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公路的湿陷系数的测定压力,以此来判断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的湿陷性,并对挖方路段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判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湿陷机理分析,对湿陷类别和等级的判别,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质量检测与控制在施工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首先简要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实际施工案例进行探讨,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速公路施工作业中因湿陷性而导致高速公路长期无法投入使用状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从黄土湿陷程度的判断,桥涵基础型式的确定,地基处理方式的采用以及防水等措施,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地基处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公路的结构特点,依据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确定了湿陷性黄土的分类指标;根据甘肃省主要地区的实测黄土湿陷系数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的分类和区域评价;绘制了甘肃省公路湿陷性黄土类型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约占世界黄土分布总面积的4.9%。从地貌上看,主要分布于黄土塬、梁、卯及河流高阶地区.其厚度10--40m不等,湿陷性强烈,且具有自重湿陷性,地基的湿陷等级多为Ⅲ~Ⅳ级,给地基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规范GB50025-2004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和湿陷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强夯成孔挤密灰土桩治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对强夯成孔挤密桩法处置湿陷性黄土地基现场施工及检验进行阐述。根据检测结果,应用强夯成孔挤密桩法处置湿陷性黄土地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土质,俗称大孔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等缺水少雨的干旱地区,属砂壤土的范畴。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和湿陷性两种,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不论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容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朝高速公路K459+500~K462+559段共有3375m为非自重Ⅱ级湿陷性黄土,结合阜朝高速公路工程实际,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并阐述了如何运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相似文献   

10.
较为具体地介绍了阳侯高速公路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成因、特征,对其湿陷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公路工程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治措施,对今后高速公路自重湿陷性黄土评价与处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朝高速公路,非自重Ⅱ级湿陷性黄土,本文结合阜朝高速公路工程实际,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并阐述了如何运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公路的湿陷系数的测定压力,以此来判断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的湿陷性,并对挖方路段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判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湿陷性黄土占比达到60%左右,山西地区有广泛分布的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特殊的力学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性、欠压密性和湿陷性。正确评价黄土的湿陷性和预测工程运营期间土体饱和度变化所引起的附加变形,对于科学选择技术先进、施工便捷、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简单介绍了几种近年来出现的低碳环保的地基处理新技术,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土湿陷性带来的负摩阻力问题比较复杂,加之不同地区黄土湿陷性特性不一,湿陷特性黄土地基中桩的承载力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本文浅析芝川河特大桥试验桩静载荷试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路基,桥涵地基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路基、桥涵地基、因浸水湿陷而造成沉陷破坏的事例,在我省已屡见不鲜。针对此类桥涵地基勘察、设计、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某高速公路的地基处理为工程实例,探讨含水量变化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影响,总结了黄土湿陷性随含水量变化的特点及地基处治的应对措施。指出在设计阶段要以动态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地基处治方案,当天然含水量接近湿陷极限含水量时,尤其要注重方案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存在范围广,对公路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对湿陷起始压力进行研究,对地基处理方案、填土厚度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较为特殊,这种地基在经过积水浸湿后,很容易造成结构的失稳,下面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破坏机理,提出相应的施工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保证公路工程的平稳性和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不是所有的湿陷性地基都必须进行处理,根据复合地基的受力机理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大于桩间土承载力取值时,不应累计其湿陷量。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复合地基湿陷量的计算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此处理方法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法施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垣高速公路地处运城市北东部,全线7、8、9标段均为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从非自重Ⅱ级、自重Ⅱ级、自重Ⅲ级均有分布,对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设计要求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地,阐述了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并对强夯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