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阶段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建设中,在环保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公路隧道假拟洞口工法设计和施工情况,详细介绍了假拟洞口工法的原理、施工工序、工艺和施工要点,总结了该工法在隧道洞口设计、施工中的环保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环保型洞口工法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阶段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建设中,在环保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公路隧道假拟洞口工法设计和施工情况,详细介绍了假拟洞口工法的原理、施工工序、工艺和施工要点,总结了该工法在隧道洞口设计、施工中的环保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保护隧道洞口边仰坡植被环境为目的,提出无仰坡洞口开挖方法,并结合重庆洪-酉高速公路大董岭隧道工程,对前置式洞口工法与隧道洞口传统施工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两种施工方法在洞口开挖后无锚喷支护情况下所产生的位移、应力与稳定性等的综合比较,为前置式洞口工法在环保及洞口仰坡稳定方面的优越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布陇箐隧道洞口处于滑坡体地段,施工时采用地表注浆、箐沟回填、洞口前移、cD工法等施工措施保证了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21,41(3):230-236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易受地表水及不良地质条件影响,隧道大变形或掌子面溜塌事故频发,施工安全风险极高。为解决洞口浅埋段软岩隧道变形控制难题,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法的围岩变形及其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优化工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工法可在中、下台阶增设临时仰拱,隧道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支护结构受力得到改善,对变形控制效果较好。虽相比CRD法在控制隧道变形方面略有不足,但综合各方面因素,优先考虑选择该工法,并采取了分阶段支护参数加强措施。经现场施工实践验证,采用该工法配合分阶段补强支护措施,初期支护变形增长速率很快减小并趋于稳定,可有效控制隧道初支大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外环改建扩容工程新建蜘蛛山隧道与既有蜘蛛山隧道为平行小净距隧道,新建隧道施工不仅应考虑自身隧道安全,而且须考虑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基于隧道施工揭示的围岩情况,依据试验段施工情况和相关监测数据,将原隧道设计施工工法CD法优化调整为台阶法;场地内隧道出洞口地势较陡,原隧道设计的出洞洞口段超前大管棚施工难度大,将超前支护优化调整为洞内超前注浆小导管。蜘蛛山隧道施工工法和超前支护的优化调整安全合理可行,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7.
广(州)梧(州)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隧道洞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梧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始终贯彻"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广梧高速公路64个隧道洞口为依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从进洞方法、洞口辅助进洞措施、洞门形式三个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进洞方法采用了正交进洞、斜交进洞和单向进洞;洞口辅助进洞措施采用了明洞、护拱法、地表反压护拱加固土体法、反压回填明洞暗做法、超前小导管、短管棚、长管棚等辅助进洞措施或者是这些措施的组合;洞门形式采用了端墙式和明洞式。  相似文献   

8.
蒋正华 《公路工程》2010,35(2):89-91
公路隧道在穿越山体时,在地形存在偏压的隧道洞口地段,采用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和整体性好于围岩体的支撑体或套拱,并配合纵向管棚等超前措施,以加强和改善原偏压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洞口"大开挖",破坏环境,做到隧道在洞口偏压地段施工时安全和环保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在穿越山体时,在地形存在偏压的隧道洞口地段,采用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和整体性好于围岩体的支撑体或套拱,并配合纵向管棚等超前措施,以加强和改善原偏压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洞口"大开挖",破坏环境,做到隧道在洞口偏压地段施工时安全和环保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湾地区提倡生态工法,隧道洞口形状尽量符合地形,减少对环境之破坏。隧道洞口边坡亦尽量减少开挖,降低对原地盘之破坏。日本与台湾同为岛国多山地区,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相近,在日本有多种加劲挡土墙之新工法,本文介绍钢制栅状挡土墙工法之特性,并对于此生态工法之加劲挡土墙引进台湾之可行性进行探讨,最后以此工法在校园内施工作为案例介绍,其结果显示此工法可缩短工期,节省工程费。期待钢制栅状挡土墙工法能广泛应用于台湾地区之公共工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龙祖山隧道施工中的难点,通过对该隧道洞口地表处理、钢管桩地表加固处理和左右线上陵端洞口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的介绍,说明了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高速公路大断面隧道洞口段浅埋、偏压的特点,采用FLAC3D软件,计算不同工况下隧道开挖对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隧道开挖工法的选择提出了合理意见。研究表明:边坡坡度是影响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坡度越大,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值也越大。隧道的开挖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隧道开挖后边坡安全系数急剧减小,要避免在坡度大的边坡处开挖隧道。针对本隧道浅埋偏压大断面的特点,施工时不建议采用台阶法开挖,应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RD法与CD法这几种受力更为合理的工法,确保一次应力释放不会太大,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交通运输也随之蓬勃发展,其中交通运输时间的缩短及运输燃料的节省更为重要,又因工程技术及材料的提升,因而促使隧道工程成为工程规划及设计上的首选,其虽可能导致工程经费的增加,但却大幅缩短运输时间及能源损耗,并增加行车舒适性,对于社会效益之提升具有相当大之帮助。隧道的利用首在确保其畅通性,除隧道内部的结构设计需抵抗地层应力,以维护隧道安全及空间利用外,山岳隧道洞口上方之边坡防护尤为重要,盖因洞口的防护除攸关隧道两端的通畅性外,另与隧道灾变后之救灾与人员逃生有绝对相关。一般隧道洞口的设计及施工均无可避免地对隧道洞口上方边坡稳定性及地表植被产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若采用喷浆或混凝土框梁等护坡方式时,对生态及环境将产生永久性的影响。预应防护网工法为可取代上述传统混凝土工法且无其缺点的一种新型护坡工法,将可使隧道洞口的设计及施工更加弹性及符合环境保护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该设计及施工更具弹性、非混凝土结构护坡方式且无需砍伐树木的护坡新工法,以供工程界于设计及施工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进洞口浅埋偏压段隧道施工过程三维数值分析,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表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总体处于受压状态,受地形偏压影响,靠近山体侧围岩受力与位移明显大于远离山体侧。因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合理的预加固及支护措施和施工工法,总体上围岩位移值及塑性区较小,岩体处于稳定状态。同时根据岩体的力学行为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保障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和解决新建隧道施工安全难题,依托新建隧道洞口段下穿铁路路基特殊工况,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一种管幕施工下穿铁路路基施工工法,主要涉及管幕施作、隧道开挖2个工艺,简单介绍基坑开挖、反力墙和导向墙施作、掌子面超前支护等该工法的前期工作,并深入分析探讨了管幕施作流程、精确顶进、管内注浆、隧道开挖、隧道支护等重点工序和关键技术。最后分析总结监测结果,认为该下穿施工工法具有安全实用性:地表累计沉降最大值为19.2mm,新建隧道下穿段拱顶沉降最大值25.61mm,最大水平收敛17.5mm,实现零预警施工开挖,隧道开挖面安全快速通过下穿段,保证了运营线的安全运营和隧道结构稳定,还解决了施工进度和安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保新理念的山区公路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合理选择隧道洞口位置与进洞方式是保护环境和保证顺利施工、安全运营及节省工程造价的重要条件.公路隧道洞口各种进洞方式都应突出"安全",兼顾环保;隧道洞口施工中应避免大规模人为拉槽,具备成洞条件时就及早进洞,以有效地解决洞口工程病害,保护隧址区域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隧道洞口段大多属于强风化带,围岩一般松软破碎,通常夹有土层,地质情况复杂,是设计及施工中的难点,亦是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应用岩土力学理论,提出了能对围岩进行主动维护的顶弧侧壁工法,并以深圳某隧道洞口段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法的特点及施工要点,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稳定性差等不良地质情况,以榆商线南沟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的技术措施,总结了黄土地段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经验.确保了依托工程隧道进洞的安全及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绩黄高速佛岭长大隧道洞口段存在埋深浅、围岩自稳能力差的特点,采用FLAC3D程序对拟定的预留核心土法、CD法、中隔壁法(CRD)和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导坑法,进行了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以不同方法施工过程中的同岩变形、塑性区体积和支护材料用量作为考察指标,经过技术和经济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单侧壁导坑法为最优工法,为佛岭隧道洞口施工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小军  李建斌 《隧道建设》2007,27(4):57-59,64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公路隧道陆域段大断面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隧道开挖施工工法、施工组织和机械化施工配套技术等施工手段的实施情况,介绍了大断面隧道CRD工法施工对该地层的适应性和实现安全快速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机械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