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内河船舶建造工序中吊装方案依赖现场经验,而缺少理论数据支撑的问题,提出了总段吊装加固和子分段吊装加固两种不同的吊装实施方案,并根据实际建造数据,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大型船舶上层建筑分段模型,利用力学相关理论确定吊装过程的载荷分布特点和相关安全要求,并对不同方案下的吊装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总段吊装方案虽然可以节省吊装时间,但对分段结构强度要求高,对建造现场吊装工具要求高,安全隐患较大;子分段吊装方案虽然需要多次吊装,但对现场吊装工具要求较低,吊装方案更为灵活,更适用于现阶段内河船舶建造方需求;建造实例反馈也证实了,采用子分段吊装方案可以更好地消除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对提高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某1600吨起重铺管驳船的主要性能和特点,介绍了电站设计时的电力设备分类、船舶运行工况、铺管工况和吊装工况下主要设备需要系数的取值,并根据计算确定了电站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及电力变压器的相关参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造小型船坞是为了使社会运输船舶能及时得到修理,加快修造周期,对浮船坞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有造船工艺中主机整体吊装施工作业进行研究,从技术准备、作业准备、作业操作、安全管理等几方面分析和总结了船舶主机整体吊装流程、管理模式及注意事项,对主机整机吊装的施工管理及工艺流程进行了规范,缩短了主机在船上的安装周期,提高造船效率和产品质量,适用于船舶主机特别是大型低速柴油机在船坞或船台的安装。  相似文献   

5.
超大型船舶进坞安全操纵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长江修船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配套的大型修船坞工程被立项建设.由于船坞建设所在水域的特殊性和超大型船舶独有的操纵特性,超大型船舶进坞的安全操纵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以长江下游某特定船坞与典型船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超大型船舶操纵特性、船坞及其附近水域航行条件的基础上,就超大型船舶进坞操纵所需拖船功率、风流影响等作了系统论述,提出了超大型船舶进坞操作方案和操纵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根椐苏丹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维修船舶上滩的工程经验,介绍了气囊搬运工程船舶上下滩的场地布置要求、牵引系统设置、上下滩施工流程、气囊应力分析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气囊搬运船舶工艺摒弃了传统船舶工艺中对船台或船坞的依赖,利用组合气囊将载重量大的船舶进行搬移,可为同类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概化连续弯道船模试验,研究了千吨级机动驳船在内河航道(Ⅲ级)中的通航条件,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重点研究了水深、流速及弯道中心角对船舶漂角的影响。根据船模试验航行结果表明:船舶下行漂角随着流速、水深及中心角的增大而增大,并提出了漂角同这些参数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无余量船台装配工艺是缩短船舶建造周期、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船舶建造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工艺过程,通常可通过分段无余量制造方法或分段预修整方法实现船台无余量装配。为满足采用无余量船台装配工艺建造5 500 t成品油船的要求,结合船舶建造单位场地、设备、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基于分段预修整方法的5 500 t成品油船平行中体无余量船台装配工艺。  相似文献   

9.
船舶出坞环境载荷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船坞的布置形式以及船舶出坞时船坞的地理位置,气象和水文情况,确定计算船舶出坞的数学模型,并以17.5万t散货船为例编程计算船舶出坞时所受到的环境外载荷,根据船舶出坞时可能受到的最大环境外载荷确定船舶出坞方案和出坞时推拖船数量和布置情况,并分析了船舶出坞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对船舶的整个建造质量至关重要,尤其是CTV这种功能特殊、结构形式复杂、设备布置紧凑的原油中转装置,良好的建造精度控制有利于其大功率动力定位油轮。结合船厂的建造业务流程,综合考虑船厂场地、设备、人员配置等限制条件,制定贯穿CTV船体建造全流程的精度控制方案,能有效提高CTV现场船体建造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船舶建造中的球扁钢是典型的不对称型钢,目前现有夹具不能满足球扁钢装配时全方位吊运的要求。分析了现有吊装夹具特点、存在的问题和现场安装要求,研究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全位置球扁钢吊装专用夹具,阐述了设计原理,分析了夹具结构设计要点,介绍了实用操作步骤,运用强度计算公式对吊装夹具的强度进行了校核验证。球扁钢专用夹具可以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球扁钢全方位吊装,实现了组立球扁钢时各种安装方向要求,使用方便、安全快捷、定位精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劳动负荷。  相似文献   

12.
江苏奕淳武家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船坞工程是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第一座大型船坞。本文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特点,介绍了该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和主要构筑物的结构设计,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启东中远海工建造的自升式的驳船为例,主要介绍海上自升式平台桩腿提升系统的工作原理、类型及提升工艺,以及提升试验作业安全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4.
船舶建造仿真训练作为一种替代的训练方式,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职业教育。应用仿真船舶建造工作场景进行训练有诸多优势,本文主要对船舶建造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依据开发的目的与对象,阐述了船舶建造仿真实训系统设计思路与方法,介绍了船舶建造仿真实训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制作方法和平台,总结了该系统的特色与创新点,为其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仿真系统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建造中船舶"似乎是指在建造之中的或尚未完成建造的看似船舶的物。建造中船舶在物理形态上是建造设备与材料的组合,尚未成为可移动的水上装置,不能视为一艘完整的船舶,就建造中的船舶登记制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船舶弯矩和剪力的计算是核算船舶总纵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环节.以箱型驳船为例,根据弯矩和剪力产生的机理,应用微积分技术,计算出船中装货、两端装货、混合装货三种装载状态下的剪力和弯矩,绘制了剪力和弯矩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箱型驳船的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出现的位置会随着装载情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分析了船闸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是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途径,进而提出从提高闸室水深利用和闸室面积利用两个角度来提高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优化船舶运输组织,即优化船型和过闸船舶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一次性过闸船舶的组合是2艘5 000t机动船和一个一顶三的驳船队(每驳船载重1 000t)的船队组合,可在闸室水深利用最大化和闸室面积利用最大化的双重提下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13-114
针对某桥梁工程实际情况,设计一套稳定、可靠的吊装系统,并对其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本吊装系统运行可靠,很好的保证了吊装工期的结论,以此为桥梁建造技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三峡枢纽过坝驳船(队)船型主尺度系列,制定的步骤和方法,所优化的船型主尺度,不仅提高了航道,船闸等通航建筑物的通过能力,而且具有好的技术经济性能,将有助于船舶(队)的大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使用船厂理论计算法和有限元软件ANSYS两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吊装船舶上层建筑的吊耳结构强度,为船厂对吊耳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