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景 《城市交通》2006,4(5):63-68
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历史城区的现代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广州历史城区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基础上,对风貌保护和交通改善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明确提出了广州市历史城区的交通发展策略;其次,分别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控制线和文物保护节点三个方面制定了交通改善策略,尤其针对典型的民居保护区和骑楼街区的保护提出交通改善的建议,对下一阶段编制详细保护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指出城市交通应该为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为广州市历史城区的繁荣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合理地再现隋唐洛阳城宫城区整体风貌,在宫城区遗址保护展示与城市交通需求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提出了宫城区周边交通疏解方案。首先,分析了洛北老城区及宫城区在用地与交通环境方面的问题;其次,针对"文物保护展示优先,强化内外交通衔接,交通总量控制"三大交通疏解原则,分别从用地功能调整、路网布局优化、公交服务提升、静态交通管控升级等四个方面,提出功能和交通的双重疏解措施。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展示的同时,有效疏解老城区交通,实现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交通改善与历史保护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历史城区往往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提升交通系统总体容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测算城市的交通系统总体容量需要综合考虑公共交通系统和个体交通系统的协调-竞争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系统容量测算方法,并以扬州实际调查为例,测算个体机动交通容量与公共交通系统容量对历史城区系统总体交通容量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4.
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色,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参照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的经验,结合重庆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开发、利用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君丰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37-241
为突破当前城市开发过程中,TOD开发模式在多种交通方式平衡发展、交通方式融合、交通智能化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引入近年基于欧盟《可持续移动性规划》理念提出的移动性导向开发模式(作为提升方向.首先,对传统的TOD开发模式进行总结,辨析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其次,对《可持续移动性规划》理念、MOD开发理念与模式进行阐释,归纳,并辨析其在开发切入点、交通融合理念、建设经济性等方面与传统TOD模式的区别与优势,引入具体的多维度评估与实现方法;最后,对国内外开发区域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介绍移动性导向开发模式多维度评价标准的实际应用,探讨城市开发的新理念,为城市规划与公共交通站点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设施,是展现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窗口。然而,早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普遍存在换乘不便、公共空间连续性差且品质低、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与城市风貌不协调等问题。梳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更新的四种类型,对比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最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改造案例,总结现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的特征与重点。以深圳宝安中心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项目为例,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系统阐述站外环境改善、站内功能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地块立体衔接等内容,为以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为主体、推动自下而上的车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提供实施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市历史城区是传统风貌、城市格局和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区域。经过时代的发展,现状道路网络已不能支撑机动化带来的出行需求。广州市已经开展了历史城区(如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红线控制调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缺少对整体路网的优化。文章选取荔湾老城区为例,力求在全面分析历史城区交通问题的基础上,以活化、提升历史城区为目标,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体系,促进历史城区的保护与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有利于土地集约使用、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站点区域TOD模式开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轨道站点的功能和定位,促进TOD模式下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创新研究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界定和分类方法。首先,引入土地资源学中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以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熵和道路密度为指标,提出定量界定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方法;其次,综合节点区位、周边土地利用以及设计特色3个尺度建立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3层分类架构,并以面积比和优势度作为划分指标给出了分类方法和标准;最后,以二七广场站为例展示了计算过程和简单应用,为TOD模式下轨道站点区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读书     
《城市交通》2015,(3):100-100
<正>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作者:阮金梅彭敏张鑫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月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城镇化及机动化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遭遇一系列问题。如何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对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交通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群体对保护与发展的看法,对当前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与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变化特征,给国内各城市制定交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选取亚 洲、欧洲、北美洲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收集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特征数值,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梳理中心城区、外围城区间的差异,总结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最后,以深圳为例,分 析其近年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的变化趋势,预判未来的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较大、土地资源相对受限的亚洲地区的新加坡、首尔、香港3 座城市,采用了以公共交通 为主导的机动化出行结构;国际4 大都市东京、伦敦、巴黎、纽约中心城区内公共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东京、伦敦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绝对优势。在相同的空间尺度下,国内城市人口规 模一般远超过国际大城市,在人口密度高、道路交通设施供给能力有限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必须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规划模式,能够有效结合交通功能与土地利用。针对当前轨道交通 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中对引导要素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在“节点-场所”模型中新增描 述 两 者 关 系 的“ 可 达 性 ”维 度 ,构 建 基 于 空 间 耦 合 功 能 连 接 性 的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测度模型。以深圳市为例,评价轨道站点影响区TOD发展水平,并揭示轨 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改进的“节点-场所”模型对“均衡站点”识别区分度更 优;TOD综合指数空间上由福田、罗湖核心区向外围的光明、龙华和龙岗区方向递减。其中,轨道 交通2号线和7号线的节点和场所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而6号线和11号线可达性指数呈高值集 聚;罗湖区多数站点可达性较弱,形成了近似TOD的“地铁上盖(TID)”或“地铁附近开发(TAD)”; 此外,轨道站点影响区TOD综合指数越高其站点客流量越大,两者协同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市2015—2017年开展的公共汽(电)车线网调整实施评估为例,在城市空间拓展、功能提升和交通系统复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公共汽(电)车线网功能、空间布局和服务效率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城市公共汽(电)车发展新形势和武汉市发展需求,采取三大协同策略:以功能融合促公共交通一体化,以空间差异化促资源均等化,以运营协同促品效提升。多措并举打造普及、便捷、高效的公共汽(电)车网络,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努力将武汉塑造为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非机动交通引领型的绿色出行楷模。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治理是提升国家及城市治理能力的战略需求和具体抓手。以交通服务为对象、权益关系为内核、大数据为支撑,构建面向多元主体"价值-信任-合作"新型关系的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架构和方法,提升交通服务共建、共享、共治水平。聚焦城镇化国家战略、公交优先现实困境、共享交通服务创新三类重点场域,提出三类交通协同治理模式:城市群主体形态下城际交通多行政主体协同治理、公共利益与资源配置效率同步提升的政府-企业协同和企业间协作的公共交通优先治理,以及面向城市多元共享出行集成的政府-公众-企业协同治理。提出基于大数据和社会实验揭示各类交通主体利益驱动与行为响应机制的方法,建立法治化治理对策与信息化赋能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中等规模城市在空间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特征等方面与超(特)大城市差异显著,有必要从"公交"和"都市"两个层面剖析中等规模城市构建公交都市的路径与策略。就"公交"而言,提出中等规模城市除步行外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的建议统计方法。规划方面应实现常规公共汽车随高客流BRT走向适时调整使其与居民出行需求相适应,提升公共自行车出行环境,优化租赁点布局。就"都市"而言,提出编制BRT沿线的专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商业中心、居住区、历史街区塑造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的空间形态。最后,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智慧公交服务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西宁市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带一路”倡议通道节点城市。西宁市自创建公交都市以来,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运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西宁市常规公交线路有10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484公里,运营车辆1940台,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18.3标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100%,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100%,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100%。  相似文献   

16.
TOD(Transit-Oriented Dovelopment,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交通走廊是以大运量的客运走廊为载体,通过选择若干站点进行TOD模式的开发,突破传统的单个节点开发形式,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形成整合优势.本文以华盛顿特区西南部的阿灵顿县(Arlington County)的Rosslyn-Ballston轴状走廊(下文简称R—B走廊)为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析其形成机理,总结出TOD交通走廊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吴灿  张琰  黎明 《城市公共交通》2023,(10):40-43+47
城市新区建设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进而影响城市交通流向、出行方式和通勤效率。交通流向由放射状向随机分散型转变,流向复杂化提高了交通效率。交通方式方面,新区建设重视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但是私人汽车出行的比例依然提高。对通勤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则存在差异,综合型新区可以提升通勤效率,而单一功能的新区会增加通勤时间和距离。因此,在新区建设时应着重考虑职住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城市用地与交通的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效率,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更好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咨询法及实地调研法等开展研究。首先,对北京市客运交通枢纽综合开发、车辆段上盖物业、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及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四大类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规划、建设及投融资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项目推进困难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推出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统一指导意见;优化土地出让政策,最大化利用公共交通用地;创新投融资机制,减轻政府及企业投资压力;搭建市级平台,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上海新城的规划定位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小规模卫星城向未来百万人口节点城市迈进的演变过程,综合交通能级也随之跃变.新城的发展历程与中心城有明显差异,不能直接照搬中心城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首先,从空间区位、土地开发强度、出行者经济属性、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城市用地与交通的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效率,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更好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咨询法及实地调研法等开展研究。首先,对北京市客运交通枢纽综合开发、车辆段上盖物业、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及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四大类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项目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规划、建设及投融资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项目推进困难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推出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统一指导意见;优化土地出让政策,最大化利用公共交通用地;创新投融资机制,减轻政府及企业投资压力;搭建市级平台,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