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10月28日,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成立大会暨2003年年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会议包括标委会全体会议,分组讨论会和标准规范培训会。大会由标委会秘书长王笑京主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石保权,交通部总工程师曹右安,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倞分别为大会致词。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准化》2010,(2):59-60
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业车辆标委会”)一届二次会议日前在广西柳州市召开,出席一届二次会议的有标委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计32人。会议由工业车辆标委会秘书长赵春晖主持,主任委员尚洪首先作了工业车辆标委会2008年。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设想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2007,5(3):31-31
中美智能交通系统贸易标准研讨会将于2007年5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共同主办,中国ITS标委会与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合作承办。该研讨会以ITS及其标准为主题,目的是寻求中美双方在此领域的未来合作机会。作为NIST全球标准与信息工作组的长期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交通标准化》2004,(11):110-110
2004年10月11-12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举行了“2004年智能运输系统产业及标准化国际发展趋势研讨会”,研讨会由ITS标委会秘书处和交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联合承办。国外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国内ITS“十五”示范城市主管部门、各省市交通厅、ITS厂商、系统集成商、专家学者及相关标准化组织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交通标准化》2008,(24):99-99
全国低速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大理市刚刚召开了二届三次会议暨标准审查会,会议听取并讨论通过了全国低速汽车标委会秘书长张成胜代表低速汽车标委会所做的《全国低速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2008年度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落实了2008~2009年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6.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和江苏省交通厅的共同资助下,完成了《江苏省ITS体系框架研究》。该项目作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支持系统及技术跟踪”的研究专题和配套项目,在中国国家ITS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对于ITS 的特色需求,编制了江苏省地方ITS体系框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并完成省级层面(直辖市除外)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研究。本文概要介绍了该项研究的主要成果,明确提出了地方ITS体系框架的概念和开发方法,概要介绍了江苏省ITS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应用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交通标准化》2005,(12):163-163
2005年10月10日-11日,由(财)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AOTS)主办.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TSC)、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的ITS国际标准化研修课程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为交通管理领域提供了丰富、连续的ITS数据,但大部分交通管理中心仍缺乏针对ITS数据的系统化管理体制和方法,所存储ITS数据的利用效率极低,造成了数据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整合以满足用户不断涌现的ITS数据需求,本文提出并描述了以下六大类数据管理技术,包括(1)IT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ITS数据;(2)ITS数据集成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应用类型和数据特征提供最佳的数据集成度;(3)ITS数据抽样技术:从多个数据样本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4)ITS数据压缩技术:在失真度有限的前提下以较高的压缩比压缩历史ITS数据来便利传输和存储;(5)分布式动态ITS数据系统:针对来自不同探测器的分布式ITS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显示和处理;(6)ITS数据再获得技术:建立ITS数据库与用户问的接口以改善终端用户的数据检索和获取。所开发的ITS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处理流程相结合,基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加工、存储和发布的各个环节构造出一整套对ITS数据实施有效管理的完善策略,能够加强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促进各个交通子系统的有效运作,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9.
韩思  韩文涛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108-110
介绍了智能运输系统(ITS)概念及目前发展的状况,并根据中国近年来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中国智能运输系统(ITS)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前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ITS)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北京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TC—ITS副主任委员王笑京和CCSA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泽民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武冰梅副秘书长主持.双方的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1.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及支持系统开发》,目前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系统介绍了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是中国ITS体系框架(第二版)的修订情况,包括体系框架开发理论与方法的完善、中国ITS用户服务的更新、国家框架内容的全面修订等;二是支持体系框架编制全过程的软件系统(ITSA-CASS)的开发和应用情况;三是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编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公安交通科技窗》2006,(2):F0003-F0003
2006年3月21日,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标委会)在北京召开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和《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专家审定会。会议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科技处王凡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13.
智能交通(ITS)技术是快速公交系统(BRT)组成的五大要素之一。本文首先分析BRT和ITS之间的关系。为不同阶层的BRT系统配置合适的ITS技术,并提出一个四阶层BRT系统ITS技术配置框架,最后以北京南中轴路快速公交系统为例来分析其ITS技术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历程与动态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智能交通系统(ITS)进行了整体描述,回顾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ITS发展历程,并结合其研发动态对国外ITS研发特点做出评述。介绍了国外ITS未来的建设目标,指出发达国家已经不是将ITS仅仅看成解决交通拥堵的工具,而是将其看作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可选项,ITS的研发应注意与能源、出行权利以及交通安全的关系。最后,指出ITS发展需要实现真正的学科交叉和交融,并讨论了国内ITS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注重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交通系统的描述方法以及交通系统的状态表达和人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交通标准化》2009,(12):96-96
第一届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次年会5月12日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09年标委会将重点做好一批与环保、替代能源等行业密切相关的重点标准的起草工作。备受关注的轻型柴油国IV标准也将在7月1日前进行再确认并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16.
吴宪  史其信 《ITS通讯》2005,7(2):36-38
将多智能体系(MAS)引进交通仿真模型中,是交通系统建模的新思路,符合ITS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MAS)的一些基本概念后,本文还列举出了MAS在实际ITS交通模型上的两个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交通标准化》2011,(13):30-30
6月16-17日,全国邮政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全体会议,对国家标准《快递运单》,国家标准《邮件封面书写规范第二部分:国际》、行业标准《城市快递服务专用汽车》及《邮政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四项标准和规划送审稿进行审查。全国邮政业标委会主任委员.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渝次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违章处罚系统(俗称电子警察或电子眼)和道口查控系统(俗称卡口机)在我国的智能交通(ITS)行业颇具代表性。电子警察和卡口机属于交通秩序规范方面的智能交通产品,从我国ITS起步至今这十几年里,在国内有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应用。所以,电子警察和卡口机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ITS产品的总体走势。那么,违章处罚系统和道口查控系统到底具有怎样的成熟度?今后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国的智能交通行业现在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日本全国高速公路网引进的安全舒适的运营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智能交通系统)站点”受到世界瞩目。这种先进技术可以及时向车载导航系统提供快速而大量的交通信息和图像,对于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驾驶环境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ITS通讯》2006,8(1):F0002-F0002
2006年1月16日,首届(2005)‘PBS&J-清华大学’ITS学生论竞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北京紫光国际交流中心胜利召开。本次颁奖仪式由清华大学史其信教授主持,并邀请了美国PBS&J公司的ITS系统总裁BOB先生、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陈干先生以及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中国知名学府的诸多交通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出任本次ITS论竞赛的评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