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统计分析营运车驾驶员造成事故原因特征,结合道路交通事故人因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驾驶行为的本质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全意识、风险感知和驾驶技能为驾驶员引发交通事故主要致因,为驾驶员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对保障公路交通安全运输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事故致因因素的分析,引入并修正了轨迹交叉论事故触发模型在公交系统中的表现形式,并针对公交系统的资源特点对人因差错、物因缺陷事故运动轨迹的形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根据对公交系统主要事故致因因素的分析,特别着重于对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阐明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致因中的复杂性和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对反轨迹交叉的事故干扰研究,得出了适合公交系统的反事故措施模式,并结合管理学中冲突的解决原理提出反交叉式干扰事故模式,希望导入安全行为可以降低人因差错、物因缺陷轨迹交叉的概率,进而根据公交系统的运行特点,提出几点有实际意义的控制人因的反事故交又干扰方法,以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实例及研究表明,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是一种度量驾驶员因素对交通事故影响的有效方法,它为定量研究驾驶员事故致因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驾驶员事故预防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驾驶员因素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分布特征,论文对2014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驾驶员驾龄、性别和年龄的事故比例的分析,研究了单因素作用下重特大交通事故中驾驶员驾龄、性别和年龄的倾向性特征;然后,采用spss24.0对驾驶员驾龄、性别、年龄与伤亡人数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特大交通事故中,单因素作用下男性驾驶员导致的事故数比例为85%,是女性驾驶员的5.7倍;6~10年驾龄的驾驶员最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占47.06%;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驾驶员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最大,达到41.18%。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因素中单因素作用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培训部门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将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值作为参考数列,将不同驾驶员人为因素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次数作为比较数列,可以建立驾驶员人为事故因素与其危害性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实例,通过对灰色关联矩阵的定量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价驾驶员人为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危害性的影响,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员各违法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等4项指标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驾驶员各违法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了解机动车驾驶员各违法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4项指标的相关程度的大小,找到与4项指标相关度最高的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对其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无证驾驶违法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总数、受伤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未按规定让行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逆向行驶、违法超车及超速行驶的与道路交通事故4项指标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也都很高。因此,在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时,应重点减少驾驶员无证驾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违法超车及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速度已被视为在道路交通伤害方面一项关键性的风险因素,不仅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而且与事故所导致伤害的严重程度相关。超速和速度不当是几乎被普遍认同的交通事故数量和严重度的主要致因。速度越高,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越大.一旦事故发生.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经过科学研究表明.随着速度加快.驾驶员反映时间内所行驶距离和所需停车距离也随之增加。在一起事故中.速度越高,碰撞中所需要吸收的机械能越大.因此严重性伤害的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驾驶水平与追尾事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交通流仿真模型中的优化速度模型为基础,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操作失误率两方面因素,建立了一种追尾事故的微观仿真模型.随后针对由两台车辆组成的场景,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车速、车距及驾驶技能对追尾事故发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依据车速保持合理距离是防止事故发生最有效的手段,而反应延迟与操作失误率对事故发生都有影响,并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与影响形式,同时给出了对驾驶员驾驶水平要求的一些建议.本文结果对于人因交通事故机理研究及人因交通事故的预防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公路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保持系统安全平衡的主要因素.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驾驶中的人因失误,主要为感知失误、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通过对52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发现,其中操作失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案例还表明,影响驾驶员失误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如疲劳困倦问题、驾驶员高速公路驾驶素质问题等.分析研究的结论表明,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需要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素质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10.
驾驶模拟在交通事故致因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交通事故致因理论中各种因素的层次和因果关系,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间接因素加上两层直接因素的致因理论体系.驾驶模拟方法在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中所用甚少,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体系的各个直接因素,提出了利用驾驶模拟器进行致因研究的方法.以研究能见度与驾驶员应急反应行为能力关系的驾驶模拟实验为例,验证了利用驾驶模...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各类交通安全事故中,农村客运安全事故不仅发生的比例高,而且对社会影响极大,它关系农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文中从人、车、路、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客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公路、农村客运车辆、司乘人员、农村客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安全预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与事故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哈大公路交通事故进行了实际调查,并对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及事故率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南昌市2000年至2003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时空分布、事故形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南昌市的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了预防交通事故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事故背景因素的概念,建立了背景因素量化指标体系及其采集数据项;并提出了构建背景因素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建立了符合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模式的交通事故背景因素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以便把握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找出造成事故的主要背景原因,提炼安全对策,为道路交通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实地勘测和调查 ,对撞车过程进行了事故成因分析 .在对现场模型合理简化的基础上 ,运用力学原理为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划分事故责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16.
谢培甫 《交通标准化》2006,(11):124-127
根据采集得到的真实事故数据,采用车辆损伤分析、能量分析和仿真分析等分析方法,同时应用KS—DYNA和MADYMO软件对交通事故进行重建,有助于认识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了解事故损伤变形机理,从而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和保险事故定损。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武隆县位处我西部重丘地带,道路交通情况复杂,重、特大事故发生率高,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重.其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当地交通执法、道路设计和管理缺陷、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大幅增多,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规划、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在交通网络事故预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交通网络事故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为基于城市交通事故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事故再现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或原因分析的重要方法,也是交通安全改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研究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技术,建立相应的系统是实现交通事故处理公正、客观、科学、快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为开发快速、方便的事故现场图绘制软件和更科学、实用的事故再现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侧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居于第一位.文章对道路侧碰事故伤亡原因进行分析,包括车辆侧碰的事故特征、车内乘员伤亡类型、伤亡原因,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车辆发生侧碰事故后的运动情况,最后总结了不同侧碰情况下车辆乘员的死亡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车辆侧面安全性的新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