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近期高发的故障现象入手,介绍了影响移位接触器中弹片压力的因素、造成的后果、解决的方法、弹片的标准等,以及移位接触器检修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DF11型机车电磁接触器主触头粘连故障导致停车事故的调查,认为机车原设计中用的电磁接触器结构复杂、启动接触器QC主触头额定电流偏小是导致主触头粘连的主要原因。通过将原S152系列电磁接触器更换为HCC1-01-08VA型电磁接触器的改造措施,解决了过去DF11型机车电磁接触器主触头粘连故障。  相似文献   

3.
LC接触器作为控制主发电机励磁的唯一1个直流接触器,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到机车的安全运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LC接触器正在逐步取代原来的老式LC接触器。新型LC接触器与老式LC接触器相比,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辅助触指采用封闭式,灭弧装置加装了1对永久磁钢进行快速灭弧。正因为灭弧装置加装了1对磁钢,也为新型LC接触器的烧损埋下了隐患。2004年4月衡阳机务段DF43422机车就因为LC接触器烧损引发机车火灾,幸亏发现及时,才避免了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大电流接触器触头寿命,减少大电流接触器触头粘连现象的发生,分析影响大电流接触器触头粘连的因素——弹跳时间和释放时间。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设计试验,分别加大触头弹簧初压力、减轻动触头座质量、增大返回弹簧初压力,验证分析上述3种措施对大电流接触器触头的影响,对于提高接触器触头寿命、提升接触器产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研制开发的TCC1系列直流电磁接触器是一种新的内燃机车通用直流电磁接触器,试验及运用证明该系列接触器的性能、结构和可靠性均大大优于国产内燃机车原用的CZO系列接触器。且安装尺寸和同规格的CZO系列相同,故能方便取代CZO系列直流电磁接触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电力机车的CJ8Z-150型交流三相接触器不吸合故障的分析,指出故障发生的原因,提出对接触器线罔切换联锁的改进措施,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交流三相接触器线圈切换联锁触头氧化虚接造成交流三相接触器不吸合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一种电力机车CJ8Z三相交流接触器的检测方法,用于电力机车三相交流接触器,对接触器的动、静触头的接触状态进行不开盖检测。通过测量闭合的接触器两端的接触电阻,判断接触器的工作状态。以便检修人员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就能对三相交流接触器进行检查,节约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使机车的辅机落修得到控制,大量节约了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电力机车需要,我所研制了一种气动式直流接触器—TCK7型电空接触器,以作电力机车线路接触器、磁场削弱接触器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地铁动车、内燃机车、工矿电力机车具有相同工作条件的场合使用。本接触器除了全面符合《TB1333—78机车电器基本技术条件》要求之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比较分析了6K型机车用UP-2929A型线路接触器与国产TCK7F系列线路接触器,指出UP-2929A型线路接触器结构设计合理,工作原理设计巧妙,使用寿命提高,开断电流能力大、实用性强等特点;并就改进国产机车线路接触器的结构设计及其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铁列车接触器故障频发,应用鱼骨图法全面分析可能造成接触器故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研究预防性维修策略。只有经过系统的分析,全面把握相关因素,才能有效减少接触器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天兴洲长江大桥公路引线工程通过现场对移动模架的自制改造,利用32m移动模架,成功浇筑了跨径40m箱梁,是技术革新的一个成功尝试。结合实例,对下行式移动模架的结构功能从施工的角度进行总结,以利指导今后移动模架的施工,同时也可作为今后移动模架自行加工制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新建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北引桥40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背景,介绍了基于移动模架的铁路简支箱梁施工工艺。依据线路的具体布置,开发了适应于曲线段以及公铁合建段过孔的ZQMS1200上行式移动模架,并详细介绍了该移动模架的结构。从移动模架的提升、预压以及特殊工况下的过孔角度出发,对移动模架的制梁技术进行说明。该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新开发的移动模架能够保证梁体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施工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施工的角度介绍了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的结构组成、移动原理、施工技术、施工制点,研究了施工测量、安装计算、导线架设、悬挂调整等环节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描述了移动式接触网系统在电气化铁道特殊场所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引入移动闭塞概念的基础上,比较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技术差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对两者进行仿真计算及分析。可知,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列车安全间隔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比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缩短得越多;列车安全间隔距离一定时,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越接近。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整备加砂作业中存在的高污染、大强度、低效率的问题,将气力输送技术与电动驾驶小车技术相结合,研究移动加砂工艺、移动上砂小车,及其在动车组列车和机车加砂作业中的应用,实现室内狭小空间安全、环保、高效的连续加砂作业,可完全替代原始的人工推小车加砂作业。  相似文献   

16.
线上移动式接触焊施工技术及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首次采用的线上移动式接触焊施工技术.结合广州地铁2号线施工监理实践,对线上移动式接触焊工法和传统的临时基地固定式接触焊工法进行了方案比较和费用分析比较,指出线上移动式接触焊工法具有工效高、费用低、施工组织灵活等突出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同时对完善该工法的技术细节和质量控制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移动模架造桥机在多跨原位现浇工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周期相对较长的特点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中桥梁线路所占比例大的情况 ,提出了二跨或三跨现浇移动模架造桥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支座摩阻效应对长联大跨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得出可应用于工程的相应简化计算方法,以处于高烈度区的某铁路大跨长联连续梁为工程背景,按照不计与计入活动支座摩阻效应两种工况,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结构的三维空间杆件模型,并选用软件中的两种双线性理想弹塑性单元模拟支座的摩阻,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这种设置1个固定墩的大跨长联连续梁结构,是否计入活动墩的支座摩阻效应对固定墩的设计影响很大,设计中需要考虑活动墩的支座摩阻。对于此类结构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抗震计算时,活动墩顶的水平地震力可以直接用支座承受的竖向力乘以给定的支座摩阻系数,固定墩顶的水平力用反应谱计算值减掉活动墩水平摩擦力之和的0.8倍,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整体吊装移动模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移动模架原位浇筑施工方法在客运专线简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常规的施工方法制梁周期长、人工操作工序多、施工较难控制。如何克服或减少这些缺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将预制梁场钢筋整体绑扎、整体吊装和内模大块安拆的理念应用到移动模架施工中可以有效减少施工周期、提高移动模架施工的工厂化、标准化水平、减少人为失误,进而提高移动模架原位浇筑施工方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最小追踪间隔,越江风井间区间一列车的列车控制方式的特点.探讨了在移动闭塞系统下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列车越江追踪运行原则和越江隧道风井设置的核算方法.对保证列车在越江区间内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