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糖尿病 (DM )患者瞬目反射 (BR)的变化 ,了解BR对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 ,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 ,测定刺激同侧所记录的R1、R2 波和对侧R′2 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 DM患者的R1、R2 和R′2 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其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BR的异常率逐渐升高。结论 BR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神经受损的客观指标 ,并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 (MS)时瞬目反射 (BR)的变化 ,了解BR对于MS诊断价值。方法 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 ,双侧眼轮匝肌记录 ,测定刺激同侧所记录的R1 、R2 和对侧R′2 的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变。结果 MS的BR异常率高达 64.7% ,以R1 异常表现突出。有脑桥病损临床表现者R1 异常率 87.5 %、R2 5 0 % ,其它脑干部位病损的R1 异常率5 8.3%、R2 33.3% ,临床亚脑干病损的R1 异常率 42 .9%、R2 2 8.6%。结论 亚脑干病损的高异常率BR ,提示BR可作为评价MS脑干功能的一个客观指示 ,BR检查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通过冷激发 (冷加压 )试验前后描记末梢动脉血流图这一无创性检测来评估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方法 检测 3 7例冠心病患者 (试验组 )与 2 6例健康成人 (对照组 )的血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 ,同时做冷激发试验并描记末梢动脉血流图。结果 试验组ET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O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冷激发前末梢动脉血流波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试验组冷激发后末梢动脉血流波幅低于冷激发前 (P <0 .0 0 1)。而对照组冷激发后波幅高于冷激发前 (P <0 .0 0 1)。两组血管反应指数 (冷激发后波幅 /冷激发前波幅 )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并且试验组弹性波低、诱发痉挛波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外周末梢动脉也存在内皮功能不全 ,冷激发试验前后末梢动脉血流图的测定可无创性地评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并与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参考数据相比较。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无创伤的表面皮肤刺激,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值。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同体两侧(患侧、健侧)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1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及患者健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研究中,短潜伏期波有明显变化,更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7例BPPV患者及19例(38耳)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结果 oVEMP在病例组患侧的引出率为43.3%、健侧为41.8%,对照组为71.1%;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VEMP在病例组患侧的引出率为62.7%、健侧为61.2%,对照组为84.2%;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健侧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VEMP引出率较cVEMP引出率更低(P<0.05)。病例组患侧、健侧及对照组间oVEMP、cVEMP的阈值、各波潜伏期、振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PPV患者无论健侧还是患侧,其oVEMP和cVEMP引出率均显著下降,且以oVEMP降低为著,提示BPPV患者的耳石器,尤其是椭圆囊机能受损明显;引出VEMPs波形的BPPV患者,无论oVEMP还是cVEMP,其波形(参数)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7.
用大鼠为实验对象 ,以 Evans蓝渗出为指标 ,观察在长轴突反射实验条件下 ,电刺激足太阳膀胱经承山穴后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的分布。结果 ,刺激侧的爪部、小腿后外侧区及股后外侧区皮肤出现了似循足太阳膀胱经的蓝色渗出 ,对侧无渗出。定量分析显示 ,渗出部位皮肤 Evans蓝含量显著高于对侧同部位和对照组皮肤 (P <0 .0 1 )。内脏器官中 ,膀胱组织的 Evans蓝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 ,其余内脏组织的 Evans蓝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 ,穴位刺激可引起节段内循经及相关内脏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长轴突反射可能参与了经络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99mTc -MIBI三相显像对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将 1 5 0例受检者分甲状腺癌 ( 5 8例 )和甲状腺良性结节 ( 92例 )两组 ,以患侧 /健侧摄取比值 (UR)为定量指标 ,观察其 5min和 60min摄取比值变化。结果 甲状腺癌组动脉血流灌注异常增高占 74 1 3% ,而良性结节组仅为 31 .5 2 % ;甲状腺癌组 5min和 60minUR值分别为 1 86± 0 65和 1 63±0 49,而良性结节组分别为 0 81 3± 0 1 8和 0 82 7± 0 1 6,两组两时相UR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99mTc MIBI三相显像对甲状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健康成人交感皮肤反应(SSR)的影响因素和参考值范围.方法 对40名健康成人进行SSR检测,记录其波形和起始潜伏时.对其中5例检测者进行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其潜伏时随刺激强度的变化.结果 ①40名健康人中,双手全部均能得到交感皮肤反应波形,双足有1例未引出波形;手的波形均为双相和三相波,足的波形分别为双相、三相和单相波;②左右侧SSR起始潜伏时和波幅无明显差异;③年龄、身高、体重和性别对SSR起始潜伏时影响不大;④SSR起始潜伏时正常范围,手最高上限:1664ms,足最高上限:2234ms;⑤刺激强度增加,对SSR起始潜伏时无明显影响.结论 交感皮肤反应起始潜伏时是判断异常的重要参数,波幅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sE2 ,PGE2 )的特异性受体EP1受体亚型拮抗剂SC192 2 0对糖尿病大鼠隐神经中C单位传入活动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隐神经C单位感受野中心皮内注射EP1受体拮抗剂SC192 2 0 ,测定C单位对持续 1min阈刺激和阈上刺激的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大鼠C单位的机械阈值显著降低 (P <0 .0 1)。皮内注射SC192 2 0前后 ,持续阈刺激和阈上刺激所诱发的对照组大鼠C单位的传入放电无显著差异 ;持续阈刺激诱发的糖尿病大鼠C单位的传入放电在注射后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持续阈上刺激诱发的传入放电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EP1受体阻断剂可阻断PGE2 对C单位的敏化作用而缓解糖尿病大鼠的痛过敏 ,提示PGE2 在糖尿病痛过敏的外周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ELECTRODIAGNOSISOFLUMBOSACRALRADICULOPATHYZhangQiaojun;LiuJian;ZhaoYingxian;XiangLi;(DepartmentofNeurology,SecondAffiliatedHo?..  相似文献   

12.
神经节苷脂M_1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神经节苷脂M1 (GM1 )及NGF和GM1 混合液对桥接面神经的硅胶管腔中面神经管状化移植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大白兔 40只 ,4只作正常对照 ,其余 3 6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将其双侧面神经下颊支与腮腺前缘相同平面造成 8mm长缺损 ,用 1 5mm的硅胶管进行桥接 ,然后作以下处理 :A组 ,左侧硅胶管内加入NGF ,右侧加入生理盐水 ;B组 ,左侧加入NGF +GM1 ,右侧加入NGF ;C组 ,左侧加入NGF +GM1 ,右侧加入GM1 。于术后 2 0周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左右侧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 ;B、C两组左右侧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两组左侧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以上指标均无差异。光镜及电镜观察试验各组均有较明显的神经再生。结论 ①NGF能够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 ,但这种能力有限 ;②GM1 能够介导NGF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 ,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新生期给大鼠注射辣椒素(50mg/kg),于成年时,电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A-DRP和CDP-p_1波,其幅度、时程、潜伏期以及波面积积分值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C-DRP和CDP-p_2波大都缺如。这与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变化一致。结果提示:Ⅳ类传入纤维机能的长期丧失,对粗纤维传入诱发脊髓的初级传入末梢上PAD似无明显影响, 而对细纤维传入效应有取消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77年作者曾提出经络实质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除通过中枢引起反射效应外(长反射),还可能通过外周神经末梢的联系传递信息(短反射)。本实验用大鼠,以氨基甲酸乙脂麻醉,找出并切断腓浅与腓深神经,断绝其与中枢的联系。电刺激腓浅神经而在腓深神经干与引导动作电位(AP)。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可以引出(5.7%),但在“足三里”穴电针诱导30分钟,拔出毫针后,再用电刺激腓浅神经,在29只大鼠中有17只(58.6%)从腓深神经干上引出了AP。由于“足三里”的部分组织既有腓浅又有腓深神经支配,故本实验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神经末梢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一根神经纤维的冲动可以通过末梢引起另一纤维的兴奋。这种信息传递也许是经络感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潜伏时和波幅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4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析其末端潜伏时和波幅,其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段、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对远端CMAP参数值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0岁前后变化最大,主要影响的是各神经远端CMAP的波幅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时,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波幅逐渐减低,末端潜伏时逐渐延长。结论正常成人远端CMAP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按40岁前后两个年龄段确定比较合理和实用。  相似文献   

16.
ThetechniqueofmagneticstimulationMEPhasprogressedrapidlysinceitcameintobeingin1985.Nowitisconsideredtobeabletoconfirmthelesio...  相似文献   

17.
Diagnosisofcervicalradiculopathygenerallyusesc0mputedtomography(CT),myelogram,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andelectromy0gram(EMG)examinati0n.However,c0nduc-tionvelocity0fperipheralnerveinEMGexaminationisusuallyn0rm0lt1i;denerva-rioninparaspinalortheappropriateupper.imbmusclesisastrongevidencefordiag-iosisofcervicalradiculopathy,butasre-ienerationoccursquiteearly,ab0ut5O%>fthepatientshaveals0normalEMG;tudies[2'33.Asconducti0nsl0w0rblockviaybetheonlyabnormalexpressi0ndur-.ngnerveimpairment…  相似文献   

18.
LumbosacralradiculopathyisthemostcommoncauSeoftheachingwaistsandlegs.Radiography,CT,MRIarevaluabletothediagnosisoftheoccupativedisease,butpowerlesstothenon-occupa-tivediseases,suchasrootdegeneration,inflammation,etc.Soelectrophysiologicexaminatio'1isveryimportantinthesecas-es.Magneticstimulationwhichisasanon-invasiveelectropLlysiologictechniquehasbeenusedintheclinicaldiagnosisofvariousdemyelination"~",suchasmulti-plesclerosis,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et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