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雪峰山Ⅰ号隧道基于新奥法修建隧道的思想,施工中采用大管棚、双层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技术,并及时监控量测,调整相应支护参数,最终使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神延铁路羊马河隧道埋深浅,对隧道结构稳定不利。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洞外地表处理,洞内加强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初期支护是新奥法的主要承载结构,它是密贴于围岩的柔性结构与控制围岩变形的松弛,而二次衬砌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条件下修筑的,初期支护是二次初砌的基础,初期支护大量变形的整治和预防成为软弱围岩隧道掘进的关键。章针对初期支护大幅变形的危害,分析了芙蓉山隧道钢架加锚喷初期支护大幅变形的原因,提出了初期支护大幅变形成功的整治和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数学的最优化理论应用到公路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中;选用一定的优化算法。以隧道的开挖断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满足限界要求、强度要求及通风要求为约束条件,以与支护结构几何形状有关的参数作为自由变量,编制了能优化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VB程序。通过将程序运行结果与工程实例进行对比,证明了该程序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雁门关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工作,通过超前地质预报为隧道工程的快速掘进、支护材料的提前准备以及灾害事故的有效预防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与信息。通过监控量测技术为进一步修正设计提供信息,使得隧道围岩类别与支护结构相匹配,确保隧道工程安全、高质、经济与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6.
隧道管棚支护主要是依靠在岩层中打入钢管并通过注浆使钢管与周围的土体固结,形成一个整体支护体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一种超前支护工艺。随着隧道施工的不断发展,管棚支护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是对照壁山隧道石英岩破碎带密排管棚施工的总结,对同类地质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昌景黄高铁瑶里隧道暗挖段DK90+550~DK90+610作为研究断面,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内力,深入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临时竖撑曲率半径和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拱顶处围岩竖向位移较大,隧道拱腰处围岩水平位移较大。当开挖左侧导坑中间土体和拆除临时支撑时,拱腰水平位移会显著增大。随着双侧壁导坑法临时竖撑曲率半径的增大,围岩的竖向位移逐渐减小,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初期支护钢拱架的应力逐渐减小,且临时竖撑曲率半径对围岩竖向位移的影响更加显著。围岩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着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且钢拱架的变化对拱顶围岩竖向位移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深埋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可靠性。构建了隧道结构的可靠性评价体系,采用蒙特卡罗概率设计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深埋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征,给其他深埋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蹬岭岗隧道施工前期洞口施工中,因为隧道处于浅埋地段,隧道处于破碎带或者是软弱夹层带,无支护时受震动易产生大规模的崩塌甚至冒顶事故,因而超前支护技术在这个阶段变得尤为的重要。为了保证该阶段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超前支护技术,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主要阐述了蹬岭岗隧道前期洞口施工中的超前大管棚支护以及超前小导管支护技术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0.
大思高速公路盐井湾隧道出口段为隧道浅埋段,围岩级别为Ⅴ级,采用长40 m的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针对隧道浅埋段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作技术总结,对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超前支护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新奥法-以岩体力学观点出发,进行支护设计和施工时,把坑道周围岩体和各种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新的支护理论和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介绍长晋线丹珠岭隧道初期支护及辅助支护的施工技术,重点介绍隧运施工的监控量测、初期支护、辅助支护的施工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隧道因受路基与桥梁线间距影响,会形成单洞双线隧道等超大断面结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案设计与隧道所在地层的围岩等级等有关,同时也受到隧道施工工序的影响。隧道开挖后同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围岩应力过度释放引起隧道坍塌。在二次衬砌施工前,初期支护与土体协调变形,应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避免隧道变形过大侵入隧道限界。结合广州地铁21号线工程项目,对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的超大断面的暗挖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隧道结构支护的应用、辅助坑道的应用、隧道开挖及支护的应用、隧道防水及排水的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汤怀 《交通标准化》2013,(15):59-61
结合水塘隧道工程施工经验,介绍了隧道初期支护在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探讨了该隧道所采取的初期支护策略,同时提出其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开挖为背景,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数值模拟,研究超前小导管在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中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能够有效改变支护区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其产生的棚护作用,使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际工程试验,监测隧道IV、V级围岩条件下现场在有、无系统锚杆工况下隧道围岩变形情况,从而得出隧道支护体系中锚杆作用在Ⅴ~Ⅳ级围岩中有系统锚杆的反而隧道变形要大于无系统锚杆的隧道变形;且在软弱围岩地段,不宜设置大量的系统锚杆,而只需利用单根锚杆的抗拔力或在钢支撑的拼装连接点处施加钢花管以适当稳定初期支护,这样既保证了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安全,也减少了施工工序,使得隧道支护断面得以及早封闭,从而能更好地控制支护变形的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隧道在层状围岩中通过时,根据隧道轴线方向与岩层的空间关系不同,往往引起偏压等问题,从而使支护受偏压荷载。目前《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建议的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参数主要针对普遍地质情况,而对于层状岩体中的公路隧道支护参数没有具体规定。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倾角情况及隧道轴线与岩层走向不同夹角下层状岩体隧道的受力特征,提出了不对称支护参数设计理念,并初步确定了不同岩层倾角下隧道的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19.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岭脊地段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属挤压性围岩大变形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支护变形、支护开裂、钢架扭曲,甚至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针对该隧道特点,开展以变形为主的施工监控量测,进行了变形分布规律、累计变形与最大变形速率的关系、变形与围岩条件的关系以及变形与施工方法的关系等综合分析。提出挤压性围岩隧道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某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对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管棚支护施工技术的操作要点进行研究,实践可知,想要切实提升公路隧道承载力,在应用管棚支护技术时需要对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对管棚支护技术的操作要点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整体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