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路线视距的计算方式,从平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半径以及道路坡度3个角度对互通立交中行车视距指标取值进行了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设计中在视距指标的把握、分流识别视距验算等方面的错误认知,以激发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更加关注行车视距的标准制定,完善路线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关于入口路段主线竖曲线半径研究较少的现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注重区分入、出口路段之间差别的问题,该文首先明确合流视距是入口路段主线竖曲线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合流视距为控制条件对入口路段的竖曲线半径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入口路段主线车辆的交通行为特征,结合驾驶员心、生理特点建立主线入口路段安全合流视距计算模型。视距模型中考虑了反应距离、车辆换道距离、减速距离3项指标,并以变道和减速行驶二者中的较小值作为控制依据计算满足减速需要的合流视距推荐值。分别考虑主线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不同的情况,分析凸形竖曲线变坡点顶部,以及凹形竖曲线夜间车前灯射距及主线上方跨线构造物对驾驶员视线的遮挡。根据立面几何关系分别建立满足合流视距的主线入口路段凸形、凹形竖曲线半径计算模型。将合流视距推荐值代入竖曲线半径计算模型中,得到满足合流视距的主线入口路段凸形、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推荐值。结果表明:入口路段的要求低于出口路段,通过识别视距计算得到的竖曲线半径推荐值低于现行规范值。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高速互通式立交公路主线约束型出口的识别视距,运用汽车理论及人机工程学原理,分析了主线约束型出口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识别视距,提出了主线约束型出口满足不同主线设计速度对应的不同匝道设计速度的识别视距值.研究结果表明:对新建高速公路,出口位置所在主线线形应尽量避免采用识别视距临界值;对已建高速公路,当高速公路出口位置受地形地物限制,出口位于主线约束位置时,应加强高速公路约束型出口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主线约束型出口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4.
文中阐述了新型竖曲线即缓和竖曲线的行车视距特性,通过对竖曲线缓和段及抛物线段长度的各种组合情况下的最小视距的研究,得出了凸形或凹形缓和竖曲线的最小视距和需要的曲线长度。依据AASHTO规定的有关停车视距的上限值,利用分析模型,建立了求解缓和竖曲线长度的示例设计图表。和常用的水平缓和曲线一样,缓和竖曲线可替代简单竖曲线用于纵断面线形,尤其对于坡度变化剧烈的纵断面线形。  相似文献   

5.
吴艳 《公路与汽运》2014,(3):109-112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行驶特性,对出口识别视距进行分析,得出了合理确定出口识别视距的方法,并对现行规范中互通式立交交叉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用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除了需要新建一些高等级公路以提高公路网等级外,开始转向改建原有道路升级为高等级公路。在改扩建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及难点,如路基路面搭接处沉降差异、桥梁拼接设计、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保通等问题。本文以广西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冲仑互通立交改扩建设计为实例,从互通立交改扩建的设计原则及工程特点出发,分析在诸多复杂的限制因素条件下,如何确定互通立交合理的平面、纵断面线形技术指标,并尽可能少增加新征用地面积,如何解决保障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保通工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规范体系分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明确行车视距设计的基本因素,并提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以确保不同路线规划条件下行车视距能满足行车需求,最后提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视距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竖曲线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顺及视距所设置。我国规范规定: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因为在应用范围内,圆形与二次抛物线线形几乎没有差别,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大半径的圆形竖曲线。但由于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存在着视距不足的缺点。因此,本文引进国外新的竖曲线——分段式三次抛物线设计方法^[1],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圆曲线;并通过太旧高速公路的实例证明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优越性,同时提出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设计曲线图,对我国的线形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识别视距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最不利车道横净距进行分析后,利用视距简化公式推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所需圆曲线最小半径。通过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驶出车辆的行驶规律和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事故机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减速换道视距”的新概念,分析了减速换道的原理和数值推算过程,确定减速换道视距一般值为300 m、最小值为150 m。根据横净距及简化公式计算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左转曲线和右转曲线减速换道视距所需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给出了高速公路出口圆曲线最小半径建议值。研究结果可供技术探讨和研究参考,以期有助于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的视距需求和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下立交环境特点及驾驶员行为特征,引入反应延迟概念,对地下立交视距标准进行修正;根据地下道路侧墙和顶板遮挡的特性,对地下立交主线、匝道平纵线形指标与视距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给出线形指标建议值,并提出了基于视距的地下立交平纵设计方法及改善视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从视距角度分析多车道匝道上小车超大车引发交通事故的致因,建立基于视距分析的多车道匝道视距评价与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立交的多车道匝道评价与优化.分析匝道上小车超车过程中停车视距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找出最不利状态进行研究;建立多车道匝道视距评价与优化模型,对该模型中匝道圆曲线半径、圆曲线长度、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组合这3个关键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满足视距要求的匝道平面线形要素推荐值;结合交通安全设施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视距优化方案;利用该模型对四川省某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解决多车道匝道视距不足的问题.在设计速度小于40 km/h的匝道,使用"平面线形优化法"效果较好.匝道圆曲线半径需要平均增大18.4%,圆曲线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均为3s行程长度.在设计速度大于40 km/h的匝道,"交通工程设施优化法"中的限速措施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其中设计速度与限速值的差值为15 km/h.   相似文献   

12.
许红  丁茂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4):99-101,11,12
高速公路的互通与立交枢纽形式多样,地理环境、建设条件差异明显。该文介绍了广深高速鹤州立交改扩建技术,认为:互通与立交的改扩建必须因地制宜,在充分研究路网规划和立交扩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设计。互通立交的改扩建在尽量满足交通流的需求下,应合理确定改扩建方式,在考虑建设规模、安全性、工程经济、实施难度、景观设计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应着重减轻施工期对现行高速公路和地方交通、经济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对主线线形条件有所要求,主要包括互通变速车道范围内的圆曲线半径、变速车道范围内的最大纵坡以及互通范围内的竖曲线半径。为研究以上三个控制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敏感性,本文采集了26座互通的设计资料和事故数据,利用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以主线圆曲线半径、主线最大纵坡和主线竖曲线半径为考察因素,并将每种因素划分为3种水平,分析了主线线形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互通变速车道范围主线圆曲线半径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是显著的,而互通变速车道范围内主线纵坡、互通范围内的竖曲线半径及以上三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改扩建是改变车辆通行负荷过大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改扩建过程中,为保证车辆通行,应设置主线中央分隔带临时开口或互通立交匝道临时开口,但我国现行规范对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的规定较为笼统。基于车辆行驶轨迹特性和稳定性需求建立了主线中央分隔带在不同交通转换模式、不同线形条件下的开口长度计算模型;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二次减速理论等,建立互通立交出入口变速车道的临时开口长度计算模型。结合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中山新隆至江门龙湾段改扩建的工程实际,运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厦门八一大道连接沈海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方案设计,对互通式立交的建设方案的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在设计方案提出前,分析互通式立交位置确定时考虑平面线形、竖曲线、纵坡和主线纵坡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设计方案提出后,分析立交方案提出安全性核查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与成果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类似互通式立交工程方案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互通改扩建时必须考虑现有互通形式及匝道标准能否满足远景交通量的需求,本文以一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对象,基于远景交通量,研究了互通式立体交叉改扩建的设置、改扩建方式、线形优化及原有立交桥梁的利用与新拓宽桥梁方式等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纵断面线形的角度,研究了纵坡、坡长及竖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纵断面线形安全的改善措施:即在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采用新型的缓和竖曲线来提高平顺性、驾驶员舒适度、美观及竖曲线线形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事故率与纵面线形的关系,基于浙江省内4条高速公路的线形资料和5年的事故数据,通过控制变量,利用SPSS软件建立变坡点,设置频率、坡度和坡长、变坡点处坡度代数差、竖曲线半径和长度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模型,得出事故率随纵面线形指标的变化关系,进而提出高速公路部分纵断面设计指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9.
袁国柱  吴沛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8-20,24,M0005
以津汉联络线高速互通立交项目为例,从匝道平纵线形、变速车道长度、分合流点视距、主线运行速度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技术安全分析,从而检验互通立交方案的各项指标和运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深圳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国内首例双层立体复合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现状高速沿线立交众多,须对其改扩建方案进行研究设计.对机荷高速公路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对其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在主线改扩建为双层立体复合高速公路的总体方案下,结合沿线各立交的交通功能、交通量及周边条件,对机荷高速与两条相邻城市道路互通立交改扩建方案进行了设计和比选,并确定了推荐方案.经仿真评估,推荐方案立交整体服务水平良好,交通运行顺畅,两条相邻道路均满足远景年交通量需求,且交通压力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