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分析居民区停车行为及制定合理的居民区停车收费价格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居民区进行停车调查,在对居民区停车调查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居民对于停车费接受意愿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停车方式选择行为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停车收费价格可以使停车设施合理有效利用,这一结论对北京市居民区停车收费价格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是进行居住区停车规划的关键,也是进行居住区住宅配建停车泊位标准研究的前提.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停车特征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停车需求的多个因素.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权重最小的因素;最终建立停车需求与剩余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居住区泊位的利用率、缓解城市居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依据共享泊位概念,提出居住区错时错位泊位共享模型。首先对居住区共享泊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居住区泊位"错时错位"停车共享方法,使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能够满足长时间停车需求;其次,建立以平台收益为目标的函数,并进行研究与探讨;最后,通过仿真停车匹配实验,并与传统共享泊位的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为平台提供更高的收益,而且能使城市居住区的共享泊位时间利用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描述停车者对居住区共享泊位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将停车者的个人属性与出行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将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和路内就近停车作为选择肢,建立二项Logit模型。分析表明:个人月收入、停车时长、额外步行距离、费率差等为影响停车者选择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额外步行距离和费率差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程度更大,较低层次的个人月收入变化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提出与毗邻居住区共享停车的策略.首先从二者的停车泊位需求特性、空间位置关系、居住区类型及停车泊位互容性等几个方面研究实现共享停车的基本条件.然后,基于我国居住区泊位所属权限的复杂性,重点分析了共享难度最大的私家车位共享问题.分析了实施共享停车的措施,提出需进一步开发共享停车APP系统和基于云平台的共享停车位汇聚平台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停车资源共享理念出发,研究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实施停车泊位共享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了居住区的泊位空闲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停车泊位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的取值、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相邻两车进出泊位平均用时为62.6 s.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居住区泊位空闲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共享车辆停放时间服从Gamma分布.为保证模型实用性,给出了泊位状态参数.Gamma分布形状参数、标度参数的参考数据.算例估算结果表明:居住区停车泊位共享能够为毗邻建筑提供相当于居住区泊位55%左右的停车泊位资源.  相似文献   

7.
朱勋  刘晖 《城市交通》2010,8(6):44-48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增加停车泊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宁波市镇海老城停车设施使用情况调查和现状停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免费、分享、共享"的措施:取消城区内部分公共停车场收费并加强占道停车管理,以控制违法停车和增加现有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中心城区内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新建地块在满足停车配建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应对外"分享"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在项目设计方案审查、竣工验收中予以确认;居住区与公共建筑共享停车泊位。实践表明,实施停车建设管理新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停车泊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镇海老城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深圳停车收费与北京、东京等城市进行类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圳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进行了调查,并基于二元Logit模型理论建立了深圳市停车收费影响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概率模型,分析居民公交与小汽车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差异,探讨通过停车收费引导小汽车转向公交出行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减少停车后步行距离,根据商业区和居住区停车需求时段的错峰特征,建立共享停车泊位利用率最大化和步行距离最小化的双目标泊位分配模型.模型考虑了停车泊位供需空间和时间冲突特征,界定了模型的边界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多目标搜索算法求解.以聊城市金鼎商圈为例,调研了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停车泊位数量、高峰时段停车需求和平均步行距离等模型参数.通过算法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停车共享分配模型可用于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有效地提高了泊位利用率,降低了停车后的平均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路内外停车泊位容量变化的基础上,分别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盈利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外停车定价模型.针对模型,分别通过拉格朗日算法和平均值算法.以广州市和上海市停车场为例计算停车收费价格,证明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从昆明居住区开发、机动车数量、停车价格和停车管理等方面简要分析昆明居住区停车现状。以昆明某居住区的停车设施规划为例,对居住区停车设施的规划进行探讨。结合昆明实际情况,对居住区停车设施规划提出建议,探索适宜昆明居住区停车设施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停车位普遍存在建设投入高和使用价格低之间的极端不对称,导致小汽车过度使用、停车矛盾不断加剧。首先对中国城市停车问题及停车收费定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按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参考车位土地资源价值两种定价模式,指出因收费定价不合理导致的停车福利化现象是城市停车问题的根源所在。最后阐明,建立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停车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实行去福利化的停车改革、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城市停车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  张晓东 《城市交通》2011,9(4):53-60
为借鉴美国城市停车政策从充分满足需求到停车需求管理转变的成功经验,回顾了美国城市停车政策的发展历史,并对21世纪以来美国城市停车政策发展的新趋势进行解析.指出城市停车政策对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大影响,进而对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土地开发密度、街道活力、步行交通环境等产生影响.最后,针对当前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三类运营机制下两类停车设施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三种运营机制(垄断市场,寡头竞争和社会最优)下两类型停车设施(公 共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的定价问题,将停车设施运营者和出行者的相互作用描述为 双层规划问题,其中上层为运营者的停车收费水平决策模型,下层为出行者的旅行选择 行为模型,包括对出行方式、出行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设计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 式算法来求解该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垄断解导致最高的总利润、最低的社会福利和最低 的交通需求;社会最优解导致最低的总利润、最高的社会福利和最高的交通需求;而寡头 解介于垄断解和社会最优解之间.  相似文献   

15.
面对居住区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上海市近年修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在停车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分析上海市中心城老旧小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即小客车快速增长、停车历史配建不足、车辆随意停放且小区内部空间有限。为缓解居住区停车矛盾,上海市坚持区域差别化发展理念、动态调整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在加强停车配建审核管理、鼓励小区内部挖潜扩容、推进停车错时共享、利用互联网+探索共享新模式、完善夜间道路临时停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有限的停车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鉴于此,提出了停车资源共享的方法来缓解供需矛盾.通过分析配建停车设施、路内停车设施及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服务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停车需求时空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及管理中挖潜的必要性,理清了停车资源共享实施的四个方面:单个建筑物范围内停车资源的规范化和挖潜、相邻建筑物间配建停车位的共享、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和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由此提出基于共享理念的停车资源配置框架体系,分别从现状调查、停车供需矛盾分析、方案配置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停车资源共享配置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实际算例对停车共享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解决我国停车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私人运营商追求运营利润最大和政府追求社会总成本最小的特性,本文构建了三层Stackelberg 博弈模型,研究当政府拥有所有的停车位时,私人运营商追求运营利润最大和政府以社会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停车位分配策略和停车费定价问题.在模型中,首先,政府决定转让多少个停车位的经营权给私人运营商,接着,根据停车位数量具体的分配情况,政府和私人运营商共同决定停车收费的价格,最后,出行者参考制定的停车位的收费价格来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数值算例对不同的交通管理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小汽车通勤出行,对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方案及其立法保障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对深圳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停车收费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调整总体思路。重点针对小汽车通勤出行停车时间长、进出停车场时间集中两个特征,提出两种停车收费调整方案——交通方式转移和鼓励错峰出行,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征收行政性收费——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并将提高停车收费后停车场经营者新增的收益纳入市财政。最后,从制度层面探讨落实停车收费方案的相关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