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安全注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高速公路设计与运营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人-车-路协同过程中的驾驶员视觉注视特征,选取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453个线形组合路段,对13名小客车驾驶员在路面范围内的动态视觉注视点位置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运行速度下驾驶员在不同线形组合路段路面范围内的注视点分布规律,得出驾驶员受不同运行速度和线形条件影响时在路面上的注视点集中区域特点,提出基于驾驶员行为特征的驾驶期望视距概念,并建立了不同运行速度下驾驶期望视距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期望视距与车辆运行速度和平曲线半径相关;当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800 m时,驾驶员的视野会随运行速度的提高受到限制,需采取适当限速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高颖 《交通标准化》2011,(12):132-134
通过选取山区某三级公路的某一路段为研究对象,该路段内含有不同半径大小的平曲线。采用动态GPS仪,现场测试车辆行驶的动态速度,并与路段内各种平曲线半径相对照,收集不同半径曲线段的线形资料及速度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获得该三级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行车速度的回归模型,并利用运行速度理论分析该路段平曲线设计指标使用的恰当性和平曲线上实际行车状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下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对车辆防眩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平、竖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研究弯道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建立平曲线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视线安全影响模型,从车辆行驶平曲线的防眩板高度及防眩板位置形成的静视距与车辆行驶时驾驶员期望得到的动视距之间的关系,运用面向对象的VB编程语言实现模型仿真来分析防眩板高度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制定高速公路昼夜车速限制标准,保障高速公路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获取信息,采用数理统计与回归分析方法,对采集的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和公路纵坡对高速公路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的量化影响,建立了驾驶员昼夜识别距离与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公路纵坡的多元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夜间识别距离与白天相比平均下降8.5%,最大下降30.4%,下降幅度与行驶速度和公路线形条件有关;驾驶员白天识别距离与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公路纵坡分别呈负对数、正线性和负指数相关,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52;驾驶员夜间识别距离与行驶速度、平曲线半径和公路纵坡分别呈负线性、正对数和负指数相关,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3.  相似文献   

5.
通过山区双车道公路实地行车试验,选取不同曲线半径的弯道路段作为试验路段,对驾驶员在不同曲线半径处行驶过程中的心率和加速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员在不同曲线半径下的心率变化率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驾驶员的心率变化率随横向力系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得出心率变化率与横向力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道路认知特性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提供驾驶员车速控制模式建模所需的试验数据依据和评语隶属函数,采用模糊集合原理和模糊统计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车辆驾驶员对道路结构和交通环境因素的安全性认知与评价思维过程。在实测226处国道二级公路典型路段道路结构数据基础上,根据对131处路段样本评价试验后得到的1 785组有效“专家”认知评语数据,得出了基于0.2-截集的各认知评语非零集和基于0.8-截集的各认知评语确定集,建立了车辆驾驶员对国道二级公路道路结构和交通环境要素的安全性模糊评价评语模糊子集和模拟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山区弯道景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构建了仿真流程,研究了车辆横向滑移事故判断方法、驾驶员前方视野范围内障碍物或车辆产生方法、驾驶员视距计算及仿真车辆安全状态判断方法;用VB语言编写仿真程序,仿真分析了不同车速、弯道半径、景观位置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车速为60 km/h且景观至路边距离相同时,大半径弯道较小半径弯道的危险概率减少约58%;曲率半径相同时,较高设计车速的道路景观对行车影响较小,中半径弯道设计车速为80 km/h较60 km/h的危险概率减少约33%.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速公路安全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于在建西汉高速公路秦岭北麓路段施工图和现场勘查资料,在对研究路段运行车速预测的基础上,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道路、隧道和桥梁等进行安全性评价,从而发现西汉高速公路秦岭北麓路段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然后设计出包括主动控速设施和配套标志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方案,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公路安全设施建立虚拟模型并应用于虚拟的高速公路模型中,通过虚拟试验优化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车安全性考虑,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方法以及动态心电仪和GPS等仪器进行多类型实车道路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量、车速、线形指标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模型讨论山区公路纵坡路段线形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直线下坡路段坡度3%~4%驾驶员心率增长均超过30%,心理最为紧张,较大坡度反而对驾驶员心理影响不大;直线上坡路段坡度与心理、生理反应相关性较差;弯坡组合路段线形综合指标与车速、心率增量近似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国公路安全性评价指南、IHSDM、空间视距、ANN以及行车动力学等不同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对某高速公路进行了线形设计的道路安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评价结果,并提出了相关改善安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智能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监测与防撞试验高成本、高危险性以及试验结果难以观察的问题,研究了智能汽车安全距离监测与防撞的虚拟仿真;应用Visual Studio 2015、3Dmax、Unity3D等虚拟仿真技术在虚拟制动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可嵌入多控制模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车安全距离监测和防撞虚拟仿真试验,测试了不同制动模型的...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是人、车、路和环境动态系统失调的结果.根据我国的交通特点、地形特征和交通动态系统中人、车、路及环境的交通特性,着重从“路”方面,研究提出与我国交通特色相适应的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事故相对多发路段判别方法、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性预测模型、双车道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性预测模型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预测模型,以及建立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公路交通安全与公路线形有密切关系,而运行速度是影响道路安全的主要因素。该文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典型运行速度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运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的"模型法",计算公路运行速度,通过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指出了路线线形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优化路线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运行速度研究的基础上继而提出运行视距的概念和模型.以运行视距值来检验道路的安全状况,可为将来道路的几何设计、安保设计以及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运行车速的角度对公路交通安全性开展评价研究,通过采集道路断面单车速度,将相邻断面的单车运行速度差的85%位值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通过引入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单车速度差的85%位值的道路安全性评价隶属函数,并确定了道路安全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以评定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以某山区公路车速调查数据为例,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运行车速的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速是影响道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和以车速为基础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但是有些很突出的事故黑点仍然不能被鉴别和分析出来.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以运行车速为基础的双指标高速公路线形评价方法.通过对另一高速公路进行线形评价,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吻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车速是影响道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和以车速为基础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但是有些很突出的事故黑点仍然不能被鉴别和分析出来.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以运行车速为基础的双指标高速公路线形评价方法.通过对另一高速公路进行线形评价,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吻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典型路段车流的运行速度规律,分析汽车在平直路段上的实际行驶方式,提出了平直路段变加速度的运行速度测算方法和预测模型.该模型很好地描述出汽车在平直段上的实际加速状态,动态反映加速度与速度、加速度与期望速度间的变化关系,经与汽车直线路段速度距离加速曲线图表对比,速度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平直路段变加速度法优化、完善了现有平直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为公路运行速度的合理取值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公路线形设计的一致性水平与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关联性,然而国内还缺少对双车道公路路段线形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在国内外关于运行速度及运行速度差值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价双车道公路路段线形一致性的综合模型。该模型以运行车速图中第85%位车速与平均车速所围成的相对面积和路段各相邻单元运行车速差值的平均值为参数,融合了整条路段的运行速度及其差值的分布信息。通过灵敏度分析,标定了模型的参数,建立了评价标准和阈值。多个双车道公路路段的事故调查数据表明,模型建立的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与交通事故有较好的相关性,初步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