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针对汽车共享发展中存在的出行费用较高,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文章对汽车共享选择行为和地铁换乘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设计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调查问卷;通过多项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汽车共享换乘地铁选择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出行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拥有小汽车数量、可以忍受的乘车最长步行距离、可以忍受的中心区道路平均车速、乘车时间、候车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对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地铁线路时刻表的协调有利于节省乘客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时间,对于同站台换乘的情况,除了要考虑乘客换乘时间外,还需要兼顾换乘客流对冲的安全因素。本文首先建立了地铁列车到站时刻协调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模型以乘客总换乘时间及列车惩罚项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包含列车到站时刻、乘客换乘行为以及换乘客流对冲三组约束条件。接着,本文构造了四个数值算例,使之涵盖两条线路发车间隔的三种关系:两者相等;两者不等且成倍数关系;两者不等且不成倍数关系。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针对线路发车间隔的三种关系,均能给出最优解,在避免或减少换乘客流对冲的情况下,使得乘客总换乘时间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南京市已建成的地铁一号线换乘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无缝换乘先进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市的交通布局、用地特点以及人文环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地面常规公交及个体交通两方面,对南京市地铁一号线无缝换乘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既有地铁新增换乘通道开挖对周边结构影响,在模拟换乘通道的开挖过程时,考虑到该过程分为竖井的开挖、竖井通道的开挖及换乘通道的开挖,选用ANSYS软件分别对各个工序进行数值模拟,从横向和纵向分别分析换乘通道开挖到不同时间段时的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结构与轨道的影响,得出其变形的规律,为换乘通道开挖提供变形控制标准。结果表明:换乘通道开挖会扰动既有地铁的车站、出入口及区间结构与轨道结构的受力状态,导致地铁结构及轨道产生竖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既有地铁结构、轨道结构的最大竖向变形值和横向变形值在允许范围之内,满足风险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5.
设计地铁换乘站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楼板构件时,将地铁列车荷载按等效原则转化为静荷载作用在换乘节点上进行分析的方法已不能准确反映此种构件的受力情况.基于ANSYS子模型技术,采用双层数值分析模型,建立换乘车站结构梁一板一柱组合总体模型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截取换乘节点中板局部区域,建立换乘节点中板一列车荷载子模型,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I。完成移动列车荷载加载,获取移动列车过站过程中换乘节点中板的最不利荷载的位置及大小.结果表明,换乘节点范围接口位置的支座弯矩较大,柱位置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子模型获取的中板剪力和轴力极值均大于总体模型,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总体模型和子模型,确定中板内力的极值;子模型获取的中板内力极值发生位置及时刻各不相同.说明移动地铁列车荷载对中板内力的影响较明显.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6.
换乘设施规划布局对枢纽换乘效率至关重要。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及方法,从系统性角度研究枢纽设施与交通需求匹配关系,确定构建枢纽内部换乘系统运能匹配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般方法。运用该方法构建枢纽内部铁路换乘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模型。以北京西站铁路换乘地铁系统相关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发现安检设施为铁路换乘地铁系统的运营瓶颈点,经验证发现模型误差在3%以内。针对系统运营瓶颈点提出相应改善措施,运用该模型进行仿真发现,适当增加安检机、扶梯、楼梯以及检票机的数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系统客流运营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详细的叙述了地铁车站的常用换乘方式以及适用条件、优点和缺点,旨在为设计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洋  冯琳 《城市交通》2017,(6):80-8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别于普通车站,其影响因素众多,应重点考虑换乘客流对车站设计方案的影响。在运能不匹配的情况下,对同台换乘、节点换乘、通道换乘等多种换乘方式的客流承载力进行验算,得到不同换乘方式承担大换乘客流的风险能力。当运能不匹配的轨道交通线路间换乘时,首先应选择合理的换乘节点,尽量采用多点换乘,避免大换乘客流集中产生风险,其次应适当增加换乘车站规模。当换乘站位于大断面区段存在较大客流风险时,应慎重选择同台换乘方式,可考虑通道换乘;当换乘站位于客流小断面区段存在较小的客流风险时,可优先选择换乘便捷的同台换乘或者节点换乘。总之,运能不匹配的换乘站应依据不同的客流特征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在满足换乘能力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换乘便捷、服务水平高的换乘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南京地铁新街口站换乘系统为例,分析了新街口换乘系统客流现状,针对南京地铁新街口"逆时针"换乘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换乘改善设计方案;并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了预测,为P+R建设和公共交通吸引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铁电视监视系统是保证行车组织、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行车指挥透明度的辅助通信工具。本文主要介绍沈阳地铁一号线电视监视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其构成主要就控制中心各调度员监视、车站站长及值班员监视、列车司机监视及图像录制等需求进行设计,便于沈阳地铁一号线用户操作与维护。控制中心和车站利用该系统监视列车运行、客流情况、变电所设备运行情况,提高行车指挥效率。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客流量极大,安全措施必须得到保证,因此,本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的辅助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地铁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地铁车站交通标识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关于地铁站内交通标识系统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以及实践经验,阐述了地铁交通标识系统的设计理念,标识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必须要以人为本。通过对南京市地铁车站交通标识系统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从标识的设置、标识体系、标识的色彩等相关方面对其设计与设置的特点加以评析,并提出需要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配合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技术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国外利用盾构法技术修建地铁车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修建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时,采用直径6m左右单线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区间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扩建地铁车站的4种施工方案.根据广州地铁3号线林和西路站的主要技术标准、修建规模以及各施工方案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车站结构.最后,讨论了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施工步骤、车站结构设计方法、特殊管片的设计、环境控制和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对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的量化分析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安全保障,文章对地铁火灾报警系统、水消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空调设备及应急疏散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的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地铁车站火灾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了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故障诊断的特点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于故障诊断的信息融合典型结构以及基于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系统结构。该结构在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具有普遍意义,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列车停站时间是控制地铁系统通过能力的一个关键控制性因素.列车停车站时间主要由上下车客流量决定.天府广场站是1号线中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之一,为了使车站客流有序流动,保证运营安全,作者结合车站站台型式,提出了客流组织原则,研究了列车开关门运营管理模式.本文创造性地将列车停站时间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并通过不同的方案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广州市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由于大尺度空间形成的城市"孤岛"问题,理顺上盖出入交通与周边交通系统的便捷衔接问题。在分析客户来源和交通模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广州市实际的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交通系统规划方法,将地铁车辆段上盖较好地融入到周边环境中,为国内其它城市解决上盖项目交通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条件下的延误影响,提出基于线路间换乘运力协调的列车运行调整策略.通过上海轨道交通系统的多源运营大数据分析,得到运行延误对相邻线路列车间衔接关系和换乘站客流组成的影响规律,提出衔接调整策略和分流调整策略.结合相邻线路连接关系,考虑客流需求和站台能力约束,给出换乘运力协调方案的求解算法,并分析策略适用情况.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线间协调调整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延误影响,优于传统的延误本线疏解方案,可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延误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车载装置实时采集的北京地铁6、8、13号线列车牵引能耗、辅助能耗及再生能等分项 能耗和牵引变电所电表记录的统计能耗,探析了地铁牵引系统能耗构成及影响因素特征。得到 如下结论:列车运行能耗中38%~60%用于克服阻力和电机效率损失,9%~20%用于辅助设备,再 生能占比约20%~49%。影响车公里牵引单耗的因素包括站间距、纵断面、列车性能、技术速度及 满载率等。随站间距减小,牵引单耗呈幂级增长;纵断面设计为“高站位、低区间”的节能坡形式 有利于减少单耗;质量轻、阻力小、电机效率的列车更节能,不同车型能耗差异可达10%;技术速 度增加引起牵引单耗增长,平峰时段可适当降低技术速度。满载率每降低10%,可减少牵引单耗 2%。影响再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站间距与制动初速度,站间距越小则再生能产生量越多,但摩擦 制动产生的动能损失也越大,总体不利于车公里单耗的降低。影响辅助能耗的主要包括气温与 客流,辅助能耗随气温或客流增长而增高,地下线辅助能耗随气温增长变化幅度较地上线更小。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合理的现场抽水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地铁沙柳路车站深基坑开挖所采用的管井井点降水方案的设计情况。按该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基坑的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