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г���λRAIM ������Ԥ�ⷽ���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列车定位具有显著的性能及成本效益.为确保其符合特定应用需求,需要对定位完好性进行有效监测.立足于对常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方法进行有效辅助,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北斗列车定位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可用性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历书信息,结合列车运行计划实施完好性监测离线计算,预先对实际行车过程中可能的完好性状况进行估计,为列车在途定位完好性监测计算提供先验信息,确保定位结果满足应用需求.采用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预测能力,在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控制等系统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车载嵌入式终端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发车载终端的特点及硬件性能和外部结构,并针对公路军事运输的特点进行了功能设计。在开发过程中,将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北斗卫星定位通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移动目标的图上定位和远程通信指挥。  相似文献   

3.
陈微  刘翔 《轨道交通》2020,(1):65-68
本文介绍了基于环线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设计思想,分析该思想下的追踪原理,并着重以广州地铁三号线为现有条件,重点阐述了STC(车站控制器)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并分析了此种情况下的行车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算法AHLOS以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算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即利用“北斗”接收机作为信标节点,实施综合定位算法,快速实现了较高精度的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铁路局机车定位管理技术现状,提出了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机车动力资源定位系统体系结构、基于GIS的实时显示机车位置坐标点与铁路电子地图上铁路标记点路段匹配及盲区数据融合位置推算算法的解决理论与方案;现场试验验证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北斗Ⅰ+Ⅱ机车载终端机系统结构和解决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北斗一号”系统采用有源定位方式,导致系统存在不足,如用户数目存在上限等。若系统采用无源定位方式,则又存在观测量不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无源组合导航技术 无源双星/多卜勒组合导航技术,对无源双星/多卜勒组合导航定位原理进行方案分析和设计,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显示该技术可减小多卜勒导航定位误差、提高导航精度,并实现北斗无源定位。最后分析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列车定位是轨道交通众多应用的基础条件,北斗卫星导航用于列车定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性.针对列车北斗定位性能对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引入轨道特征的北斗列车定位方法,该方法从轨道电子地图中提取轨道特征参数,在列车状态预测的系统模型中增加轨道约束,并利用一维地图位置预测拓展北斗导航卫星的伪距测量.利用现场实测数据构建场景进行仿真.所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列车定位解算对卫星可视条件的鲁棒性,有效拓展北斗列车定位在恶劣观测条件下的可用水平,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CBTC系统正逐步取代原有的ATC系统被广泛应用到新建的地铁线路中.本文以西安轨道交通为例,详细介绍了在采用移动闭塞的条件下,通过设计列车出行交路、设计不同客流下的列车出行方式辅以实例来优化行车组织,以便充分发挥移动闭塞区间通过能力高、调度指挥灵活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卫星导航系统码间硬件延迟偏差是电离层解算的主要误差来源,在高精度定位时,码偏差需要加以计算和消除.本文提出了通过北斗单星三频无电离层组合、线性回归假设及载波硬件延迟模型进行估算北斗接收机载波相位码偏差的方法,直接计算接收机的码偏差.通过采用实测的北斗单星三频载波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对于码偏差大于1μs时是有效性的.此方法提高了北斗二代测试期间数据质量分析水平,增强了北斗接收机软硬件的开发测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非视距 (non-line-of-sight,NLOS)环境中传统最优化定位算法抗NLOS误差能力较弱、且需要一个较准确的初始估计位置以确保算法收敛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在双基站场景下的基于几何约束及迭代的定位算法. 通过引入最大散射半径作为几何约束条件,以线性迭代方式进行一维全局搜索,并采用最小二乘算法获得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初始估计位置,然后利用设定的阈值门限对各初始位置点进行筛选,最后通过加权平均获得MS的最终估计位置. 仿真结果表明:当散射半径为200 m时,本文算法的定位误差在200 m以下的概率能达到100%;在相同环境下,本文算法计算时间开销仅是网格搜索法的0.4%.   相似文献   

11.
CBTC系统中移动闭塞与后备模式追踪间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后备模式下追踪间隔的特性及与正常情况下追踪间隔的差异,在研究CBTC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相关移动闭塞和后备模式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CBTC后备模式下的追踪间隔仿真模型,并对CBTC系统在移动闭塞和后备模式下的追踪间隔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CBTC移动闭塞模式和后备模式都能满足系统要求,实现较小的追踪间隔时间;移动闭塞模式优于后备准移动闭塞模式,能够实现相对更小的追踪间隔时间(<90 s).  相似文献   

12.
获取各个可见卫星的位置和速度是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实现定位、测速和定时的必要条件,由广播星历算出的卫星空中位置与实际位置之差,对用户定位和导航的精度有重要影响.基于广播星历提供的开普勒轨道参数和轨道摄动改正项参数,利用Matlab编程实现了北斗卫星的瞬时坐标的计算,并将其与精密星历提供的同一时刻的同一颗卫星坐标进行对比,对广播星历的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SO和MEO北斗卫星的广播星历精度均优于GEO卫星.  相似文献   

13.
位置服务技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指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本文针对目前居民出行信息采集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多种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比较,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市话系统(小灵通)位置服务(LBS)技术的居民出行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居民的出行轨迹,为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及各种决策提供信息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缩短无人救生船搜索和救援的时间,鉴于目前现有路径规划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DS和一种改进鱼群算法的无人救生船路径规划系统.该系统由北斗卫星与基于时间优化的改进鱼群算法配合进行实时的全天候路径规划,利用云平台建立模型对各参数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实现自主躲避移动障碍的目的 .并在厦门市集关区附近海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该系统对于无人救生船的航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5G通信系统的发展,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消除或减弱北斗定位中各种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北斗卫星定位算法。该算法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原理,获取导航定位数据,提取有用信息,根据误差消除结果,改进北斗卫星定位算法,修正定位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定位精度和效率能够满足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铁路运输模式为背景,以列车牵引计算和信号布置原理为基础,综合考虑了轨道电路码序、接触网支柱位置、电分相位置等条件,构建了基于准移动闭塞的铁路区间信号布置优化模型. 设计了模型求解的启发式仿真算法,算法以准移动闭塞条件下信号布置数量最少作为实现的目标. 研制了铁路区间信号布置仿真系统,并进行了信号布置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与实际信号布置方案相比,仿真布置方案的总信号布置数减少了4个,平均每10公里线路减少约1个信号点;分割轨道电路总长度减少了8464 m,平均每公里线路减少分割长度227 m. 研制的系统初步实现了铁路区间信号的优化布置.  相似文献   

17.
电话闭塞法是地铁运营中一种必要的行车组织方式。信号系统发生故障后为维持运营而采用的人工控制列车运行的方式,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通过分析电话闭塞法控制原理,梳理方法中的主要风险点及潜在危害,基于对主要风险的控制,介绍天津市地铁电话闭塞法的基本流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基增强系统自主研发了高精度增强参考站网络位置服务平台,通过与国际上代表性的平台系统比测,结果表明:网络RTK服务的初始化时间基本一致,相同测试点两个系统的精度相当,均实现了厘米级的RTK定位.北斗与GPS联合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联合解的57条基线在X、Z方向均优于1 mm,Y方向优于2 mm.与北斗和GPS单独解算相比,联合解算分别有55条和53条基线精度得到了改善,占总体的96.5%和93.0%.针对大规模CORS网络的多模GNSS数据融合、处理与位置服务问题,提出了建立位置无关服务和资源池的位置云服务的思想,实现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共享、多样性服务、广域无缝定位连接,为广域分布式CORS网络的信息获取、共享、处理和分析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基于UC3842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典型电路,指出其"打嗝"方式的过载或短路保护的不足.针对不足之处,对典型电路进行修改,提出"关断保护"的过载或短路保护方式,并分析了此种保护方式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标准移动IPv6切换技术、层次移动IPv6管理方案等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运作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软件预测的移动IPv6平滑切换机制,对该机制的原理和实现做了阐述,给出模拟实验数据并做出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