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国际深水中转港”?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然后才能研讨“建设国际深水中转港”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中国是否具备主客观建设条件?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沿海重点建设大窑湾、湄州湾、北仑、盐田等四个“国际深水中转港”及把上海港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计划和决策,都是脱离中国客观实际的主观愿望,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理由是: (一)“国际深水中转港”和“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有较大量的第三国进出口货物来港中转;否则只能成为中国的“外贸深水港”和“本国航运中心”,而不能称“国际中转港”和国际航运中心”。试想,这四个深水港(区)建成后,除可装卸中国的进出口船货外。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要求。发展“四个中心”既是上海未来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也是中央、国家对上海在全球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要求。发展“四个中心”既是上海未来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也是中央、国家对上海在全球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30年的改革开放大浪淘沙,随着海外扩张的光环逐渐褪去,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艰辛现状被逐渐还原:一些企业在全球化的洗礼中倒下,而另一些企业则在迅速崛起,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参与了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高资产质量,通过规范化的运作为自身赢得全球竞争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扩大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纵观中远太平洋15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历史新阶段时期,也是中远集团自1993年成立以来不断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迈进的历史时期。中远太平洋的成功是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成果,是中国航运企业提升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的缩影. 世界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竞争的主体是企业。只有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跨国竞争力、真正“走出去”的强势企业,才能真正拥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这是完成我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2008年沿海港口基本建设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我国外需动力减弱:国内接连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特大灾害.国际国内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为防止经济出现过快下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一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此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据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滨海新区发展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在环渤海初现端倪。天津港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城市的比较优势,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谋求生产要素跨区域配置,助推区域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事》2006,(6):1-1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主持,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米乔普勒斯、IALA理事会前任主席戴维森致辞。来自世界各地50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标主管当局、生产制造商和咨询机构的500余名代表齐聚上海,围绕“数字世界的航标”这一主题,交流国际航标管理和技术发展的成熟经验和最新进展.讨论和确定国际航标未来若干年的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并通过下一个四年间的工作计划总体框架。27日,由24名各国理事组成的新一届IALA理事会.投票选举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为该理事会主席,这是国际航标协会自1957年成立以来首位中国主席。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2014年将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双引擎”驱动下步入复苏轨道。“双引擎”模式能够让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舞台中,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向着平衡稳定的方向发展。发达经济体推动经济由“虚化”向“实化”转型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滨海新区发展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在环渤海初现端倪。天津港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城市的比较优势,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谋求生产要素跨区域配置,助推区域经济繁荣。截至9月15日,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69亿吨  相似文献   

10.
文阳洁 《游艇业》2010,(5):74-75
2010年似乎可以定义为中国的“游艇元年”。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游艇一这个数月前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还跟邮轮和渔船混淆不清的概念,一跃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中的高频词。  相似文献   

11.
童孟达 《中国港口》2022,(10):29-33
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际,总结长三角港口群近10年来发展的主要成就,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服务国家战略不松劲,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建设国际强港不停步,超越自我不自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三角港口群在中国港口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港口发展的领头羊,也是中国港口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领军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船检》2006,(5):52-53
应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调查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规定.于2002年12月组成调查组.依法对国际班轮公司在中国港口收取码头作业费(THC)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3.
《游艇业》2006,(1):36-41
2005年4月,上海天气阳光明媚,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第十届中国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68家展商参展,其中法国、意大利、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以国家展团的方式参展。伴随着这次展会的成功举办,2005年中国游艇业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4.
从1997年起,美国国防部每隔4年出台一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该报告是美国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的纲领性丈件。2006年2月3日,美国国防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06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美国武装力量面临的成胁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战略重点从常规战争转向非常规的反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新兴战略对手等三个新领域。在“新兴军事强国”章节中,中国位列其中。2006年版防务评估报告谈及中国的三个自然段(印俄分别只有一段)指出,“在主要的新兴强权中,中国是最有可能与美国发生军事竞争的国家,中国也是最可能发展出破坏性军事技术来挫败美国传统军事优势的国家。”这说明美国在评估自己的防务发展时仍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仍在不断炮制“中国成胁论”。本刊发表此文,旨在让读者了解美国未来几年内的军事发展动向。对于文中的观点和看法,本刊并不表示赞同,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远洋航务》2010,(1):35-35
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将拥有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把“两个中心”的历史性战略任务交给了上海。  相似文献   

16.
黄有方 《集装箱化》2014,25(12):1-1
近年来,为奠定德国在重要关键技术上的国际顶尖地位,继续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德国推出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核心的“工业4.0”概念。“工业4.0”也被称为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游艇业》2010,(12):20-20
“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国家战略,海南省或成游艇天堂 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中国第二大、拥有1528公里海岸线的海南岛。迎来了建省22年来的最重要转折。而在“意见”第8条,提出了“研究完善游艇管理办法.创造条件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做好经批准的境外游艇的停泊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水运管理》2010,32(6):28-28
2010年5月19日,“2010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在南京开幕。 本次博览会为期3天,展会面积2.4万m2,标准展位逾1200个,逾400家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会上展示世界顶尖的船舶制造和配套设备制造技术。其中,以国家展团形式亮相的是英国、韩国和荷兰参展方。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因素”已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命题。《财富》总编辑约翰·休伊说“中国是未来全球商机的重中之重。”显然,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因素”。在国际航运界,“中国因素”已成为现在集装箱班轮、干散货和油轮运输三大国际海运市场全面上扬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在改变着全球经贸、原材料、能源供需以及服务于全球贸易的国际海运市场的格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因素”已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命题。《财富》总编辑约翰·休伊说“中国是未来全球商机的重中之重。”显然,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因素”。在国际航运界,“中国因素”已成为现在集装箱班轮、干散货和油轮运输三大国际海运市场全面上扬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在改变着全球经贸、原材料、能源供需以及服务于全球贸易的国际海运市场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四地物流协会筹办泛珠三角物流联盟 “2005年中国(广州)国际物流博览会”于7月14日——16日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举行,同时将成立力促9+2物流全面发展的“泛珠三角物流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