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光镜对单相黄铜管焊后和冷变形后的焊缝在高温短时退火后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后不经过冷变形的焊缝,退火后组织为粗大的、并垂直于焊缝的条形晶粒和粗大的等轴晶粒;经过冷变形后,焊缝的不同原始组织在退火后都将发生再结晶,影响管坯表面质量的铸造组织消失,组织细化,文中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0CrMnSiA钢经1200℃加热淬火获得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再于650℃保温后缓冷或500℃等温时,冲击韧性值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Gleeble焊接热模拟的方法,模拟了用于焊接控轧钢的多层焊焊缝各区的组织。单通焊缝具有明显的树枝状形态,其显微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铁素体加第二相所组成。模拟焊缝粗晶区原奥氏体晶粒粗大,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先共析铁素体及铁素体加第二相所组成。系列夏比V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单道焊缝具有最高的冲击韧度值,而模拟焊缝粗晶区韧性较低,尤其在低温时,冲击韧度最低。多层焊缝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0CrMnSiA钢亚温淬火前原始组织及加热速度对亚温淬火所获复合组织形态的影响,亚温淬火可获得针状,颗粒状和类针状复合组织,各种形态的复合组织中,未溶铁素体均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对加热保温过程中奥氏体的晶粒长大起阻碍作用,类针状复合组织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晶粒的尺寸均比大颗粒状复合组织的细小,而与小颗粒状复合组织的相当,因此,与具有最佳强韧性的针状复合组织相比较,类针状复合组织的获得将有可能在保证强韧性不降低的条件下,简化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以铁素体+珠光体为原始组织,研究了20号钢、16Mn钢和11CuP0.5Si2.0Mn钢在临界区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测定了临界加热奥氏体转变的动力学曲线,并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合金元素的分配。  相似文献   

6.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界面结合和凝固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反向凝固工艺制备复合不锈钢带,并利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复合不锈钢带的焊合情况和凝固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母带和凝固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凝固层由奥氏体基体和残存的δ-Fe组成,凝固层的凝固组织不均匀,随着距交界面距离的增加,由胞状晶和逆热流方向外延生长的粗大树枝晶变为较细小的树枝晶,最终过渡到表层的细小树枝晶和等轴晶。  相似文献   

7.
30CrMnSiA钢退火组织在慢速(0.5℃/min)加热过程中,在铁素体/渗炭体界面上形成的奥氏体可以沿其界面生长呈条状向珠光体侧生长、呈长轴状或向铁素体侧长成针状;而在铁素体晶粒内首次发现形成的奥氏体将呈针状、平行四边形状或正六边形状,并且在其上可出现与之平行或具有一定夹角的奥氏体针。对奥氏体形成的几种不同形态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对从建筑结构钢焊接接头切取的具有典型组织的小型板状试样,在77K ̄112K进行了系列温度小型穿孔试验以研究组织因素对断裂特性的影响。在母材中裂纹易在珠光体团-铁素体界面等处形成与扩展。焊缝金属中含有粗大组织时其韧脆转变温度较高,而再加热组织细化区韧脆转变温度则大大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由于组织和形态变化而有较低的韧性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温拉伸、室温弯曲、冲击、维氏硬度等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1.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的1.4003接头,其抗拉强度高于母材,弯曲性能良好,HAZ处冲击功较低且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焊缝区的硬度低于母材,熔合线附近硬度值有波动,过热区硬度没有明显下降.焊缝组织是以奥氏体为主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铁素体晶粒粗大,是导致该部位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温拉伸、室温弯曲、冲击、维氏硬度等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1.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的1.4003接头,其抗拉强度高于母材,弯曲性能良好,HAZ处冲击功较低且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焊缝区的硬度低于母材,熔合线附近硬度值有波动,过热区硬度没有明显下降.焊缝组织是以奥氏体为主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铁素体晶粒粗大,是导致该部位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冷轧和退火处理工艺制备了异质层状结构的316L不锈钢,然后采用GTAW焊接工艺对处理后的钢板实施单、双面焊接成型,研究了处理前后试样以及单、双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316L不锈钢内部形成明显的超细晶层状组织结构,其抗拉强度高达1058.9 MPa,比原始母材试样提高了70.6%;而韧性和塑性明显降低,断裂延伸率仅为16.9%。焊接接头的焊缝组织均表现为等轴状、树枝状的奥氏体和少量δ铁素体,热影响区形成较为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单面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为608.1 MPa,延伸率为15.3%,而双面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稍有下降。拉伸断口均呈现等轴韧窝形貌。  相似文献   

12.
Fe-23Mn合金和Fe-28Mn-4Si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在热循环中行为截然相反,Fe-23Mn合金奥氏体经热循环后产生稳定化,随着热循环次数增加,ε马氏体数量减少直至消失,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但质变循环稳定化的奥氏体在室温时效过程中发生等温γ→ε相变,Fe-28Mn-4Si合金奥氏体经热循环不产生稳定化。ε马氏体数量不是减少,而是明显增多,Fe-28Mn-4Si合金γ→ε相变具有组织遗传特征,而  相似文献   

13.
金属再结晶过程计算机组织模拟,可以仿真实验中观测不到的组织演变细节,得到定量的特征参数,预报退火后的材料性能,指导热处理工艺设计。构建一个新的静态再结晶MC Potts模拟模型,并以106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进行再结晶模拟与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60铝合金表现出明显的再结晶特征,得到了近似等轴晶组织;新模型模拟的再结晶形核位置、组织形貌与实验结果一致,组织演变过程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模拟的再结晶等轴晶与实验近似等轴晶不完全一致,模拟的再结晶速度也低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金属再结晶过程计算机组织模拟,可以仿真实验中观测不到的组织演变细节,得到定量的特征参数,预报退火后的材料性能,指导热处理工艺设计。构建一个新的静态再结晶MC Potts模拟模型,并以106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进行再结晶模拟与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60铝合金表现出明显的再结晶特征,得到了近似等轴晶组织;新模型模拟的再结晶形核位置、组织形貌与实验结果一致,组织演变过程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模拟的再结晶等轴晶与实验近似等轴晶不完全一致,模拟的再结晶速度也低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热轧板卷中心带状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热轧板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电子探针对微观化学成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带状组织是由铁素体及珠光体组成的,珠光体层片平均间距约为0.06~0.1μm,而且指出,热轧碳钢的带状微观组织和锰及硅在该组织中的偏析有关,基于相变动力学理论的模拟结果表明:奥氏体热力学稳定性随着Mn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铁素体的生长速率降低,由于Mn在铁素体和珠光体边界处的富集、析出,使溶质扩散越发困难,导致奥氏体的分解,由于在钢中加入Mn降低了奥氏体的活性,有利于非平衡相的形成,如珠光体的退化,讨论了热轧板卷中带状组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同的回火工艺对经真空淬火、深冷处理后的K110冷作模具钢进行回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对钢进行组织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洛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K110冷作模具钢经真空淬火、深冷处理、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大块一次碳化物;弥散分布于基体中的粒状碳化物;回火索氏体;隐针、针状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提高回火温度后,组织中一次碳化物尺寸无明显变化,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含量增加,部分粒状碳化物尺寸变大,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硬度降低.与K110、SLD相比,Cr_(12)Mo_1V_1冷作模具钢中的一次碳化物粗大且呈网状,组织较差.  相似文献   

17.
采用NR400自保护药芯焊丝焊接厚板高强钢,对多层焊缝和组织,夹杂物及焊缝的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柱状区和粗晶加热区组织主要由乖舛人析铁素体和铁素体加第二相所组成,焊缝中较高的含铝量加速了奥氏体的高温分解,焊缝夹杂物多为球状复合氧化物,平均尺寸为0.46μm,夹杂物往往成为焊缝断裂的起源,对焊缝冲击韧性有不利影响。自保护药芯焊缝具有优良的冲击韧性,40J冲击功所对应的转变温度低于-50℃,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Mo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Mo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_1和Ac_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Mo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Mo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19.
多层焊对不锈钢焊缝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多层焊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变化和M23C6碳化物析出规律的影响。观察到重热作用使δ-铁素体部分发生溶解,转变为奥氏体或其它第二相,并变得破碎和细小呈球形分布,类似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规律。发现打底层中所有δ/γ晶界上均有M23C6析出;第2焊层中仅部分δ/γ晶界上有M23C6析出;盖面层中没有M23C6析出。这种变化与多层焊热循环及Cr,Ni在δ/γ晶界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 Mo 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 Mo 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1和Ac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 Mo 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 Mo 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