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7,(9):7-10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一时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米深水中整体打捞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为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由于"世越号"打捞现场海底泥质坚硬,普通的抓力锚很难提供上百吨的锚抓力,因此根据实际海底地质情况和理论计算,我们设计了钢筋混凝土重力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重力锚提供了200吨以上的锚抓力,为"世越号"打捞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17,(10):6-23
"世越号"打捞工程举世瞩目,是上海打捞局迄今完成的难度最大、耗时最长、投入船舶设备和人力资源最多的一项打捞工程。工程中创新使用了专用抽油吸头、内置气囊、橡胶浮筒、托底钢梁、水下开沟犁、带升沉补偿的钢绞线液压提升系统、沉船整体SPMT滚卸上岸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对"世越号"打捞的设计和施工中相关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受强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沉箱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倾覆,需要进行打捞扶正施工。本文就山东某大件设备运输码头沉箱受台风影响倾倒,采取的打捞扶正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介绍了小型沉箱打捞扶正施工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双船抬浮打捞作业的施工方法,研究打捞作业中起重系统基座的受力形式,并根据受力特点设计抬浮作业起重系统中使用的两种基座——反力架及滚轮支架,采用有限元计算对其结构强度进行校核并辅助进行结构优化。"世越"号打捞工程的实际检验结果验证了结构强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以两则国际大型打捞工程为背景,首次提出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在打捞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在调查"世越号"遗骸、遗物和南太平洋某搁浅难船抛锚区域珊瑚情况中发挥了较大作用。通过对这两个工程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提出了两种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并说明了各调查方法适用的工程种类,总结了不同调查方法能达到的精细化程度。随着打捞工程的日趋人性化和环保化~([1-3]),对难船下方和难船周围海床的调查,无论在打捞施工前还是施工后都越来越有必要,此论文提出的海床精细化调查方法和介绍的工程实际应用案例,为后续相关工程施工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此文通过对“辽渔18”沉船打捞工程的实施,介绍了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打捞方案、特殊的施工工艺,以内浮力为主,外浮力辅助的施工方法,为后续类似船舶的打捞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7,(6)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应用了托底钢梁打捞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组托底钢梁垫在沉船之下,打捞时起吊力作用于托底钢梁而非直接作用于沉船上。因此,该方法对沉船船体结构破坏较小,能够实现业主方提出的整体打捞并尽量避免船体破坏的要求。该文对"世越"号打捞工程托底钢梁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托底钢梁结构和沉船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以后打捞工程中应用类似打捞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航海》2017,(4)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m水深整体打捞出水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作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在"世越"号打捞项目最关键的船头起吊过程中,为了建立足够的浮力,除了在难船外部安装橡胶浮筒、钢质打捞浮筒等助浮设备外,新发明的内置柔性气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试验的角度对内置气囊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7,(9):23-27
"世越号"的打捞采用双驳抬吊的方案,成功地将沉没于44米水深的"世越号"从海底提升至出水13.5米位置,为后续的沉船成功上半潜船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应对该施工海域水深和海况条件,在每一套提升系统当中创造性地加入400吨的升沉补偿缓冲油缸。对整个"世越号"双驳船抬吊施工要点进行阐释,为以后类似的打捞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7,(10):24-30
在"世越号"沉船打捞中,上海打捞局按照韩国方面保护遇难者遗体、不损坏船体的打捞要求,采用了钢梁托底,整体打捞的施工方案,对"世越号"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为将托底钢梁安装到沉船底部,采用将船首吊起,再将托底钢梁组整体拖绞移位到沉船底部的方案。在船首吊起过程中,为保证船体的稳定,采用由重力锚、系泊锚链、链式提升器、系泊钢丝绳等组成的一套船首系固系统,对船体进行系固,确保船体在起吊后不会由于水流作用发生较大的位置移动,而影响到后续的钢梁就位。通过对这套水下系固系统的设计计算分析、施工安装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的描述,对该套水下系固系统进行详细介绍,以利于在其他类似项目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底托梁的穿引是"南海Ⅰ号"整体打捞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打捞项目的成败.在水下工程施工中, 通过穿引底托梁封闭底部开口的钢沉井,使底托梁和整个钢沉井结构共同受力的施工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创.介绍底托梁穿引的难点和主要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奥圣65"轮于2008年12月21日在天津港外锚地沉没。上海打捞局组织专业船舶经过52天的施工,圆满完成整体打捞任务。天津海事局给予了"沉船扳正起浮安全协调工作都十分圆满"的评价,交通运输部领导亲笔批示并对工程技术人员表示感谢。本文从该工程的技术难点和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技术人员从事救助打捞或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整体打捞吨位、打捞难度均属世界前列的大型综合打捞工程。工程中并未采用沉船扳正后再起吊出水这一常规整体打捞方式,而是人性化地提出并成功应用了钢梁托底的整体抬吊打捞方案,并创造性地通过浮吊船起吊沉船船首,解决了在沉船下方安装托底钢梁这一打捞方案中的关键性难题。为了对船首起吊这一独特的吊装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精细、全面的计算分析。论文主要介绍了"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的船首起吊作业的静态分析和水动力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起吊吊力、船舶运动等相关数据;并与实际作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2017年3月22日,在韩国珍岛海域,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经过590天的艰苦奋战,在这一天成功将沉没1077天的"世越号"成功打捞上岸。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最艰难的工程为难船钢梁的穿引工作,为了探索有效的钢梁穿引方法,打捞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和探索。探索中积累的很多经验值得探索和讨论。其中一个尝试为利用2只Φ3.5m x 9m助浮气囊置于船底进行海底顶升试验。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尝试,在橡胶气囊充气达到3bar压力,高压气囊成功将难船船尾顶起20cm以上,验证了高压气囊在水下施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产生一定的价值。本文从应用原理方面分析了这次试验,对橡胶气囊顶升方法在难船打捞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起重船是沉船打捞作业的主力装备之一,其在水上作业的安全性需要高度重视。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评估起重船打捞作业安全性,本文考虑起重船压载水分配以及沉船耦合作用对起重船运动响应的影响,并基于多体水动力学软件AQWA对沉船起吊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1000t全回转起重船"长天龙"号在沉船打捞作业中的运动响应,提出了一种起重船起浮沉船的打捞作业安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0 引言船舶在码头靠泊期间因火灾等意外情况而侧倾沉没的事故时有发生,这类船舶沉没后,通常船体紧邻码头前沿,为过底钢丝的穿引带来一定难度。难船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码头的正常生产,且存在一定的溢油风险,打捞移除难船时间紧、任务重。笔者论述中型远洋渔船的打捞施工工艺,总结该难船的打捞施工经验和施工要点,供同人参考。1 难船概况某日,"鲁胶南远渔178"轮(以下简称"难船")在蓬莱蔚阳港码头前沿失火,在灭火过程中因船舱进水过多而侧翻沉  相似文献   

17.
福建泉州港肖厝作业区4号泊位工程施工过程中,“福达”轮沉船打捞为我公司首次对大型沉船进行打捞施工。本文详细介绍含重油沉船的水下切割施工。  相似文献   

18.
冯立军 《中国水运》2007,7(10):126-127
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软基是很多项目都面临的问题。采用轻型触探仪鉴别软基,是施工中较方便快捷的方法。在开沟清表的第5个晴天,现场测试地基,当满足cu≥25Kpa时即为软土深度,软基探测每断面间距10米,布置5个测点,或以5m×5m方格网"十"字角点作为触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橡胶浮筒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橡胶浮筒的工作原理、构造及浮力计算等方面的介绍,以及橡胶浮筒水下安装过程和使用方法的探讨,形成沉船打捞用橡胶浮筒的水下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斯塔·康科迪亚"号邮轮打捞工程是泰坦公司目前为止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打捞工作,由于邮轮吨位大、打捞工地水域条件等限制,泰坦公司历时近两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工程。在工程中,泰坦公司使用了拉力千斤顶、水下支撑平台和特制的浮箱,在起重船配合下对邮轮进行了扳正、起浮,最后成功将该邮轮拖到指定地点。在该打捞工程中提出的一些打捞思路和使用的打捞技术以及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对我国救捞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