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铁路货运量发展变化的非线性特性,采用非线性灰色模型中的无偏GM(1,1)幂模型进行预测,并用状态划分更为精细后的马尔可夫链修正预测值,从而建立优化后的UBGPM-Markov模型.通过对我国2000~2012年铁路货运量实例分析,与改进GM(1,1)模型、无偏GM(1,1)模型2种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比较显示无偏GM(1,1)幂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优化后的UBGPM-Markov模型更是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将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由2.11%减少到0.55%.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应对海盗袭击事件,减少可能产生的损失,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扩展置信规则库 (EBRB)联合优化的海盗袭击事件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引入Relief F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从结构和参数两个角度对EBRB系统进行优化,以确保EBRB系统具有最优的参数数量和取值,利用实际海盗事件数据集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联合优化的EBRB系统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拟合效果较好,相对于初始的EBRB系统,联合优化EBRB系统将海盗事件的风险预测准确性提高 了60%。此外,与现有其他预测模型对比发现,基于联合优化EBRB系统的预测模型在提高预测准确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预测高速公路交通流,缓解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现象,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多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将高速公路当前道路与上下游的交通流、天气等数据转化为一个二维矩阵,并利用滑动窗口模型获得输入样本的最佳长度;然后将样本数据输入集成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并提取交通流数据的特征,随后输出预测结果;最后,将某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用于工作日和节假日两组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比单一模型预测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效果要好,工作日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精度远高于节假日,本文模型将平均绝对误差由 6.40辆·(20 min)-1 降到5.450辆·(20 min)-1,说明考虑多种因素可以提升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交通量短时变化的时空特性和波动性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交通量短时预测模型.根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流非线性、时变性、随机性等特点,提出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非线性交通量短时预测模型进行在线修正.该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采用两步优化策略,对算法参数进行调整,避免算法早熟收敛,有效提高了算法的运算精度和效率.利用城市道路的实测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工具箱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在京旅游的游客进行调查,以游客的个人属性和出游属性作为影响因素,将游客对不同类型活动的时间分配作为前提,对游客的出行链选择行为建立了Multinomial Logit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年龄、职业、出游时间、是否本地游客、对景点是否熟悉以及游客对活动时间的分配等均对出行链选择有显著影响;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游客出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量化分析模型对潜艇潜在故障源进行分析,并通过频段因果性检测解决M IM O模型各输入源的优先权问题,从而方便地得到了各源相对于叠加场的贡献百分比动态曲线,以用于潜艇声学故障的预报.给出了潜艇声学故障预报的一般流程,并阐述其应用步骤.用一个水池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是当下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现有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大多基于单一预测指标,预测精度较低,模型的泛化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实车数据构建了GM-LSTM的Stacking融合模型,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准确预测。首先根据电池剩余使用寿命影响因素,提取车辆真实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最优特征集合作为模型输入,其次选择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算法对所选特征进行惯性延伸,克服数据时间维度上的限制,最后基于数据特点,分别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并通过Stacking模型融合进一步降低预测误差。结果表明:模型融合 后平均相对误差为1.6%,平均绝对误差为0.013,能够稳定可靠的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8.
K近邻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道路短时交通流,构建了基于K近邻算法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分析了K近邻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参数,提出4种状态向量组合的K近邻模型:时间维度模型、上游路段-时间维度模型、下游路段-时间维度模型与时空参数模型。以贵州省贵阳市出租车的GPS数据对几种K近邻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带有时空参数的K近邻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预测误差最小,平均为7.26%。基于指数权重的距离度量方式能更精确的选择近邻,其预测误差最小,平均为5.57%。与神经网络和历史平均模型相比,带有指数权重的K近邻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平均预测误差仅为9.43%。可见,带有时空参数与指数权重的K近邻模型可作为道路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轮轨力连续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精确判断车辆的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轮轨力连续测试方法.根据轮轨相互作用的特点,采用阈值判断法从测试数据中提取轮轨力的有效信息.针对轮轨力测试系统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将动态测试序列作为灰色过程处理,提出用灰色理论对轮轨力进行连续测试.为了提高预测精度,结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对传统的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10个预测模型分别进行预测,然后将精度较高的预测值输入串联灰色神经网络进行二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与稳定性.将这10个预测模型应用到轮轨力连续测试中,结果表明:灰色系统、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三者的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2%,满足轮轨力连续测试的要求,并且能够降低传感器失效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路网通行速度预测方法存在的中长周期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不足、自适应路网拓扑空间关系建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以多尺度卷积算子及门控循环单元为核心单元,提出一种面向路网通行速度预测任务的多周期组件时空神经网络模型。首先,根据路网交通感知数据的周期特性,将其规约为周、日和近期这3种不同粒度的时间-空间-特征三维矩阵,并输入至3个共享网络结构的周期组件。其次,在每部分组件中,利用多尺度卷积核捕获多因素非线性相关性与不同空间视野大小的路网节点空间相关性。然后,对每个路网节点的时序特征使用门控循环单元提取交通数据长时依赖关系,引入残差学习框架,提高网络训练效率并防止梯度弥散。最后,自适应加权融合通过预测卷积层的每部分周期组件预测结果生成预测时段内路网交通通行速度。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基于两个公开的交通状态数据集进行实验分析,并选取当前主流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基线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可接受的执行时间内,在两个数据集上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平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 2.55、3.94 和 10.75%,1.57、3.52和3.44%,在预测准确性与中长时多步预测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基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后疫情时代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运用选择实验的方法,基于问卷调查获得选择行为数据,构建出行方式选择的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采用Stata软件标定模型参数,得到后疫情时代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体现了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异质性,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与混合Logit模型相比拟合优度提高了13%, 预测精度提高了3.03%,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分析出行行为的个体异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根据居民所处低、中风险区两种情景,分别将居民划分为4类、5类人 群。从出行方式属性上看,等待时间和在途时间成为居民选择出行方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上看,在后疫情时代收入更高的女性更倾向选择私家车出行,年龄越大对行程费用越敏感,男性更愿意选择公交、地铁出行。  相似文献   

12.
欧阳帆 《交通标准化》2013,(12):133-136
在传统多种单项预测模型与组合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在多个预测模型与实际数列之间建立一种非线性关系,对运量预测结果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这种经过BP神经网络优化后的预测模型,可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单个预测模型的部分局限性,提高预测精度,用于运量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精准且快速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交通流预测模型不能充分提取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预测性能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支持向量回归分类器(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特点:在网络底层应用CNN进行交通流特征提取,并将提取结果输入到SVR回归模型中进行流量预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取G103国道的实际交通流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与传统的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性能提高了11%,是一种有效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预测是驾驶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现有预测算法模型精度低、相对误差大的问题,本文采用融合片段回归与单点分类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行驶里程进行预测.以真实车辆各项状态参数、环境信息等作为输入,通过聚类和过滤封装式特征筛选,提取最优特征集合,并基于行驶片段样本量选择预测方法,通过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健康状态(SOH)进行分层耦合提高片段回归预测精度,通过单点分类和片段回归预测模型融合优化最终预测结果.行驶里程测试集预测结果中均方根相对误差(RMSRE)为0.035,平均相对误差为1.71%,能够精确稳定地实现行驶里程预测.  相似文献   

15.
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预测是驾驶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现有预测算法模型精度低、相对误差大的问题,本文采用融合片段回归与单点分类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行驶里程进行预测.以真实车辆各项状态参数、环境信息等作为输入,通过聚类和过滤封装式特征筛选,提取最优特征集合,并基于行驶片段样本量选择预测方法,通过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健康状态(SOH)进行分层耦合提高片段回归预测精度,通过单点分类和片段回归预测模型融合优化最终预测结果.行驶里程测试集预测结果中均方根相对误差(RMSRE)为0.035,平均相对误差为1.71%,能够精确稳定地实现行驶里程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交通运输业中环境治理成本规划问题,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扩展置信规则库(EBRB)的环境治理成本预测模型. 基于DEA模型对环境治理投入产出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量化EBRB中每条规则的可靠度,建立考虑规则可靠性的EBRB模型,用于预测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治理成本. 根据2004-2017 年我国各省份交通运输业环境治理实际数据验证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准确性高于现有环境治理成本预测方法,可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个模型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路面结构性能预测模型是路面结构设计的经济技术分析的核心,预测模型的精度将直接影响设计和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美国2004年通过NCHRP 1-37A项目推出的力学-经验设计方法受到了国际道路界的广泛重视。以某高速公路柔性基层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对NCHRP 1-37A设计方法中性能预测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按照NCHRP 1-37模型的要求,确定了材料、交通和气候等各方面的输入参数。利用性能模型预测了试验段的车辙、疲劳开裂和低温开裂,通过和试验段通车两年的现场检测数据相比较,表明NCHRP 1-37A模型的短期预测结果精度较好。根据当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经验,长期车辙预测值可能偏小。  相似文献   

18.
以中小机场航线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链路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从网络外生属性与内生因素角度各自建立了4种预测接近性指标,比较各指标的预测效果,并进一步设计出3种耦合接近性预测算法,选取预测精度最好的算法预测中小机场未来新增航线,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际检验。结果显示,4种内生因素指标的预测精确度均高于除起降架次以外的外生属性指标,其中局部路径(Local Path,LP)指标的预测精确度最高,挖掘网络内部的结构信息更有利于预测网络连接情况,耦合算法的预测效果优于单个指标。基于耦合算法的预测结果与未来新增航线对比发现, 预测的中小机场航线在未来新增航线中占比高于1/3,预测航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多数中小 机场依然会选择中心城市连接,结果较为符合中小机场实际连接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舵角小、试验数据少条件下船舶操纵辨识建模, 提出了一种船舶操纵运动灰箱模型; 搜集水动力系数已知的船舶运动数学模型作为备选参考模型(RM), 计算被辨识船舶与备选RM的相关系数, 并以此筛选合适的RM; 运用相似准则将观测数据映射到RM的输入值域, 建立被辨识船舶与RM的运动关联, 获得了RM的加速度项, 并使用线性支持向量回归(LSVR)机补偿被辨识船舶和RM加速度项间的误差; 分析了机理模型, 设计了合适的LSVR输入项, 使用全局优化(GO)算法自动调节了LSVR的不敏感边界参数; 基于自航模试验数据训练了灰箱模型, 并与约束模试验(CMT)结果和计算流体力学结果比较, 验证了灰箱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报精度。研究结果表明: 在20°船艏向、20°舵角Z形试验预报中, 灰箱模型所得第一超越角精度至少比CMT、虚拟约束模试验(VCMT)和RM方法所得结果高1°, 灰箱模型所得第二超越角精度至少比CMT和VCMT所得结果高0.4°; 在35°舵角旋回试验预报中, 灰箱模型所得进距精度至少比CMT、VCMT、数值循环水槽试验(NCWCT)和RM方法所得结果高1%, 灰箱模型所得战术直径精度比CMT所得结果低4%, 比NCWCT所得结果高10%;RM方法有助于灰箱辨识建模, GO算法能够优化LSVR的不敏感边界参数, 建立的单参数自调节灰箱辩识建模方法能够实现小舵角、少数试验条件下的船舶操纵辨识建模。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精细化交通流预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深度学习 (Hybrid Deep Learning, HDL)的车道级交通流速度预测模型. 模型以智能网联系统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为基础,采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将原始速度序列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和残差分量,并将所得分量重构为模型输入;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框架;为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和可靠性,选择北京市二环路多个连续车道断面速度数据进行算法验证. 结果表明,HDL模型在不同车道均有理想的预测结果,单步和多步预测精度均显著优于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