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车是旅客道路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客车的安全运行是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004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据近年有关资料分析,客运交通事故占道路运输重大交通事故的七成以上.因此,应该把加强客车运行安全管理,认真分析客车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相应对策,作为客运企业和客运业户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立法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等条款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的确定,适用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实施。这一法律规定出台后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其核心是围绕着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和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从无过错责任原则分析,指出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坚持这一归责原则的同时,力求在立法上更周全、更公正,坚持社会本位主义,维护道路交通主体的应有权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渝长高速公路(重庆—长寿)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通过对该路段自2000年建成通车以来交通事故的调查,以及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的定位统计,结合渝长高速公路的实际路况及道路交通动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人、车辆、道路、环境四个方面对交通事故进行了成因分析,从改善现有道路行车条件、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措施、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监管力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渝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现状的处治对策,保障了渝长高速公路的和谐、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道路交通的"行人优先"通行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2005年,四川首深刻吸取2004年发生的8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惨痛教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多次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对有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批示和批示。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四川省2005年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废除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机制、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规定机动车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规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方便群众等方面的变化,阐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指导思想和立法宗旨的改变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以预防交通事故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为目标,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执法为民,重点抓好36个大  相似文献   

9.
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在近些年一直呈上升趋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重.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目前交通管理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国道路交通的特点,系统地阐明了研究交通安全的相关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安全设施与环境方面的研究、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特性研究、车辆技术性能的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以第八号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规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而出台的这部法律体现了法律保障公民利益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配套法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对交通事故事实和形成原因作出认定,并确定当事人责任。如何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法律法规做了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和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选取能够反映交通事故数量及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指标,应用最小欧氏距离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确定其权重值,建立了一套由定量指标构成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针对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结合投影理论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为发展智能道路交通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制定创新的道路安全管理概念和办法.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排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这将大大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并防止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当前,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装置、查明道路交通事故的方法和安全隐患进行探索,进而提出加强大数据基础平台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道路交通得到了率先发展.为研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趋势,文章以上海市近十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通车里程、总人口、机动车保有量、道路运输周转量和GDP等因素.分析交通事故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渝长高速公路(重庆一长寿)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通过对该路段自2000年建成通车以来交通事故的调查,以及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的定位统计,结合渝长高速公路的实际路况及道路交通动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人、车辆、道路、环境四个方面对交通事故进行了成因分析,从改善现有道路行车条件、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措施、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监管力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渝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现状的处治对策,保障了渝长高速公路的和谐、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6.
《交通标准化》2004,(8):114-11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确保公路设施完好,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整顿道路运输生产秩序,保护和鼓励合法道路运输,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从2004年6月20日起,由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纷纷赶到陕西略阳县的灵崖寺,拍摄"仪制令"专题,谈古论今说交通安全,虽然唐宋时期对于酒后驾车没有规定,但是媒体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历史资料来说明我国自古就制定了严格的交通法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其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有关道路交通规划、车辆和驾驶人业务、道路通行规定、交通设施建设和维护等提了更具体、更规范的要求。下面就如何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管好交通三要素人、车、路,保障交通安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4个部门规章《道路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69号令)、《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机动车驾驶证申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方交通》2006,(3):31-3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