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船、沉物的残骸影响船舶通航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引入强制保险及直接诉讼制度试图来解决残骸清除费用这一长期困扰着航运界的问题。本文从强制保险及直接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的出发.对它的影响和实施前景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
徐少林 《中国水运》2006,6(5):177-180
在船舶责任的特殊领域(船舶污染损害、残骸清除和海上旅客人身伤亡领域),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均建立起强制保险制度,以保证对受害人的充分赔偿,并赋予索赔人对保险人的直接索赔权。  相似文献   

3.
《残骸清除公约(草案)》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敬添 《水运管理》2007,29(4):25-29
简要介绍《残骸清除公约(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义、目的与一般原则、公约适用范围、危害的确定、残骸的定位、船舶所有人的责任、强制保险或经济担保证明、诉讼时效、争端的解决等主要条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辛行 《珠江水运》2008,(9):42-44
沉船、沉物或其他残骸清除费用的承担及偿付问题一直是海事管理中重点和难点。《残骸清除公约》通过以后,强制保险或其他经济担保的概念被提了出来,这项新的举措会在保证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内,在现存的有关沉船、沉物打捞清除的法律规范大多都比较笼统和零散、陈旧和过时,难以解决实践中产生的大量问题的情况下,研究《残骸清除公约》的意义和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阐述《2007年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意义,分析该公约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为保障我国沿海水域船舶残骸的有效清除,加强对专属经济区的管辖,维护船舶航行安全和保护环境,提出履约对策:完善我国沉船管理法律法规;加强港口国监督;做好公约实施的相关工作;船舶保险企业应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毕叶 《中国水运》2009,(7):58-59
据统计,全球大概仍有1,300艘(并在不断增加的)被废弃的船舶残骸越来越严重地危害沿岸国和全球航运经济。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于残骸的位置,残骸直接威胁航行,对过往船舶和船员产生潜在威胁;第二,基于货物性质,残骸对海洋和海岸环境产生巨大破坏;第三,基于残骸的船龄,有害残骸的去除费用成本随着时间正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的《内罗毕残骸清除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7年5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获得通过,该公约填补了国际海事在残骸清除方面的法律空白,为沿岸国清除其公约水域内的残骸提供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宝阔  段贵军 《世界海运》2009,32(11):56-57
船舶的沉没除了会造成人命、财产损失外,还会影响事故所在水域的通航安全和海洋环境,甚至可能造成次生事故的发生。消除沉船残骸危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打捞清除,但是在实践中,会面临沉船清除责任人、清除费用的落实等问题,给沉船的管理者带来困难。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沉船残骸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联合国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办事处召开外交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其目的是明确沿岸国对专属经济区内残骸清除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清除残骸并对清除费用作出补偿,填补国际法关于残骸清除制度的空白。早在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就开始《残骸清除公约》的起草工作,起初是在工作组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沉船的强制打捞清除是目前海事管理中一个存有争议和尚待解决的难点。通过对《残骸清除公约(草案)》中沉船强制打捞清除的定义、成立要件、实施及费用的实现等内容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认识到该公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航运大国以及国际海事组织都在为公约的生效而积极努力。深入分析了该公约对沿海国、船旗国的权利、责任以及海上强制保险制度,并阐述对难点问题的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联合国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办事处召开外交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其目的是明确沿岸国对专属经济区内残骸清除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清除残骸并对清除费用作出补偿,填补国际法关于残骸清除制度的空白。早在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就开始《残骸清除公约》的起草工作,起初是在工作组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事》2007,(8):30-32
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外交大会。会上,各缔约国对《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进行了审议,通过并明确了该公约将在10个国家批准后12个月后生效。各缔约国意识到残骸若不予清除可能对航行或海上环境造成危害,确信需要通过统一的国际规则和程序,以确保船舶残骸及时有效清除和赔付所涉及费用,鉴及1982年12月10日订于蒙特哥湾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际海洋习惯法之重要性,公约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内河航运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而作为航运业保障的内河船舶保险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未实行内河船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加之内河船舶保险市场也非常混乱,很多内河船舶逃避保险,已参保的船舶也多是拒赔率高,一旦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则往往无力承担损失而面临困境,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国内航运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内河船舶保险存在问题的分析,引入内河船舶强制保险制度,阐明建立内河船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作用及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提出建立内河船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批准加入《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2016年11月11日,中国批准加入《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该公约将于2017年2月11日对中国生效。中国在加入《公约》的同时,做出了如下声明:公约第15条第2、3项规定不适用于中国,公约不影响中国合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公约不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该《公约》于2015年4月14日正式生效,目前已在31个国家生效。芬兰于2016年10  相似文献   

15.
危敬添 《世界海运》2007,30(4):50-53
1背景情况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联合国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办事处召开外交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其目的是明确沿岸国对专属经济区内残骸清除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清除残骸并对清除费用作出补偿,填补国际法关于残骸清除制度的空白。早在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就开始《残骸清除公约》的起草工作,起初是在工作组内进行讨论,经过多年法律委员会几届会议的充分讨论,于1999年法律委员会第79届会议上初步形成了残骸清除公约的草案。当时的草案只有17条,后来经过几届会议的反复,终于在2006…  相似文献   

16.
海上旅客运输承运人强制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水运管理》2004,26(7):28-30
以建立海上旅客运输承运人强制保险制度为主题,从强制保险之必要性出发,通过研究强制保险制度的理论框架,深入论证了海上旅客运输承运人强制保险之性质、标的、直接请求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及防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更是受到重视。那么,它的法律依据、主要制度及基本原则都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8.
公约与法规     
《中国海事》2008,(6):74-74
IMO将通过“海上事故调查规则”;爱沙尼亚成为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第一个签署国;国际邮轮协会与国际海事组织扩展减少第三世界渡船失事死亡运动。  相似文献   

19.
马得懿 《天津航海》2003,24(3):37-40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是由该国的讼讼观念、诉讼结构、司法制度等诸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船舶碰撞诉讼证据的收集也是如此。由于船舶碰撞诉讼证据的收集衍生于船舶碰撞这种海上侵权行为,因此决定了船舶碰撞诉讼证据的收集在诸多方面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完善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即建立完善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建立国内船舶油污损害基金制度,和完善我国的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这三个方面是目前完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入手点。本文将分别对我国在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