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对广东省内某大交通流量、交通事故多发的高速公路的路面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采用事故率、雨天事故率、晴天事故率对路面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其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控制路面事故率来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针对性的提高或维护。  相似文献   

2.
降雨会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降低,行车环境变差,对驾驶员行车安全及高速公路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研究通过收集样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对雨天交通事故与正常天气下的交通事故进行对比,分析其事故车型、形态、分类及时间分布规律,提出了雨天事故与降雨条件的关系,并提出高速公路雨天改善措施,为提高雨天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及保障雨天驾驶员行车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学军 《公路》1992,(10):25-27,49
公路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驾驶员的素质、车辆技术状况、公路状况有关。据日本《铺装新设计法》所载,雨天的交通事故约87%与路而滑溜有关。经对我市102国道雨天多发事故路段的调查,也证明了雨天交通事故多发生在路表比较光滑的路段。从调查所见,雨天易发生事故路段的路面摩擦系数多在40以下,路面构造深度多在0.3mm以下。由于路表宏观构造深度小,表面光滑,在雨天路面潮湿状态下,车轮同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降低了车轮同路面的附着力,在车轮转向、刹车、改变车速的情况下,极易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和交通事故数据,建立了基于交通流量和几何线形指标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事故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几何线形条件对基本路段进行了划分,确定了路段单元.其次,分析并确定了理想线形条件的范围,建立了理想线形条件下的基本事故率预测模型.再次,应用BP神经网络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了对事故发生有突出影响的道路纵坡、平曲线半径和直线段长度3个线形指标,并确定了上述线形指标的事故率修正系数.依据基本事故率预测模型及事故率修正系数即可进行事故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路段单元进行事故预测,事故总体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在-5.85%~-7.87%之间.  相似文献   

5.
平曲线超高过渡段是高速公路雨天易积水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通过研究高等级公路超高过渡段设计中B值的不同取值,对超高过渡段的行车舒适性及其对路面排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旨在减少雨天超高过渡段的路面积水,提高司乘人员的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性,可供浙江省内高等级公路超高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室内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为依据讨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如集料、污染、季节变化等,并分析对比了拉毛、塑性刻槽、裸露料和嵌屑等工艺在施工特性和抗滑效果上的优缺点。本文还在分析我国摩擦系数检测设备的现状和事故路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力的检测方法和以构造深度为主要控制指标的防滑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的事故资料表明,路面抗滑性能不足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公路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不适应隧道路面。根据驾驶员对隧道路面附着能力的期望、隧道交通流特点及行车动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以车辆制动时路面的临界附着系数作为隧道路面抗滑能力的不可接受水平,并据此制定了隧道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最后,提出改善隧道抗滑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成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9~80 km等几个路段是成(都)南(充)高速公路第二辖区典型的交通事故黑点,114~120 km路段是事故发生的密集区域;周五发生的事故最多,周一次之,7月~9月是事故的高发月份;大、中型货车的事故率最高,乘用车次之,微型、轻型货车的事故率最低;除雾天外,雨天发生事故的概率最大,阴天次之,晴天最低。辖区内主要是单车事故,以碰撞固定物为主,多车事故主要以追尾碰撞为主。追尾碰撞占事故总数的比例为16.4%,但造成的伤、死亡人数均超过总数的60%以上。论文还结合"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分析了事故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重庆渝邻高速公路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修筑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重庆渝邻高速公路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结构、施工、成本及使用性能。试验路使用了3种改性沥青,设计实施了4种试验路段,具有不同的设计空隙率。通过试验路的修筑,检验并验证了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设计方法,总结了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实际考察了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试验效果表明,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雨天表面不积水,车辆行驶时不会产生溅水和水雾现象,车辆行驶视线好,路面表面粗糙,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高,大大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还具有降低路面噪声的功能。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高速公路表层结构,非常适合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0.
排水性沥青路面具有抗滑性能高、噪声低、抑制雨天行车水雾、减轻夜晚行车眩光等优点,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验证排水性沥青路面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及其工程适应性,对盐通高速公路排水性沥青路面进行了近8年的跟踪观测,得到了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实际运营状况下其排水与渗透性能、抗滑性能、噪音水平等关键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并与相临路段的SMA路面及AK路面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路面不仅达到了密级配路面同等的耐久性,还具有提升雨天行车安全、降低交通噪音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1.
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的主骨架,其运行安全态势直接影响整体通行效率的发挥。利用线圈检测器数据和由事故视频监控系统采集的2011~2013年共50069起事故数据,应用贝叶斯空间相关模型,对上海市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内环和中环4条快速路进行建模分析。为了反映路段间的潜在空间联系,在负二项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空间随机影响项建立相邻空间相关模型;进一步改进了该空间随机项的协方差矩阵,建立距离空间相关模型。通过贝叶斯回归方法比较3个模型的回归效果。结果显示,距离空间相关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其方差信息标准(DIC)较负二项模型降低6.04%。由此证明,事故在道路中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且其相关性受距离影响。在道路几何特性影响因素中,路段前后1 km 内匝道数越多,每公里转角越大,事故风险越大;入口-出口型交织路段事故发生几率较高。日均交通量与事故风险显著正相关。不同快速路对比分析表明内环事故风险偏高,中环事故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吕璞  柏强  陈琳 《中国公路学报》2021,34(6):205-213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严重程度预测对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存在准确率低、泛化性差等问题,考虑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高效处理图像问题,为此将事故影响因素图像化,提出一种融合深度反残差与注意力机制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依据严重程度与影响因素将事故划分为财产损失、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4类;然后将影响因素处理成图片的形式,进而将事故严重程度预测问题转化为图像的分类问题,随之构建基于反残差与注意力机制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其中: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反残差结构可以以较少训练参数获取较高的准确率,基于软阈值的注意力机制作为一种非线性层可以忽略与事故严重程度无关的信息,Mish激活函数可以确保更好的信息流入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在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严重程度评估中,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所提出的模型识别准确率具有明显的提高,且测试准确率为85%左右,满足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评估的实际预测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京港澳高速公路(G4)粤境北段3年发生的1 354起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将基础数据根据路段长度一致、曲线半径一致和坡度一致划分路段单元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从道路线形和环境条件2个方面选取13个自变量,分别采用负二项(Negative Binomial,NB)回归模型和非线性负二项(Nonlinear Negative Binomial,NNB)回归模型建立交通事故起数预测模型,根据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准确性对比分析负二项回归和非线性负二项回归模型的优劣,并找出影响交通事故起数的显著自变量,分析显著自变量对交通事故起数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上述何种路段划分方法,非线性负二项回归模型构建的交通事故起数预测模型均优于负二项回归模型;采用坡度一致划分方法明显优于路段长度一致和曲线半径一致划分方法,更适合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从显著变量相关性来看,路段长度、相邻路段坡度变化值、弯坡组合、曲率、是否存在隧道路段以及是否为易结冰和起雾路段均是非线性模型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对管理部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贵州省某两条高速公路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分布规律与事故发展趋势,首先利用邻近度与关联性分析方法,完善事故数据;然后分析道路特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划分连续下坡路段、隧道路段单元范围;最后对路段单元进一步划分为区块,建立不同区块范围内的事故概率与区块位置的预测模型,其中连续下坡路段后半段符合线形关系,隧道进出口段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并根据事故分布特征提出改善方案,进而辅助管理者掌握不同特征路段未来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范围以及改善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平原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主要事故形态是追尾事故,该事故形态的主要发生位置在互通立交的出入口,并在二次事故中所占比例高。文章针对这一特点综合分析现代信息发布方式和适用性,提出了针对互通立交出入口和事故发生后预防二次事故的追尾信息发布方式。该方法同样可为山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预警信息发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城市有轨电车道路交叉口运营事故的发生,以34起经典城市有轨电车安全事故数据为数据集,对有轨电车在道路交叉口运营风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历史事故数据分析将运营风险因素分为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这4类,并构建城市有轨电车运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研究结论具有统一性与可靠性,减少主观因素影响,结合事故树结构重要度与传统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提出事故树(FTA)-改进层次分析评价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采用此方法针对有轨电车运营风险因素的分析中,将风险因素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同时优化工作人员对引发有轨电车安全事故风险因素的刻板印象,精准提高其运营的安全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分析公路三维空间线形连续性衰退对事故频数的影响,采集广东省内3条高等级公路243 km道路设计资料,共1 768条有效事故数据,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三维空间路线连续性衰退对公路安全性的影响.应用微分几何空间的基本理论,提出公路线形连续性衰退表征参数,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数据样本中单元内总曲率差(TCD)...  相似文献   

18.
车辙变形在上下面层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已通车2年的某高速公路和已通车6年的某高速公路发生车辙路段进行调查测试与室内芯样测量分析,得出了车辙病害的主要特征,以及在两层式路面结构中的分布情况。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车辙深度较深(大于60mm)时,上、下面层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形,且下面层的压缩变形率大于上面层;当车辙深度较浅(小于40mm)时,下面层的压缩变形率小于上面层。就对车辙的贡献率或者在形成车辙中所占的份额而言,上面层约占30%左右,下面层约占70%左右,这主要是下面层厚度是上面层的1倍所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特征表征交通冲突,以距离碰撞时间为交通冲突量化指标,提出山区车道公...  相似文献   

20.
对某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道路线形参数及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指出驾驶人员的反应、车辆组成结构及道路线形、超高、摩擦系数、视距等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