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集装箱化》2010,21(4):1-3
尊敬的韩正市长,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本次“国际航运上海论坛”,与国内外航运业界人士以及关心、支持航运业发展的各界朋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航运事业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此,我谨代表交通运输部,欢迎各界朋友参加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2010,21(4):6-7
尊敬的李盛霖部长、韩正市长、徐宪平副主任,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行李若谷行长因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特委派我代表中国进出口银行参加此次论坛。希望借此机会,同与会各界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航运金融服务如何创新发展,以推动造船和航运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运管理》2010,(2):31-31
2010年1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沈晓苏宣布“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将于2010年3月24—26日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化》2010,21(4):F0003-F000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航运交易所协办的“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于2010年3月24—25日在上海举办,逾500位来自海内外各界的人士出席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共设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展望、全球经济和贸易展望、航运市场、航运服务等5大专题。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化》2010,21(2):33-33
“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新闻发布会于2010年1月19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沈晓苏等领导以及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记者共约80人应邀出席。会上,沈晓苏副主任正式宣布,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承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和上海航运交易所共同协办的“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将于2010年3月24—26日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水运管理》2008,(10):F0002-F0002
云集了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专家的“国际航运高级论坛2008·上海”于9月3日在上海大厦举行,《水运管理》、《集装箱化》杂志作为友持媒体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7.
《水运管理》2009,31(8):I0001-I0001
业界瞩目已久的“2009上海国际航运高端论坛”于2009年7月18日在上海大厦隆重举行。会间,与会者与世界著名专家共同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航运和港口发展策略”,专家们为航运,港口企业的战略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化》2010,21(4):12-14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应邀参加“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作为总部设在上海的航运企业,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一直把自身发展融入服务上海经济建设之中,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此次论坛的召开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运管理》2008,30(10)
云集了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专家的“国际航运高级论坛2008·上海”于9月3日在上海大厦举行,《水运管理》、《集装箱化》杂志作为友持媒体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08,(5):24-24
从“2008上海国际航运高级论坛”上获悉,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锁定”两个体系:以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为目标,着力完善以“水水中转”为主要内容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着力建设以航运金融保险和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21世纪该如何发展?金融和航运是上海经济再展辉煌的两个支撑点。上海要发展离不开航运和金融。3月25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获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上海再展辉煌的号角又一次吹响。  相似文献   

12.
"狼"真的来了,这是记者前不久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船艇及技术设备展览会得出的第一印象,不同的是这些"狼"始终面带微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尽地阐述了上海沙船业从开创、发展到繁荣的历史,深刻分析了上海沙船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效率的调研及分析,指出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在时间、可靠性、成本等3个方面影响上海国际物流的绩效表现,并对上海货物出入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1日,中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颁布并施行<上海港口条例>.这是<港口法>实施两年多来,我国港口业第一个依据<港口法>等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港口行政管理的专门法规.虽然是具有上海港口鲜明特征的地方法规,但其立法过程、法规条文、内容特征以及操作性等,无疑会成为我国港航管理部门、业内同仁和码头经营人,乃至中外船东关注及借鉴的热点.<上海港口条例>颁施行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  相似文献   

16.
上海港现有吞吐能力饱和,水深条件难以适应未来发展,迫切需要建设新的港区。横沙浅滩条件优越,可以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的水深超过20 m的深水航道与深水大港。上海具备开发建设横沙深水新港的城市支撑力,且在横沙浅滩建设深水新港有利于提升上海城市支撑力,建议上海适时修编、调整现有的若干专业规划,运用充足的地方政府财力与优越的城市支撑力,加快在横沙浅滩建设深水新港。  相似文献   

17.
一、上海国际航运高端人才现状分析 1.上海国际航运高端人才的界定根据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功能以及产业支撑,按专业化程度来分,上海所需要的航运人才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8.
汤霞  张婕妹 《水运管理》2009,31(12):9-11
分析上海海上保险中介业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认为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都是海上保险业及保险中介发达的地区,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完善的海上保险业及海上保险中介服务业,提出上海海上保险中介业发展策略:加快海上保险中介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构建优势品牌;寻求战略合作,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社会对海上保险中介作用的认识,提升国民海上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政府部门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金融政策以及金融支持的引导等都受到各企业的重视。然而,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行为却常常出现一些习焉不察的弊病。从某种程度上说,去除这些弊端远比中央给予特殊政策、改革税制和外汇管理制度等办法容易得多,代价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上海港多数集装箱码头的吞吐能力已超过码头设计时的核定能力(见表1)。据统计,2003年上海港月均集装箱航班为1494班,比1998年的630班增长了137%。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递增28.5%左右。2003年完成1128.2万TEU,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4%,2004年计划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00万TEU~1450万TEU。上海港1997年以后内贸集装箱运输开始迅速发展,至2003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156.4万TEU,增长42.8%。从航线构成看,2003年国际线占吞吐量的78.6%,内支线占吞吐量的7.5%,内贸线占吞吐量的13.9%;从进出口结构看,逐渐发展到出口大于进口,2003年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