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涛 《商用汽车》2007,(6):41-43
笔者进入客车行业是从研究高档客车开始的,目睹了中高档客车产业从充满希望到走向寻找希望的全过程.2005年,笔者就曾系统分析过中国高档客车市场的衰败原因和市场出路,而到2006年,高档客车企业中最后一个坚守的企业西沃也开始下延产品,加上2007年青年尼奥普兰全面进军旅游客车市场,高档客车企业又一轮战略调整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2.
在2013北京客车展期间举办的中国道路运输杯颁奖盛典上,申龙客车4款新品中的大型豪华客车SLK6118、纯电动公交车SLK6109以及长头校车SLK6570分别荣获"2013最佳公路客车奖""2013最佳新能源客车奖""2013最佳校车奖"3项大奖,彰显了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和节能环保方面的良好综合竞争力. 获得"2013最佳公路客车奖"的SLK6118是申龙客车2013年最新推出的一款定位于中高档客运、旅游市场的升级产品.申龙技术研发组在延续之前产品优点的情况下,在产品外观、安全以及节能性上不断优化.作为一款可用于旅游、客运的双栖产品,在外观上采用全新设计与工艺的豪华大灯和尾灯,无盲区设计的后视镜美观大方.  相似文献   

3.
公路客运及其对客车的结构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全面分析新形势下的公路客运及客车生产企业的现状,指出市场对客车的需求方向,特别提出中型中高档客车及适合县级农村运输的客车是未来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对国客车企业对底盘企业有很强的依赖性,客车厂家区域局限性强,经营状况两极分化。对我国客国市场需求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有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等,因而,适应高速公路运营需要的客车产品将成为热点,同时,国外公司了开始进入我国客车市场。客车底肋厂争夺客车市场主导权有利于我国客车行业的发展,因此,底盘厂家应加快客车底盘产品的开发,形成先行优势和效益,重视空白市场的拓展和新型市场的导入。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拥有客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很多,但是很多厂家的产销量却很小,甚至,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停产。在国内100多家具有客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中,仅有不到50家每月有一定产量,而产销量主要集中在国内排名前20位的客车企业中。从2000年开始,客车界被许多外来资本看好,很多民营资本看到客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统计,2012年2月,50家客车生产企业共销售各类客车1万4267辆,同比增长90.99%,创最近10年来客车行业2月销量纪录。除春节因素以外,校车市场贡献很大,2月校车销量达到2925辆,占总销量的20.50%,校车市场自2011年11月启动以来,已渐入佳境。2012年1—2月,50家企业累计销售客  相似文献   

7.
凤舞 《城市车辆》2008,(6):59-59
近日,秉承德国全承载安全车身技术的国内最大的豪华客车生产企业安凯公司在08年重点推出针对旅游市场设计的中高档旅游客车K82D系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旅游客车的最高水准。1三大技术孕育安全与舒适安凯凯华K82D系列是安凯客车最新推出的中型客车产品,按照旅游客车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底盘各总成的甄选和匹配,确保整个系统匹配合理、一致性好,有效控制车辆的噪音和振动。  相似文献   

8.
一、柴油机企业加大客车行业竞争力度的原因分析 自2006年以来,我国柴油机生产企业明显加大了在客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客车市场的发展很快,利润较高的大型客车自2001年起,其增速一直很高,2006年,柴油大型客车产量同比累计增长9.68%,柴油大客底盘增长57.92%;中型客车产量累计增长22.04%;轻型客车增速虽为9.26%,但轻客的柴油化在2006年度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达到41%以上,而且柴油轻客的增速为20.37%,大大高于汽油轻客(2.6%)的增速,使得轻客中柴油机的市场需求量相对增大。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今,这一要求正极大地促进着客运市场对高品质客车的需求,安全、快捷、舒适的中高档客车将成为市场主流。在一份对国内上千家客运企业2003年购车意向的调查中,所统计数据则更清楚地表明:8 m系列中高档客车将是多数客运企业中短途线路的  相似文献   

10.
云清 《商用汽车》2014,(21):52-53
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瞄准中高档,做精产品,力争用3~5年时间使海格轻客产销量跻身行业前5位。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在大、中型客车销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轻型客车逆势上扬,以18.20万辆的总销量以及同比13.15%的高增长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占客车市场的份额亦进一步攀升了4.1百分点,达到74.9%。分析人士指出,受益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电商崛起、消费升级、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等一系列利好因素影响,轻型客车市场未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1.
王培祥  韩超 《商用汽车》2013,(13):42-49
在2013北京客车展期间,《商用汽车》杂志记者对部分车型进行了静态评测,这些车辆的优良做工和新颖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展现出我国客车产品越发精致的"大同"之势和彰显自身特色的"大不同"之意。2013北京客车展期间,各客车生产企业都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多款新品客车的亮相为2013年的客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展会期间,《商用汽车》杂志记者对4款车型进行了静态评测,虽然  相似文献   

12.
赣平 《商用汽车》2001,(3):12-15
1999年1月,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共同出资,由上海客车制造公司、上海飞翼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成立了上海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员工了500余名,占地面积近20万m2,拥有年产客车3 000辆、底盘3 000台的生产能力,是上海地区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公交客车、中高档团体客、旅游客车、面包车和特种车辆的专业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中高档客车厂家及生产情况。目前我国客车产品存在的主要总是是,动力性差,缺少高性能发动机,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低,缺少合适的客车底盘,客车配套产品质量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客车市场的日益壮大刺激了客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客车制造企业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产品的制作工艺水准与质量意识.由于目前国内客车企业的客车制造,无论是使用外购底盘还是自制底盘都涉及到具体的车体与之结合的型式,所以,采用适用的车身扣合结构将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制作环节的流转、降低材耗节约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中型城市客车和城间客车企业基本上仍为“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共有生产企业165家,生产能力已在10万辆,其中城市客车生产能力达3.5万辆城间客车6.5万辆。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客车和城间客国的市场需求量分别在1.5万辆和3万辆左右,而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市场。从总体上看,其水平仍处于国际80年代中、末期水平,从市场预测分析看,大中型城间客车发展潜力巨大,大中型城市客车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6.
客车生产基地,使之成为江汽集团的优良板块。造更美好的社会。合肥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安徽省合肥客车厂,其客车产品曾荣获全国乘用车最高奖“中华杯”。是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1月通过IS9001质量体系认证,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能力。公司现有产品覆盖大”、“罗莎着手开发双燃料和低地板公交车系列。于一体,采用了高压静电喷涂、水旋顶组焊等多项新技术,引进了日本门式喷涂机等关键设备。安装了可调式工艺技术水平居领先产能力。新的经济腾飞。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争将合客建成国内一流的合肥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客车市场的日益壮大刺激了客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客车制造企业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产品的制作工艺水准与质量意识。由于目前国内客车企业的客车制造,无论是使用外购底盘还是自制底盘都涉及到具体的车体与之结合的型式,所以,采用适用的车身扣合结构将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制作环节的流转、降低材耗节约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按价格来细分市场,可以将大中客车市场大体划分为高档客车、中高档客车和中低档客车、低档客车等细分市场。价格在90万元(含90万元)以上的为高档客车,所对应的目标市场主要为运距在300km以上的高速客运(含高档卧铺客车)、高级景点的高档旅游、大城市的特大型公交、等细分市场,所占的比例一般较小,2011年占据大中客车总销量的2.07%;  相似文献   

19.
张莹 《世界汽车》2008,(1):116-117
两年一届的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以下简称欧洲客车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车行业专业展会,也是中国客车企业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近两三年,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客车开始在国际市场与欧洲客车展开竞争,并且逐步打进欧洲市场。透过欧洲客车展这个窗口,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了解客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产品组合,指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结构,即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如何在生产和经销中进行产品的搭配和组合就成为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国客车行业处于一种销售额增长、利润持续下滑的局面,2008年中国客车企业中"一通三龙"的国内市场净利润在2%以内,但很多企业的利润为负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