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船载AIS和导航雷达在使用中应优势互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文通过对船载AIS和导航雷达的功能,特点的分析,指出为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航海人员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船载AIS和导航雷达的优势,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国内船载B级AIS大多采用载波侦听时分多址(CSTDMA)技术,目前仍存在部分船载AIS静态信息未固化、发送非标准VDL消息、发送间隔超标、信号发送不稳定、船方不规范使用等问题,建议通过物理固化AIS静态信息、完善AIS产品检验标准、加强对船载AIS的日常监管、加大船员规范使用培训等方式提高此类AIS在船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3.
正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是海事管理机构跟踪掌握船舶动态最主要的手段。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船载AIS设备的使用现状乱象丛生,亟待改善。船舶进出港签证取消之后,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成为海事管理机构跟踪掌握船舶动态最主要的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船载AIS设备的使用现状乱象丛生。为此,杨浦海事局于2017年3月起开展了一次国内航行  相似文献   

4.
船舶的AIS设备是海事主管机关跟踪和掌握船舶静态和动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船舶避碰、海事管理和增强VTS功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船载AIS设备,特别是B类AIS设备在设备本身、信息质量、船舶配备和设备运用等方面的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船载AIS设备应有功能的发挥。本文将介绍一种船载AIS设备检测系统—海事AIS检定仪,探讨该设备在海事现场执法中的应用优势,介绍设备应用的典型案例,分析海事AIS检定仪的意义和行业影响。  相似文献   

5.
邱学刚 《航海》2021,(2):51-54
通过AIS设备,船舶和岸台能及时掌握周围水域内所有船舶及动态信息,实现实时互相通话协调,及时采取避让行动,有效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但是,目前AIS设备使用中存在设备故意关机、数据设置错误、设备故障频发、使用非标设备等诸多问题,导致船载AIS信号无法被其他船台和岸台有效接收,直接影响了AIS设备的功能实现,严重威胁了水上交通安全,制约着海事管理的方向和效能。基于多年的现场执法实践,在积累大量的AIS类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对船载AIS设备信号无法被他船台和岸台接收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AIS船载终端的普及,AIS技术得到应用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它为船舶航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AIS技术,构建内河的AIS桥涵标,可以是实物桥涵标的重要补充,它可以保证船舶在雨天、雾天等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航行时,通过AIS终端及时发现前方桥墩,避免碰撞,并通过电子屏幕上的显示,及时了解桥孔净高等通航数据,这将对内河船舶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船载AIS分为A型、B型SO和B型CS三种.由于AIS产品的发展有其历史背景,所以产生了船载AIS兼容性问题.尤其是早期A型船载AIS存在标准符合上的缺陷,会影响设备性能的发挥.需要采取对策,纠正老产品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一种利用海上VHF频段的船载航行信息交换设备,它不仅能自动发出本船的相关信息,而且还可以接收周围船舶或岸台所发出的信息。简要介绍AIS的作用与组成;然后,以ARM微处理器S3 C44B0X和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完成了分布式船载AIS监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并利用Visual C++、结合MapX控件,实现了船载端上位机的GIS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事》2013,(11):62-62
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分委会第59届会议在伦敦召开 9月2—6日,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分委会第59次会议在伦敦IMO总部召开。会议审议的重点议题包括E-航海、船舶定线与报告制度、AIS助航设施新标识与政策的制定、船载AIS使用导则的修订、  相似文献   

10.
AIS信息显示与航行安全有一定的联系。船载AIS安装后,驾驶台信息数量的增多将增加驾驶员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难度;AIS与已有的驾驶台信息系统性能标准的不统一以及综合显示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驾驶台信息过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5日,肇庆鼎湖处派出多名执法人员到贝水现场监控点,对辖区内符合船载AIS配备要求的过往海船、内河船舶,及部分在辖区锚泊船舶开展专项检查。检查主要内容为船载AIS、VHF设备是否正常开启;船员是否熟悉AIS、VHF设备的操作;AIS设备所输入信  相似文献   

12.
AIS采用自组织时分多址通信方式,AIS终端加入网络时,当工作在基站服务区内的船载AIS或航标AIS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候选时隙重叠,造成时隙冲突。此文通过实时采集AIS基站数据,获得时隙占用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在线监测与评估,给出了各种时隙数占用概率的统计分析结果,并对AIS时隙占用进行初步评估。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船舶交通密度比较大、AIS航标大量布设时,时隙冲突必然存在,将影响AIS信息的播发和接收,给船舶安全航行带来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事》2013,(10):58-58
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分委会第59届会议在伦敦召开9月2日至6日,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分委会第59次会议在伦敦IMO总部召开。会议审议的重点议题包括E-航海、船舶定线与报告制度、AIS助航设施新标识与政策的制定、船载AIS使用导则的修订、杂货船安全审查、ECDIS配备要求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14.
林智坚  郭旭 《珠江水运》2013,(Z1):164-166
AI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我国水域航行的绝大部分船舶均安装有AIS船载终端,AIS航标作为一种新型无线电助航设备,也得到了推广。本文以珠江口水域AIS航标布设为例,总结了6项AIS航标的基本布设原则,并提出了在使用管理AIS航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6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船载AIS能够帮助值班人员提高情景意识,作出避碰决策。然而,从近年来的事故调查中发现,AIS使用不当已成为导致许多海上碰撞事故的重要因素。在对“AIS致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修订《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操作使用指南》[IMO A.1106(29)号决议]、修订《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加强履约管理等方面提出规范AIS使用、预防“AIS致碰”事故的履约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以下简称AIS)在船舶上的广泛应用,AIS设备已然成为海事主管机关跟踪和掌握船舶动态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船舶AIS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AIS的身份信息与实船完全不符、单一船舶有多重AIS身份、多艘船舶拥有同一个AIS身份等多样的问题。因此,海事部门作为主管机关有责任不断优化管理理念,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杜绝船载AIS信息混用的现象,规范船载AIS设备的使用,提高AIS高质量数据的应用,持续推动智慧海事发展,切实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正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实施,切实带动了经济发展步伐,与此同时,港口引航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安全、高效率完成港口引航任务已经成为当前水上航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AIS技术在港口引航中的应用优势,简要介绍了船载AIS的基本构成,概述了AIS技术在港口引航中的应用路径,旨在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引航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事》2005,(4):32-32
为加强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管理,提高船舶安全航行的技术条件,改善沿海通航秩序,交通部海事局决定对部分沿海航行的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单线程模式下船载AIS报文解析效率低下,实时性不高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线程技术的AIS报文解析优化系统.通过研究AIS报文的相关特征,分析AIS报文解析的需求,总结一般AIS报文解析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利用多线程解析AIS报文的思想;对比多线程的各种关键技术,根据AIS报文特点提出一种利用事件同步的多线程船载AIS报文解析方法,并给出具体实现步骤.在VC++环境下实现该方法,并应用于工程项目.实践证明:该方法与一般的单线程和多线程AIS报文解析相比,系统资源占用少、实时性高,并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许艳 《中国海事》2007,(5):14-17
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在船载VHF/DSC技术的基础之上,于1990年前后开始发展起来的。1997年,IMO批准了AIS性能标准草案;2000年,IMO修改SOLAS公约要求船舶装配AIS设备,并于2002年规定了各类船舶强制安装AIS的时间表。目前各国均在按IMO规定的时间表为船舶装配AIS。相应于船载AIS的安装,岸基AIS网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如挪威、瑞典、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葡萄牙、日本、土耳其、中国香港等,我国目前已在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琼州海峡、长江下游等水域建立。截至目前,我国已在沿海建设了73个AIS基站,构建了覆盖我国沿海水域的AIS骨干网络。AIS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日前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AIS的主管部门——交通部海事局航测处有关负责人和AIS方面的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刘人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