加,水平拉应力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逐渐趋缓。研究结果可用于路面维修养护中路面破坏区域及程度的判断,以及路面设计研究中设计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交通量和重型车辆的增多,许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桥面铺装层的早期破损已经成为影响桥梁通行功能和诱发交通事故的一大病害。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病害调查表明,粘结层剪切破坏是桥面铺装的主要破坏类型之一,也是桥面铺装所特有的破坏类型。该文提出了以铺装层与水泥混凝土层间剪应力、铺装层表面拉应力作为关键指标的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结构设计方法;并推荐适宜的沥青铺装厚度为6~10 cm。  相似文献   

16.
魏淑艳  姜炎 《公路工程》2020,(1):126-129,189
以某新建公路工程为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路面结构三维模型,针对工程初步设计供选的三种耐久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RCC基层、加强型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峰值较于倒装式半刚性基层路面要小,故该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更优;②RCC基层、加强型半刚性基层和倒装式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差距较小,故均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损伤性能和使用性能;③倒装式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沥青下面层层底拉应力峰值较小,故抗拉开裂性能较优;④RCC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以及疲劳寿命较于其余两种路面结构要小,故RCC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疲劳能力、抗拉压性能较优;⑤三种路面结构中RCC基层的各项性能较优,故工程路面结构推荐RCC基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离析率的沥青路面工程支付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修筑质量,基于沥青面层的离析现象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提出将面层离析率作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沥青面层离析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在沥青混合料离析分类和离析对路面质量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给出了沥青面层离析率的计算方法。借鉴国外先进工程管理理念和方法,论述了沥青路面工程验收采用激励式的工程支付调节方式的合理性;分析了费用调整(PA)的基本原理和过程,通过评估路面寿命与离析率的关系模型建立了基于离析率与支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拒绝离析率水平(RSL)和付款因子(PF)的合理范围,提出了实施费用调整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沥青面层层间粘结状况对水损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设各路面结构层处在光滑和连续状况下,采用BISAR 3.0程序,计算了8种不同层间粘结状况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受力情况,分析不同层间粘结状况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只要沥青面层内部存在层间的不连续,会在相应部位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集中,使得该部位的路面结构受力状况非常恶劣;同时,水分易于进入层间薄弱带,沥青面层内部的储水加上各项应力在此集中加剧了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发展,致使水损坏的路面出现了层间断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现场沥青路面结构承受的交通量及温度都有随昼夜变化的特性,如果交通量较为集中的时段往往也是地表温度较高的时段,则会对路面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文章利用试验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转换因子,结合实测的路面结构温度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路面结构的关键力学响应以及荷载对路面结构的破坏率的昼夜变化特性,并比较了冬天和夏天变化特性的不同;结合不同时间的荷载作用破坏率及实测的交通量小时分布系数进行分析,表明按交通量实际分布情况得到的路面结构使用寿命可以比按传统假设的均匀分布情况小10%以上。在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温度及交通量的昼夜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路面大修设计要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沥青混凝土路面大修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从旧路面损坏状况的检测、评估、大修方案的确定,还是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选择、旧路面的处治、加铺层的质量控制,都应进行统筹考虑。以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大修工程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今后的路面大修工程积累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