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得到适用于受限航道水域船舶间安全间距确定方法,本文基于道路交通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引入船速、货种安全系数等参数构建受限航道水域船舶间安全间距计算的跟驰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不同安全水平下,单向行驶船舶之间安全间距的表达式.以某海港进港航道两大型船舶编队进港为例,利用本文提出的船舶间安全间距确定方法从一般安全水平和充分安全水平两种情况下得到了船舶进出港安全间距值,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受限航道船舶间安全间距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港航工程设计论证、船舶操纵性能测试、港口航道与码头通航安全评估等模拟试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船舶操纵产生的航迹进行叠加显示,以分析不同工况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程度,给出船舶安全航行所需的航道宽度.基于大连海事大学研发的V-DRAGON3000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二次开发,增加航迹叠加功能,可实现多次船舶操纵试验结果的同时回访,获取各工况下船舶航迹带,用于通航安全、航道宽度设计与验证等试验结果分析及研究,并通过江阴港区的泊位工程安全通航评估论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双导堤口门航道横流特性对通航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验证的3维潮流数值模型基础上,对连云港地区双导堤口门进港航道内横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内横流垂向梯度很大,不同吃水深度的船型实际承受的横流强度存在差异,吃水较浅的船型对应的横流较强;较大横流出现在高潮位时刻附近.在设计进港航道有效宽度时,必须充分考虑横流的垂向梯度,而仅采用二维模型加以评价偏于危险.在进港船舶的调度安排上,对于抵抗横流能力弱的较小船型应避免高潮位进港,如有困难也应尽量避免高潮位时双向通航.  相似文献   

4.
随着船舶大型化、多样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引用的航道宽度设计和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航道设计和评价要求。基于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的航道宽度的确定方法,相较于其他航道宽度确定方法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船舶大型化、多样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引用的航道宽度设计和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航道设计和评价要求.基于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的航道宽度的确定方法,相较于其他航道宽度确定方法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以规划中的台州港黄礁作业区为例,运用湍流模型对船舶受重力、浮力、惯性力和摇荡运动产生的波浪扰动力、辐射流体力以及流体粘性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设计等级为5万吨级的进港航道,拟运营的29000t油船在此进港航道中的富裕水深为4m;(2)波向对于船舶航行时富裕水深影响较大:迎浪时波浪对于船舶富裕水深影响为1.3m,横浪对船舶富裕水深影响为2.75m;(3)在进港航道回淤不超过3.6m,航速不超过5kn的情况下,此船舶仍然能够安全进出港。研究成果为其他港区计算分析船舶吃水、富裕水深及维护频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风、流压差角等参数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航迹带宽度的影响,提出了超大型集装箱船通过弯曲航道时所需航道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台州港各主要港区进港航道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台州港深水港区开发利用以及港口航运业的发展,论证了进港航道建设的必要性,对台州港进港航道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船舶能安全通过航道内的横流区域,利用水槽进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提出了内河航道横流对船舶航行横漂速度、漂角、航迹带宽度和漂距影响的经验公式,分析了Ⅳ与Ⅴ级航道横向流速的限值范围。分析结果表明:横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程度主要与对岸航速成反比,与横流的大小及区域长度成正比,与船型大小(航道等级)成反比,同时与驾驶员的航行经验和初始船位有关;在限制航路航行方式过程中,Ⅳ与Ⅴ级航道对岸航速为2、3、4m·s-1时,可克服的一个船长内横流限值为0.48、0.58、0.70m·s-1。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集装箱船舶为例,根据深圳港铜鼓航道目前航道宽度及水深来确定该集装船安全通过铜鼓航道的限制性条件,从而为超大型船舶安全通过铜鼓航道提供方法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介绍了宁波-舟山港进港航道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存吐量和日交通流量的分析,提出了分道通航或开通条帚门航道,来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进港航道等级。  相似文献   

12.
干线航道的船舶通过能力大小,取决于弯曲、浅滩、桥区等限制性河段的船舶通过能力,为了使有限的航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展有关限制性航段船舶通过能力研究,尤其是弯曲河段船舶通过能力,实现船舶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弯曲河段航道特点和水流特征,通过分析弯曲河段风、流对船舶运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弯曲河段航道宽度、曲率半径等航道尺度与通航船舶尺度的关系模型,实现弯曲河段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按照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不乘潮通航、兼顾12万吨级散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的航道要求,航道设计底标高-17米,有效宽度243米,项目总投资约26.6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船舶在航道内的通航风险,提升船舶通航效率,基于跟驰理论,构建了考虑前导船影响传递性的船舶安全纵距计算模型,引入风流载荷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开发了安全间距计算软件,可快速实现不同船舶、风速、流速等情况下跟驰船舶安全间距的计算.将该模型应用到船舶在东营港区航道单向行驶时安全间距计算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确定船舶安全间距,可在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下提高航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航道资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通航的特殊性,提出一种船舶领域的实证方法,以定量界定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并构建LNG船通航模式下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五号沟LNG码头所在航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误差在15~28 m,具有较高的精确度。LNG船进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10~250艘·h-1、120~230艘·h-1;LNG船出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40~240艘·h-1、90~230艘·h-1。从通航效率的角度, 建议LNG船在满潮前1 h的白天时段进港,航速可保持11 kn以上,但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航速; 从通航安全的角度,建议 LNG 船在满潮后 1 h 的白天时段出港且航速保持 9.5 kn 以下,以保障 LNG船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福州港松下港区自然条件较差,已公布或可查的通航基础资料相对缺乏,风浪对船舶进港航行和靠、离泊作业影响较大,且松下码头前沿水域流态复杂,大型船舶的进港及靠泊安全存在一定问题。通过介绍该港区的水文及气象特点、通航要素和通航现状,以7万t级船舶重载进港靠泊松下码头为例,详述船舶进港和靠泊的操纵要点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保障船舶安全通航的思考与建议,可为今后松下港区大型船舶的进港操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弯曲河道的通航条件,分析船舶通过桥区所需要的航道宽度,以哈尔滨市滨北大桥为实例,论证各种船舶安全通航所需的航宽数据,从而科学、合理地疏导过往船舶,提高船舶在桥下通行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厦门后石港区码头的建设需求,急需配套开展15万吨级进港航道建设。由于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营运后都将对周边船舶的通航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一定程度上改变港口水域的通航环境,因此,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厦门港总体规划以及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等资料对厦门港后石航道二期工程建设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是开展涉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涉水工程获得立项审批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港口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港口的设计航道和掉头区域及泊位是否符合设计船型的需要,无法用实际的船舶进行验证,但可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航道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认知交叉航道内船舶的复杂态势,提高航道管理效率,根据船舶拥挤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交叉航道拥挤的定义。基于船舶汇聚的静态和动态特征,建立了船舶间汇聚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反映交叉航道整体汇聚度的加权网络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权网络模型能够准确反映交叉航道内船舶汇聚程度,为航道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