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锥套开裂是应力腐蚀开裂,提出了接触网零件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合理选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铝包钢型承力索目前在终端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及研究,介绍了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新研制的铝包钢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从两个方面对目前螺纹锥套式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即:在原来一套楔子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套夹紧装置,以增大夹紧力;将楔子及新增加的夹紧装置中的齿形加深,以增加咬合的可靠性。通过优化设计,研制出一种“顶丝压块及锥套双夹紧”结构的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并针对铝钢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提出了“在导线拉断力范围内的任何荷载下,导线均不应从终锚线夹中滑脱”这一新的滑动试验标准,大大提高了铝包钢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的可靠性。为目前我国广泛采用铝包钢型承力索提供了理想的锚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晋 《西铁科技》2007,(4):40-4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是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把承力索锚固到终端支柱或永久性建筑上的锚固元件,它是承受拉力的元件,要求其强度应大于被固定的承力索的抗拉强度,另外还要求它安装方便、便于调整、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并且可以直接观查监控其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锥套式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受力分析和脱落现场情况分析,揭示了终端锚固线夹与铝包钢芯承力索之间的配合是问题的关键,针对承力索的脱落与拉断提出终端锚固线夹适用范围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锥套式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结构、受力状态、脱落线夹及接触线受损情况等几方面,分析接触线从线夹中脱落的原因,指出终端锚固线夹与接触线之间的配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接触线从线夹中脱落故障,提出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施工安装及日常巡检维护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以兰新铁路电气化工程三十里风区接触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强风地区恶劣气象条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键受力零部件的苛刻要求,对强风环境下大张力接触网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的施工安装工艺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场具体施工实践,从原材料、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高速接触网器材检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接触网器材抽样检验方案、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重点对接触线反复弯曲试验、绝缘子抗弯试验、接续类零件的短路热循环试验、铝合金零部件的腐蚀试验、终端锚固线夹试验等几个典型试验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提出对检验结果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通过对GJ3O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楔形结构的尺寸及受力等方面的分析和试验,提出了在线夹设计和使用中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电气烧伤的原因以及目前既有检测电连接线夹早期烧伤故障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ZegBee无线技术电连接线夹在线低功耗温度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检测效率和改进故障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旋转双耳线夹是接触网上的重要受力零件,若出现松脱会导致接触网发生断线事故。从试验和理论2个方面论述钢质旋转双耳线夹发生松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压接式电连接在高速铁路接触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电连接线夹的压接质量,直接影响接触网的可靠运行,甚至可能影响行车安全。通过阐述衡柳线接触网情况,探讨电连接线夹压接方法,以提高压接电连接的合格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刚性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受电弓相互接触实现电能传输。刚性接触网定位线夹刚度值会对弓网动态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弓网系统的运行安全。本文利用弓网仿真技术对时速120~160km刚性接触网不同跨距时的定位线夹刚度进行研究,根据弓网动态性能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不同仿真工况的计算结果,得出时速120~160 km刚性接触网定位线夹刚度最优取值,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接触网运行实践的总结,介绍高速铁路接触网PW线安装形式存在的隐患,分析PW线线夹烧损、PW线断线的成因,指出PW线线夹电气当量不足、上跨接触网的弊端,提出PW线架空改电缆、采取绝缘安装方式、补强PW线连接点等多种整治方案,对不同供电方式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一直是困扰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难题之一。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测温片、变色漆、可逆式热感应警示帽等来监视电连接线夹处的发热,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处理编程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电连接线夹温度监控装置.对电连接线夹处发热情况进行移动监测,通过笔记本电脑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定位发热部位,对预防接触网电气烧伤事故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接触网后锚固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比较后锚固设计依据、锚固区混凝土基材受力判断、锚栓类型选择和锚栓受力计算,提出了在接触网后锚固设计中,标准应用、开裂混凝土判定、锚栓选择的原则,以及接触网在桥隧不同锚固区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建议措施,供今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接触网后锚固技术发展现状,通过技术分析比较,提出了接触网后锚固设计的应用标准、开裂混凝土判定、锚栓选择原则以及接触网在桥隧不同锚固区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建议措施,对今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接触网低频振动及零部件防松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以冲击+合成衰减为特征的振动波形分析,可以看出受电弓通过时定位点处接触线的最大振幅接近100 mm。在受电弓冲击后,接触网处于振幅≤20 mm、振动频率1 Hz左右的低频振动状态,且接触网振动衰减较慢。接触网零部件宜模拟振动波形进行振动试验,试验方法按接触悬挂和支持结构进行分类,线夹类零部件参考航空业紧固件规定进行振动试验。为解决线夹类零部件在长期振动环境中松脱的问题,建议采用扣紧螺母取代普通螺母+止动垫片的防松措施,并建议进一步开展防松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种接触网承力索吊弦线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比,基于满足吊弦线夹基本功能为前提,在力求结构紧凑、自重轻、可靠性高等方面对原有吊弦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为例,采用经典的力学公式推导出接触网状态与吊弦内力之间关系,求得满足接触线设计状态下吊弦作用力,并利用承力索静态变形与吊弦作用力、吊弦及线夹重量关系,精确地计算出接触网静态形态。  相似文献   

20.
我单位是专门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机构。在工作中 ,我们发现有些标准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 标准与标准之间“打架”(通用技术条件与产品标准不一致 )1 .1  TB/T2 0 73- 1 998《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 TB/T2 0 73)第 6.4.2规定需进行振动试验的产品为“凡夹固或接续接触线的零件应按频率 3~ 5Hz、振幅 2 0 mm、2× 1 0 -6次 ,做此项试验”。此条我们理解为与接触线有关的零件应进行振动试验 ,如定位线夹、吊弦线夹、接触线接头线夹、接触线终端锢固线夹等 ,承力索类零件则不需进行此项试验。而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