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造性的培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创造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美育促进个笥发展和人格完善,为创造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敏锐洞察力的培养;审美想象力的培育,有助于形成创造活动的动力机制;形象思维训练有助于思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育作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美育的人格塑造功能主要体现为:有助于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性格的塑造;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人给画课程在建筑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美育是建筑艺术的基石。并从6个方面加以阐述:给画审美情趣与建筑审美情趣的内在关联和相互渗透;给画创作与建筑形式创作的源流关系;艺术的观念与创造思维逐创造力的生命跃动;艺术个性的培养;授之术不如授之以法;让创造思维插上翅膀,无垠腾飞。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色,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形式感受力和形式美感、审美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感,以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通过美术教学中的艺术欣赏和实践活动,完善学生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美育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审美教育必须把握好自身的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创造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促使教师成为美的传播者和示范者,引导大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审美理论教育,将专业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塑造完美的大学生人格,促进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美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美育具有良好的育德功能,能够以向善的美育载体帮助大学生获得崇高品质,以良好的审美体验帮助大学生接受精神熏陶,以创新的美育载体帮助大学生提升修为修养。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美育载体创新,摈弃传统美育载体困囿,构建虚实结合美育新空间;通过构建弘扬正能量审美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美育资源建设为抓手,促进美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学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学校中的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的发展,环境在美育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然环境以其巨大的魅力深刻地吸引着人,使人怡情悦志,精神升华,获得创造灵感。良好的社会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可以使美育时时处处开展。重视环境美育,对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审美人格是关于人格发展状态的预设和期待,是人格发展的较高境界,同实用人格是相对的。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主要有三个障碍:片面强调理性主义教育;强调共性要求,忽视大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价值取向功利化。因此,大学生应该使个体心理结构的知、情、意三层面平衡发展,形成审美化的心理行为模式,从而塑造出全面和谐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诗学着眼于诗歌的审美创造活动,通过“影响的焦虑”命题下对事实性与修正的辩证分析,实际着重阐发了一种“反影响”诗学,并最终以审美僭越历史,对影响的诗史做互文性阐释和重构.布鲁姆影响诗学视域下的诗史重构,陷入了审美与历史的深刻矛盾,同时又以其审美主义偏执激化了这一矛盾,难以达到文学史的整体性再现.对此,回归文学史的历史性和语境化,当足以药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