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合哈尔滨市中心区交通对策研究项目,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中心区内部交通运行状态问题,建立了反推"四阶段法"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立足城市规划角度,从用地性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因素对中心城区进行特征片区的划分,在确保动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性质用地确定不同道路的合理的服务水平,按照容量控制法进行了停车需求量的预测.最后,对停车需求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基于服务水平下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能够反映了实际的道路交通资源满足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已有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泊位供给和需求重新进行分类,明确了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的重点。着重探讨了交通政策、泊位共享策略两个因素对停车需求的影响,明确了二者在停车需求预测流程中的作用。结合综合交通规划预测数据,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为例,运用这一思路对其泊位需求进行预测,得到不同分区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泊位需求数量。  相似文献   

3.
停车需求预测是城市停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的各种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多以建筑规模来求得停车需求。通过停车需求与项目自身吸引和产生的诱增交通量,以及与土地利用等关系的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诱增吸引产生交通流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检验拟合该模型。  相似文献   

4.
合理预测停车需求及制定泊位供给策略是进行停车规划的关键环节。现缺乏需求预测方法与停车目的关联,需求与供给指标混淆。结合铜仁市停车规划项目,提出基于停车目的单车停车泊位需求系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预测居住地、工作地、访问地三大类停车泊位需求总量及分布,并结合停车分区的划分建立差异化供给指标体系,最后提出适宜各分区的公共停车布局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停车高峰时段、停车周转率的角度对停车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停车共享理论,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时间变化系数、区位影响系数进行优化;提出公交出行调节系数和土地利用系数;并引入权重指数对4个系数进行权重分配,建立横向混合用地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为混合用地的停车需求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在泊位共享条件下混合用地停车需求比例变化对停车供给规模和共享效用的影响,研究各类用地在泊位共享效用最大情况下的停车需求相对比例关系。根据典型单一性质用地不同时刻的停车需求率,确定不同性质用地的停车需求,进而通过叠加计算混合用地共享条件下的停车泊位数。提出运用泊位共享效用指数衡量混合用地中各种用地不同停车需求组合下的泊位共享效率。分别以行政办公与住宅用地组合,住宅、餐饮和行政办公用地组合为例,分析确定泊位共享效用最优的不同用地停车需求比例关系及其相应的泊位共享效用指数值,同时得到泊位共享效率较高的混合用地停车需求比例范围。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地和交通特征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对停车需求进行合理预测,考虑目前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和快速增长的交通流量,分析了用地与交通影响预测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采用用地特征函数描述了土地使用性质与停车生成率之间的关系,采用交通影响函数分析了路网流量增长率和停车率对停车需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利用开发的软件系统,根据典型区域的土地资源规划和道路交通调查数据,进行了城市停车需求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停车需求近5 a增长较缓慢,而在随后的5 a中停车需求快速增长,且日停车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峰小时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动车的发展,自行车在城市居民中的出行比例逐渐下降,但是仍占重要地位.自行车规划有通道规划和停车规划两种,在城市商业区如何有效的预测自行车的停车需求是停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着重介绍城市大型商业区自行车停车规划中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是进行居住区停车规划的关键,也是进行居住区住宅配建停车泊位标准研究的前提.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停车特征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停车需求的多个因素.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权重最小的因素;最终建立停车需求与剩余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王维民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7):221-222,224
介绍了滨海新区停车规划专项中的停车需求部分,并提出以可拓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研究当停车需求预测方法中的评价因素相对重要性程度不确定时,如何构造AHP判断矩阵的方法以及提出满足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可拓层次分析法,最后评价出停车需求预测结果中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合理过渡,避免城市停车资源的浪费,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近远期规划衔接的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并通过案例对其进行了验证。首先基于ArcGIS 进行近远期公共停车场选址规划,然后研究了二者间的衔接机制,将公共停车需求与规划用地类型相结合,探讨了不同类型规划下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模式,并给出临时公共停车场取消后的公共停车需求解决方案。实例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近远期规划公共停车场的有效衔接,其划分的公共停车场建设模式可实施性较强,所规划的公共停车场选址位置与泊位缺口突出地区能较好地匹配,可有效指导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2.
美国城市停车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  张晓东 《城市交通》2011,9(4):53-60
为借鉴美国城市停车政策从充分满足需求到停车需求管理转变的成功经验,回顾了美国城市停车政策的发展历史,并对21世纪以来美国城市停车政策发展的新趋势进行解析.指出城市停车政策对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大影响,进而对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土地开发密度、街道活力、步行交通环境等产生影响.最后,针对当前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3.
韩光  杨介榜 《城市交通》2012,10(6):53-57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处理好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的关系,在新城(镇)土地利用规划阶段做好停车规划,特别是路内停车规划,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路内停车带设置位置及车辆停放方式。然后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建立路内停车总量规划模型,并给出了路内停车规划的一般原则。最后以藤桥镇总体规划(镇区范围)相关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后,藤桥镇道路饱和度均在0.7以下,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结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同类城市经验,在考虑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交通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建筑物停车配建的三类分区方案. 在此基础上,以公共建筑停车配建指标为例,通过对路网整体容量与交通饱和度的差异、机动车出行目的构成与停车结构的差异、建筑物机动车吸引强度的差异、区域车辆停放特征的差异分析,构建区域停车需求因子计算公式,得到公建停车配建指标差别化系数,为确定配建指标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停车问题是城市停车需求与供应之间矛盾的表现,解决停车问题应该从分析停车供需特性着手。文章首先分析了停车需求和供应的特性,然后运用经济学中的蛛网理论对停车供需进行分析,得出应该从调控需求上处理停车问题:最后建立了基于市场价格的停车供应和需求的平衡模型,并根据需求变动类型的不同将调控需求的措施分为两类,两类措施各有优势,应结合起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