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预应力钢拱承托加固某双曲拱桥的实践,表明采用预应力技术的加固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原结构的应力水平,减小后加结构的应力滞后现象,充分发挥后加材料的强度性能,结构概念明确,加固效率高,综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轿车后副车架的实际结构,运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对后副车架进行有限元建模。由有限元模型分析后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并计算后副车架的模态。从而反映后副车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影响桥梁结构发展的原因,探讨了桥梁结构体系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指出桥梁结构的创新包括结构形式的创新和桥梁细部结构的创新以及施工方法的创新几个方面,并提出了桥梁结构体系创新的几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结构,以为后探索,发展更新的结构形式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原机罩支撑机构的结构,特点以及改进后支撑机构的结构和优点,并给出了简图说明。  相似文献   

5.
冯涛  张旭 《专用汽车》2011,(5):62-63,67
针对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存在的结构缺陷,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易操控、改装成本低、整车轴荷分配合理、使用经济性好的新型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并对该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桥梁结构工后评价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桥梁结构在设计和工后情况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系统分析了桥梁结构工后评价的概念、意义和及其主要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现状、应用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7.
《电动自行车》2011,(9):28-29
电动自行车货架与后泥板连接改良结构 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货架与后泥板连接改良结构,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后上叉、车架后下叉、控制器、电机和电池,以使用方向为基准。后泥板固定于车架,位于后泥板上方的货架前端固连于后泥板,位于后车轮两侧的货架腿分别固连于对应的后车架两侧的勾爪上。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桥梁耐久性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春晓  雷俊卿 《公路》2003,(12):35-38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中,钢筋锈蚀的成因与机理,锈蚀对结构的影响,防止锈蚀的方法和锈蚀后应采取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桥梁结构的基准状态,考虑测试和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将区间分析、仿射算法引入响应面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中,建立了一种新的桥梁结构有限元不确定模型修正方法。在讨论结构特点及力学行为的基础上,选择了待修正结构参数和结构响应后,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获得试验样本,同时结合多样本的有限元分析,采用F检验法得到结构响应的显著性参数。基于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响应面方法,构建结构的响应面替代模型后,引入区间分析算法的自然拓展,将响应面模型拓展为区间响应面函数,同时采用仿射算法解决区间分析的区间扩张问题,构建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仿射-区间不确定修正方法,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区间优化求解。另外,针对区间响应面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具体需求,提出了区间响应面函数的两步验证方法。用斜拉桥振动台模型桥梁在不同工况下的测试模态参数和斜拉索索力,对其进行有限元模型的不确定修正,实现了实测响应与有限元计算响应间误差的最小化。区间响应面函数的两步验证证实了参数修正范围和结构响应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修正后结构纵向、横向、竖向的一阶,二阶频率以及索力的实测响应均在计算响应范围内。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有限元不确定模型修正方法,能有效实现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QD1212驱动端盖结构特点,压铸件模具结构及设计方案,该模具滑坡部分的设计经过多次修改后更修合理,铸件易于脱模。  相似文献   

11.
朱汉华  秦顺飞 《公路》2001,(8):130-131
结构浙江省连体隧道设计与施工经验和实验效果,对连体隧道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改进后的连体隧道可更好的满足结构受力要求与长久运营需要。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乘客门蒙皮的结构特点及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乘客门压模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简述了改进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能快速修补隧道衬砌裂缝的组合结构,运用ABAQUS模拟完好衬砌、带裂缝衬砌和组合结构修补后衬砌这3个工况。经分析表明:衬砌产生裂缝后,局部会产生较大的拉压应力,使衬砌裂损进一步加剧;组合结构快速修补后,较大压应力和拉应力经重分布而减小,衬砌基本恢复到完好衬砌状态;组合构件边缘处衬砌产生了应力集中,需通过渐变顺接等措施处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交通荷载激增,桥梁构件破坏和整体结构倒塌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相对其他形式结构桥梁,钢桁-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冗余度较低,重载作用下构件的初始破坏易引发桥梁整体倒塌,故明确钢桁-混凝土组合梁桥连续倒塌机理和模式,对该类桥梁抗连续破坏-倒塌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因此依托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实体工程,采用能量法和显式动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对其构件重要性、破坏后剩余结构冗余度和倒塌动态行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不利荷载作用下,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边跨正弯矩最大区域下弦杆破坏后剩余结构的最低冗余度为1.94,而边跨梁端支点附近腹杆破坏后剩余结构的最低冗余度为1.61。组合梁边跨正弯矩区下弦杆破坏后剩余结构遵循转动铰机制倒塌,破坏路径较长,结构整体倒塌前具有显著变形,最大竖向位移达到60.1 cm;组合梁支点区域腹杆破坏后剩余结构遵循滑移面机制倒塌,破坏路径极短,倒塌前整体结构无明显变形,最大竖向位移仅为9.1 cm,结构破坏呈明显脆性特征。腹杆失效所形成的滑移面倒塌机制对钢桁-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桥极为危险,需重点设计预防。通过对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破坏路径的研究,探明了该类结构各构件的重要性分布特征和结构连续倒塌机制,为提高同类型桥梁抗破坏-倒塌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隧道火灾的特性,采用隧道火灾后检查和隧道现场试验的方法,对隧道火灾进行评估;根据调查统计和试验分析结果建立了隧道衬砌结构损伤评定分级。在此基础上,结合隧道结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衬砌结构修复加固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构件非平稳随机抗力劣化模型,并通过后验更新解决劣化模型与实际结构劣化特征的匹配问题,首先,联系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实际劣化特征,基于Gamma随机过程推导并建立了初始抗力劣化模型,对初始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其次,以初始模型吸收融合结构近期实际劣化状态为原则,以结构特定时刻劣化状态的确定为基础,构建了初始抗力劣化模型的后验更新流程;再次,联合非确定性层次分析法(NAHP)与实数遗传算法(RGA)建立了基于定期外观检测数据的特定时刻抗力劣化系数评定方法,为确保该评定方法为初始抗力劣化模型更新提供准确可靠的劣化数据,采用室内模型梁加载试验对所建立评定方法的准确性、适用性进行验证;最后,以一座在役25年的混凝土桥梁为例,基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框架,阐述了其一片内梁抗弯承载力劣化模型的建立与后验更新过程。结果发现:基于特定时刻抗力劣化系数评定方法所得到的劣化系数分析结果与试验值的误差介于2.83%~6.24%之间,由该方法所得到的特定时刻抗力劣化系数可应用于初始劣化模型的后验与更新,经过初始劣化模型的后验与更新,所得到的后验模型由于吸收了结构近期的实际劣化状态,在抗力劣化进程描述方面较初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铁路钢桁梁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铁路钢桁梁的结构设计,分析了钢桁梁采用这种整体桥面结构对高速行车的作用与意义,研究了采用整体桥面结构后钢桁梁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松浦大桥原为跨越黄浦江的双层公铁两用桥,主桥为2联(96+112)m连续铆接三角形钢桁梁结构,根据交通需要将其在原位拓宽改建。为了测试桥梁的实际受力状况,检验改建的设计、施工质量,验证结构安全性与改造的有效性,对原位改建完成后的桥梁进行了荷载试验,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及自振特性参数测试,获取了原位拓宽改建后桥梁结构关键杆件的应力、变形、自振频率等结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桥梁结构受力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2)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3)采用的的改造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陈明 《重型汽车》1998,(3):10-12,14
介绍了WD615系列柴油机在进行国产化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在中间齿轮传动机构、油泵传动轴传动系统、活塞、气门、连杆瓦等部位暴露的问题,结合各部位的结构,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不足之处相应进行了结构改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结构后的各部件。其使用可靠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刘晓春 《隧道建设》2022,42(1):137-144
为解决TBM机载锚杆钻机推进梁的摆动结构作业时因受力复杂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提升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首先,通过对摆动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其作业时应力集中和应力分布极度不均的薄弱部位; 然后,基于子模型法将摆动结构的薄弱部位切割出来,扩大其设计空间,再运用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该部位全新的拓扑结构形式; 最后,对比分析优化前后摆动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及振动频率。结果显示: 优化后危险工况下摆动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同时有效改善了结构的振动特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