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越来越明显的高龄化现象,采用薪酬满意度、职业荣誉感、安全意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服从管理性6个方面的调研数据,将驾驶员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的生存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比较高龄与中低龄在各个维度的差异,得到高龄驾驶员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潜在风险,旨在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高龄”驾驶员在安全意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服从管理性方面均低于中低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
在上篇《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促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业良性发展》介绍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将预测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有关部门制订相关行业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企业增速有所放缓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业户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以12.5%速度增长,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相对  相似文献   

3.
在上篇《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促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业良性发展》介绍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将预测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有关部门制订相关行业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企业增速有所放缓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业户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以12.5%速度增长,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年均4.7%的增长速度不到普货的2/5.同时,从2010年开始受到国内外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2011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数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速度仅为3.6%,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4.
不良驾驶行为(车速过高,车速变化过快等)影响危险货物及车辆的稳定性,是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发且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 基于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根据其属性提取8 个驾驶行为量化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风险驾驶行为的科学聚类. 结果表明,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行为特征可有效聚为急加减速、超速驾驶和变速驾驶3 种行为,且在每种驾驶行为下实现对驾驶员安全等级的分类. 由此可以识别风险较高的驾驶员,这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危规》)是为规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活动的.有关危险货物的概念是出自《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在实际操作中,货物是否属于危险货物以《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为准.这些内容在"释义"中已作了介绍,在此就不过多地介绍了.这样,人们普遍认为《危规》是管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为什么还能管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呢?这就需要阐述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过2001年全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专项整治,尤其是交通行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44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交通部令2005年第9号)以来,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过小、过弱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日益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业良性有序的发展.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数量呈现平稳增长 专项整治后,2002年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从2001年的24,689户下降到2002年的7,511户,降幅高达70%,并且下降趋势一直延续到2004年.但随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的有序、稳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需求的加大,2005年~ 2011年业户数保持年均4.7%速度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底,企业总数达到9,609户.  相似文献   

7.
道路安全等级定权聚类评价模型及因素辨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衡量区域内高等级公路的整体交通安全水平,辨析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综合运用灰类白化权函数聚类理论、模糊一致性理论及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系统评价道路安全性的新方法,通过灰色定权聚类对区域内高等级公路分类,采用模糊一致性矩阵确定聚类权,运用AHP分析道路因素重要度。算例分析结果显示公路5属于低安全等级灰类,层次总排序结果表明平纵线形组合、隔离防护设施、视距和混流程度4项道路因素是导致其安全等级低的主要原因。这说明该方法可客观划分高等级公路安全级别,并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各项因素按照重要度进行排序,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辽宁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的需求分析、建设目标、架构设计及应用系统建设。通过建设辽宁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为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日常监管手段和行业运行分析工具,完善和加强部、省、市三级危货营运车辆分级监管体系,提升管理部门监管效能、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保障危险货物安全高效运输。  相似文献   

9.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危规》)是为规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活动的。有关危险货物的概念是出自《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在实际操作中.货物是否属于危险货物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为准。这些内容在“释义”中已作了介绍,在此就不过多地介绍了。这样,人们普遍认为《危规》是管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为什么还能管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呢?这就需要阐述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整体最优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系统分析及风险测度研究,是实现规避高风险路段的基础关键技术.本文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为研究对象,结合典型区域特征,进行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复杂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测度模型,并以典型危险货物液氯道路运输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测度模型研究中,以泄漏事故导致的暴露人口风险损失和环境敏感区域损失两项指标作为评价对象,结合ALOHA模拟泄漏事故情景并将扩散情况载入ArcMap,分析泄漏事故所带来的价值损失.考虑运输成本,建立以系统整体最优--风险最小和运输成本最低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双目标规划模型.最后,基于实例结合蚁群算法对模型和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TLAB的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达朗贝尔原理推导了两自由度车辆和桥梁的振动平衡方程,提出用龙格-库塔法和NEWMARK法来求解车桥耦合振动问题。针对NEWMARK法提出了求解分离的车辆和桥梁运动方程组的分析策略:在每一个时间步长内进行迭代计算并将桥梁的振动平稳状态作为收敛条件。利用MATLAB结合两种数值计算原理分别编制了车桥耦合计算程序。算例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都较高;采用NEWMARK法求解时,在每个时间步内迭代计算至桥梁振动平稳状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从工程材料实训课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出发,针对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办法的教改措施,并在实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联合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都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两种教学法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本文探讨了在高职教学中发挥两种教学法各自特点,联合运用两种方法教学的必要性、作用、运用方式及过程,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联合运用两种方法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饮茶过程中的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冲泡水质对茶多酚溶解速率的影响及隔夜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从而对人们日常正确合理地科学饮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并利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与KMnO4滴定法对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KMnO4滴定法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孔存良 《北方交通》2010,(3):111-113
结合沈阳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青年公园站、工业展览馆站、文体路站及文~五区间隧道上下行线的工程实例,对地铁工程管线保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岩质边坡静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失稳判据,结合岩质高边坡,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边坡在静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求得安全系数与用简化B ishop法和拟静力法求得结果相差不大,证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长冲隧道进口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台阶分部法和CD工法开挖隧道的过程,通过对围岩的位移和应力特征、屈服接近度和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分析,从施工工序和施工力学角度对两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推荐采用的CD工法较台阶分部法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铁路网规模测算是铁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该文在分析铁路网规模影响因素及常用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连通度法、国际比较法、多元回归法和运输负荷法对陕西省铁路网规模进行测算研究和修正,得出陕西省铁路网未来年的适宜规模,为科学地规划铁路网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长冲隧道进口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台阶分部法和CD工法开挖隧道的过程,通过对围岩的位移和应力特征、屈服接近度和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分析,从施工工序和施工力学角度对两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推荐采用的CD工法较台阶分部法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详细阐述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各具特点,实际应用中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