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汽车装饰在体现车主的个性、增加舒适性的同时,各种化学材料和新车装配时大量使用的各种黏合剂引发的车内环境污染一起成为车内环境“杀手”。长时间呆在被污染的车内,车主会粗生头晕、困倦甚至咳嗽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绑架犯罪,巴西不少私人汽车安装了"黑匣子". 据报道,这是一种长约15厘米、高约7厘米的黑色防弹盒子,安装在汽车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连接"黑匣子"的还有3个紧急按钮,分别安装在车内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10月1日上午,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镜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油罐车(车牌号为皖J00805)在超车后因为车轮爆裂,使得紧跟在后面的拖挂车(车牌号为浙J23077)与油罐车发生猛烈碰撞,车头严重变形,拖挂车驾驶员被卡在车内不能动弹,生命危在旦夕.接到报警后,温岭市消防大队、松门派出所、松门交警、松门消防中队迅速出警,赶赴现场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车内噪声测试分析及改善思路.以工装样车车内噪声明显问题为例,从结构传递噪声和系统噪声两个方面,对试验样车进行了各种道路试验,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了各项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车型开发过程中车内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发动机支承为该车辆车内异常噪声的主要来源,识别出异常噪声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对发动机支承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承使车内右后座位处500 Hz附近的声压敏感度峰值降为原来的50%;倍频带噪声级下降了约3 dB;主观评价显示该异常噪声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将35辆典型试验车的普测数据作为样本,经过分析可知,车内挥发性有机物不合格率最高的控制物质为乙醛,车内挥发性有机物不合格率最高的车系为欧系车;模拟阳光暴晒模式下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最高,暴晒后开空调可有效降低大部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抽样中检测出3项含量不合格的控制物质,分别是甲醛、乙醛、二甲苯.甲醛为基本对人致癌物质,乙醛为可能对人致癌物质,二甲苯为未确定是否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7.
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车内噪声产生机理,阐述了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试验与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车辆噪声振动测试、车内噪声产生原因分析、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白车身模态试验、车室声学分析、车身结构优化等.按照该流程进行了实际车辆车内结构噪声的治理,显著降低了车内结构噪声,提高了该车辆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产某轿车在加速行驶时车内噪声过大的问题,诊断出该车进气噪声对车内加速噪声贡献较大.基于赫尔姆兹共振消声原理对该车的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并校验了进气管各谐振腔的消声效果.结果表明,调整进气管NO.3谐振腔后,转速为2 000r/min和3 300r/min时的车内噪声比优化前降低了2~3 dB(A);转速为1 500~4500r/min时,车内噪声曲线线性度较好,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以及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的状况;提出我国应尽快对车内空气质量实施国家强制性法规、政策、标准等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庆钢 《驾驶园》2007,(11):66-68
8月19日,上海的徐先生带着父母和8岁女儿到湖州丝绸城购物,将车停在了一辆货车后,两车之间距离一米左右. 10点半左右,一家人在亲戚的带领下买好东西后准备离开.由于天气炎热,徐先生打算先把车内的空调先启.他打开车门后,探进去半个身子斜靠在座椅上,伸出右手把钥匙塞进锁孔发动车子.  相似文献   

11.
重庆近郊7区有3000多辆中巴车整日穿梭于100多条公路线上.在轮船码头、火车站、飞机场、城区主干道更是中巴车随处可见,且招手上车,确实让重庆人出门十分方便.但另一方面,不少中巴车子破烂,车内肮脏不堪,车尾冒黑烟污染环境,客货混装,驾售人员赤膊上岗,语言粗鲁,出口成"脏"等等不文明现象,严重损害了新直辖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对车内噪声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将车内噪声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一种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而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降噪材料结构的出现,为降低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发动机转速2800rpm时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利用LMS Test.lab测试系统,对该车进行NVH测试。通过频谱分析,找到引发车内轰鸣问题的频率范围,对相近模态的零部件进行排查,判断为空调压缩机系统模态偏低,与发动机工作频率产生共振导致车内轰鸣,降低了车内声品质。为此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模态,避免与发动机在常用转速下的共振,改善了车内轰鸣噪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家庭收入的增加,汽车正在越来越多地步入普通家庭,车辆驾驶人员也随之逐渐年轻化,人数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车内装饰特别是驾驶室的装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驾驶室内驾驶员生活日用品,体现人们个性、兴趣特征的明星画、小雕塑、卡片等占据一定的空间.应该提醒驾驶员注意,你喜爱的小物件,可能给你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5.
十三、车内照明装置 F30平台车内照明装置电路图见图29,该平台使用车灯套装可选配置(SA563),车内照明大多由LED实现,行李箱照明由REM(后部电子模块)控制.FEM(前部电子模块)负责启动所有车内照明装置.前车顶区域车内照明装置的部件集成在车灯功能中心和遮阳板中,脚部空间照明装置安装在仪表板底部,由车顶功能中心为后排车内照明装置供电.  相似文献   

16.
白雪 《驾驶园》2008,(1):40-41
冬天开车,防滑、除雪、防冻固然重要,带上手机、地图、手电筒、照相机、打火机也十分必要,这些车内必备用品,行家里手称它们为"五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保自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各主机厂竞相攻克的难题之一.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控制污染源头的措施,即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通过采取整车检测和零部件检测相结合的手段,使各分级目标达标,最终达到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18.
车内监控系统被定义为安全类产品。通过回顾车内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论述车内监控系统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典型特征。详细分析了车内监控产品的特征。对车内监控系统的发展路径进行判断,分析车内监控系统市场的发展,探讨未来车内监控系统的技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量的轿车进入家庭,如果车内空调使用不当,就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夏季车内一般门窗紧闭,用空调调节温度,因而车内空气污染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有车一族”,应牢记以下“七招”。以避免车内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新闻     
<正>Tü菜茵发布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自皮书》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乘用车普及率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14年,TüV莱茵与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了车内空气质量专项调查,并发布了《车内空气质量白皮书》。通过开展这一调查,TüV莱茵希望提高公众和制造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推动行业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作为第三方检测检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