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现状的基础上,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评价的优化模型,给出求解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其可行性,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评价是轨道交通规划的关键环节,对于确定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满意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研究表明:采用DEA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进行综合评价具有操作简单,可综合考虑各输入输出指标,以及能够确定最优方案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不足等问题,以北京CBD重点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空间分割方法,建立CBD地区道路网空间句法模型,量化分析该区域内可达性与交通流量的关系,结合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对CBD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路由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将可达性评价指标与交通流量相结合,能够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及结构绩效,并选择可达性较高轨道交通线路路由.该方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和评价,可以作为方案评价方法之一,同时应该结合其他线网规划要素,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南通市为例,探讨了Ⅰ型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功能定位、服务范围、规模、布局思路等论述了Ⅰ型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思路及目标,估算了南通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并制定了南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Ⅰ型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结合交通需求与城市经济能力,合理把握建设时机和时序。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规划设计方案影响显著的因素包括机场线的线路功能、发展模式及与市区线网的衔接模式。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按其线路功能可分为城市轨道交通机场专线、混合线路及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的典型发展模式有完全利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模式,新建轨道交通线路模式及部分利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模式。新建轨道交通机场线与市区线网衔接的典型模式为核心终止式、近端接入式及远端延展式。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与市区线网衔接规划方案的设计思路,并以此思路,从北京新机场航空客流分布情况、线路功能、发展模式和衔接模式4个角度分析了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山地组团城市受到山体、丘陵、河谷等自然条件制约,其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及交通特征与平原城市有 较为明显的区别,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以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针对山地组团型城市特征,对 线网规划常规使用的面线点要素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并分析总结山地组团城市在线网规划阶段的规划要点,为 后续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地组团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面” 的分析中应重点对关键交通截面的轨道供需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需求并结合网络形态提出轨道供给方案;在 “线”的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竖向关系进行线路规划,增加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在“点”的分析中提出站点 布设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并做好与周边用地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在我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认为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该立足于多层级轨道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城市空间用地布局的互动、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衔接、满足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的技术条件要求等需要,研究规划阶段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点,提出城市轨道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提高城市轨道线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城市的骨架,若其线路布局合理,则会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轨道交通线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科学合理评价,提出一种基于APH法和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方法。研究结论:(1)在系统地分析轨道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的5个城市轨道交通定量评价指标具有典型性;(2)提出的基于APH赋权法和熵权赋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既考虑相关专家丰富的主观经验,又遵循了指标本身所蕴涵的客观信息;(3)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具体实例,得出的结果表明:评价系数越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越优越,与实际相符;(4)该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评价,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交会点是否需要设置为换乘站、换乘站设置对整体线网的优化有何影响、用什么标准衡量和评价换乘站的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充分发挥线网整体效率、均衡客流强度、减少乘客无效乘距的指导思想,提出从网络发展水平、居民出行条件改善、运营效果三方面9项指标组成的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指标量化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进行多目标模糊综合分析评价。以某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应用评价体系推荐出最优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9.
科学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对于轨道线网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布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及其影响指标数据,综合两种模型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行有效预测。首先,从政策、经济、城市规模、出行需求4个方面,简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提取GDP、第三产业值、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日均客运量等5个模型输入指标。其次,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BPNN)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方法,在求解熵权向量的基础上,结合交通需求法(TD)调整预测结果。最后,以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为例,以误差最小为目标,对模型的隐含层数、神经元数、激活函数等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得出:2023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值为745.2km,低于实际规划值5.9%,表明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发展规划仍存在调整空间,研究有助于在大数据背景下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和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确定了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灰局势决策理论,对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中的4个预选方案进行了优化决策,结果表明预选方案四为满意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传统基于网络分析的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方案公交可达性计算存在着数据获取难和分析时主观成分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互联网地图数据和网络分析的计算方法,得到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对公交出行时间的影响。基于该方法,选取3个公交可达性评价指标,以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为例,分析不同方案对公交可达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技术方法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超长轨道交通线分期建设及运营方案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想通过一条或几条轨道交通线路解决城市内的各种交通需求,故在线网规划阶段就将线路设计为超长线路,超长线路不仅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而且会对运营组织、服务效率、运营效益等带来较大影响,合理制定超长线路的分期建设及运营方案可以减少其带来的诸多弊端。超长轨道交通线路分期建设方案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解决现状交通问题、引导城市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车辆段及停车场规划用地布局等因素进行统筹分析论证后确定。超长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方案的确定应以客流预测结果为基础,分析线路两端客流量及出行特征,综合考虑列车满载率、能耗、运营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为实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定权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3种线网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建立的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定性指标的主观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计算,应用熵权法求算定量指标客观权重;综合主客观权重得到评价指标最终权重矩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隶属度,通过模糊算子将权重矩阵与隶属度进行模糊计算,获得各个规划方案的最终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最优方案。方法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过程中方案权重赋值的主观不确定性,为城市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及优选服务。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purposes: Simul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and analysis.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the urban rail network scale, the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mulation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increase. To develop the simulation system with high efficiency, an approach to multi-resolu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is presented. Research conclusions: (1) An approach to build a multi-resolution simulation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is presented, by building and integrating transit network architecture models and passenger models in different resolutions. (2) Ahierarchical model of rail transit network topology is built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patial consistency in multi-resolution modeling. (3) A polymerization based station simulation model is built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tate consistency. (4) To meet the needs of extensi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an agent-based integr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develop the simulation system of urbanrail transit network. (5) Arealized exampl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introduced, which is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a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安徽皖江城市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皖江地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皖江地区城市群的特征,提出符合皖江地区的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方法;通过分析皖江地区的空间节点、交通走廊,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点、线、面"要素分析法,把皖江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分为主骨架城际网和都市圈城际网两个层次进行规划,为安徽皖江地区城市群提出较为合理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历程整体呈现"S"型发展趋势的结论。探讨了城市规模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持续时间和线网规模之间的关系。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各等级城市规模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日均客流强度、人均轨道交通站点数、线网客流强度等规划参数指标值。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平衡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各等级城市规模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各阶段规划指标目标值选取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效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和指标需综合考虑客运效果、线网布局、线路走向、与城市总体发展的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设计了涵盖5个层面,1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5个层面分别是城市交通服务、城市空间拓展、居民出行改善、线网自身效率和线网外部效益。同时,对票价票制、交通政策、土地开发、公交衔接和行车间隔等影响效果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线路网络效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不断调整的趋势出发,说明在线网规划中对前期的战略性研究存在不足。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纲要(2011—2020)》的编制,探讨对线网规划修编进行前期研究的作用、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前期研究是指导调整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需要在"目标-实施一体化"的框架内,重点探讨轨道交通线网发展的目标、战略途径、重大行动和保障体系;应采取"系统分析+意愿分析"论证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以多元化的效率目标来综合审视线网规模,以"两个一体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来统筹线网形态布局。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形态协调性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过程中对线网与城市形态之间协调性分析主要限于定性分析的情况,通过本文的研究提供量化分析手段,有助于构架合理的轨道交通线网。研究结果:提出了轨道交通网络中位点与城市重心的吻合度、轨道交通网络分形维度与城市分形维度的一致性指数、轨道交通与城市人口在方位上的相似度3个量化指标。基于这三个定量化指标建立了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形态的综合协调指数,确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协调性量化分析的方法,并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为例,分析了4个预选方案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协调性。计算结果显示4个预选方案的综合协调指数分别为0.7829、0.7778、0.6908、0.7849,表明预选方案四与城市形态最为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