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艇》2007,(7B):48-48
日前,新加坡托尼造船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北洲工业园举行。这标志着扬州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见到由英国托尼·吉本斯主编,郭威主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走进博物馆——船舰》一书。内容简介写道:“本书向读者介绍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世界各大洋的船舰,其内容囊括1500多种最重要的船舰,……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堪称一本海船发展史。是一部最权威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资料性的船舰百科全书。”笔者粗读了该书,谬发一点异议。  相似文献   

3.
海上面孔     
我在海上呆了60多天了,我是老轨,我在执行驾驶台指令。我关注船舶每一个运动参数,确保船舶运行正常。选择这张相片的原因是,这里是船的心脏,这里是我的世界!我在海上呆了180多天了,我是船长,我船正在离港。我感觉现在工作压力比较大,各港口检查多而且严,特别是欧洲和澳大利亚,稍有想不到,就可能被滞留,给公  相似文献   

4.
在我跑船的生涯中,有一天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因为这一天,不但使我遭受了肉体的最大痛苦,也使我精神上获得了一次新生,同时,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掉下船的时候,我觉得完了,脑袋一片空白,生死的东西都来不及考虑。我抓住一个小舢板漂在海上,过了一段时间人清醒了,心里充满信心,我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的。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党和政府都会来。我的命是捡回来了,我感谢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6.
在我跑船的生涯中,有一天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因为这一天,不但使我遭受了肉体的最大痛苦,也使我精神上获得了一次新生,同时,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我与档案事业是有缘份的,我的人生因她而美丽! 记得高考时,我根据平时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的情况,对“大学”的这一栏志愿不甚关切,随便填了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就完了、忘了。果不其然,高考成绩下来后,距一般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尚差6分。可录取通知书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后来成为我的)母校的历史系档案专业破格录取了我。当时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幸运,真的很感激给了我上大学机会的这个“档案”专业,虽然我是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真正  相似文献   

8.
大副的爱     
嫂子结婚了,新郎不是我哥,那时我恨透了她,她欺骗了我哥的感情不算,还卷走了我哥的全部财产。哥是远洋船上的大副,一年四季在外漂泊,以海洋为伍,当初哥爱上了她的美貌,我曾持过反对意见,哥说我是嫉妒,谁让我的女友不如嫂子漂亮呢。哥仅比我大不到20分钟,我们是孪生兄弟,但他比我有才,海事大学毕业后,上船当水手,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机电兵船档案》创刊20周年。20年,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仅仅是弹指一挥间;20年,对于一本刊物而言,已经由孕育发展迎来了成熟。《机电兵船档案》的20年,是与机电兵船行业档案事业同步发展,与档案工作者共同进步的20年。我从事档案工作近十载,每当回忆起与刊物共同前进的每一步,我的心情就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是《机电兵船档案》伴随我成长。我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她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我珍爱她,是因为我珍视自己工作的经历。《机电兵船档案》伴我成长我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机电兵船档案》结缘的。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哈尔滨工程…  相似文献   

10.
梁洪 《中国水运》2007,(10):58-59
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澜沧江思茅和西双版纳海事局采访,听到最多的二个字是:奉献;听到最多的二句话是:获取是一种快乐,奉献则是更高层次的快乐。在这二个热情而又务实的先进集体里,我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它不仅感动了我,如果我再把它告诉广大读者,也许能打动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1.
郑红 《水上消防》2006,(5):9-10
2006年初,由于工作关系,我从宁波港公安局消防大队调到了宁波港公安局法制科。虽已告别消防岗位,但七年的消防人经历,留给我的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阅历和一腔难以割舍的消防情怀。消防带给我的不仅是荣誉和掌声,它更精心培育了我,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我看到了自身的  相似文献   

12.
正我虽然只当过七八年的海员,但是航海生涯对我的影响是抹之不去的,尤其是我第一天上船,第一次摇着铁舢板在黄浦江上作业,舢板就翻了,我落水了,幸好我穿着救生衣,被船长救上了甲板(如图1所示)。入夜的港口虽然有桅灯闪烁,但总也掩饰不住海港的朦胧(如图2所示),这时候,乡愁就浓得化不开了。然而,到了海上生明月的时候(如图3所示),我却更加思念故乡,这种心情只有航海人才能体会。后来,我从船上调到《中国海员》杂志当编辑,从此,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一个爱看纪录片的人,通过纪录片,我能真切感受到我的生活在不停地改变。从《楚国八百年》,我看到了故乡深厚的历史文化;从《大国重器》,我看到了祖国三十多年来整个工业体系的构建历程;从《舌尖上的中国》,我看到了人们饮食生活的丰富多彩;从《河西走廊》,我看到了祖国风  相似文献   

14.
《航海》1983,(5)
我是《航海》杂志的老读者了。我非常喜欢海,尤其是航海。看了国外航海体育运动情况的介绍,感触很深。我感到我们的航海运动太落后了。现在,许多航海体育运动已被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了。我国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应迅速发展航海体育运动。上海读者朱伟  相似文献   

15.
天涯若比邻     
一九七八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来到海运局大楼一间不显眼的办公室,这就是最早的《航海》杂志编辑部。热情接待我的是两位编辑,我把一篇题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稿件交给了他们。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我后来移居澳大利亚十年期间,我仍然思念,牵挂着它,忙里偷闲继续为它写些稿件,心中总想着能为它做些什么。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路过码头看到船上一根根缆绳系带在缆桩上时,或者在船上偶然看到一个名叫单套结的绳结时,我就想起了我的师傅。因为是他把这个绳结的各种打法和用处教给了我。他虽已故世多年了,但我总把单套结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记得我还是个实习生的时候,一个初冬的季节,我们船在北方港湾抛锚。那天水手长指派我用油漆描写船尾两侧的水尺标记,由师傅在甲板上帮助照顾我,我系上保险带,稳稳地坐着座板,顺着船舷向下,轻快地把自己松到与水尺平行的位置,然后打好了坐板上的保险结。等着师傅把油漆吊下来后,我便开始写了起来。上面描好了,我  相似文献   

17.
巴塞罗那这座地中海之滨的山城,是西班牙的古都,也是西班牙最大的商业港口。去年六月,在地中海气候最好的季节里,我们船迎着和风,来到了巴塞罗那。船长告诉我,在这座古城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哥伦布圆柱也是其中之一,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听说哥伦布这名字,乐了。记得还是我幼年的时候,家里墙上挂了一张世界地图。父亲下班回家空闲时,经常指着地图给我讲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从  相似文献   

18.
华承昌 《船艇》2004,(7):33-35
John赚的钱比我多多了。当然他也不是做什么大买卖的,只是赚的比我多罢了。我们都有一艘21英尺小艇。航行在同一水域。在游艇上得到的乐趣都是相等的。但是最近John要把他的艇给卖了。他抱怨说:“游艇的花费太高了。”为什么我能承担得起游艇的费用而John不行呢?难道是我自己开了卖设备的便利店?当然不是。我只是有一些秘诀。我的诀窍就是知道如何买到合适的艇,把钱都花在我需要的地方。我的艇建造质量非常好而且也很安全。虽然它不是最好的艇,但它给我提供最好的价值。这就是秘密所在。你购买的是价值。而价值是由用途来衡量的,不是游艇本身。总之你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买到好艇。不能把钱花在你不需要和用不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吔,我怎么回来了?!”我明明白白是站在那块曾经异常熟悉的甲板上,我在四周寂静的世界里又听到了阵阵海涛在舷外泻淌的声息,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好久没闻到的清新而又略带咸湿的空气,我的眼前闪现出一张张亲切、憨厚的脸,我终于舒出了积郁在胸口好久的一股浊气,犹如流落在外多年的游子又回到了故乡那般如释重负、惊喜不已。 “不,我不是早就调回陆地工作了,何苦要回来呢?!”我很快又疑惑、迷惘起来。“我要回去!我要回陆地去!”我退缩着对几位曾经象慈父般关怀、教诲我的师父大声争辩说,心里却涌起一阵又一阵难忍的酸涩和幽怨…… 将近二十年了,我常常在漫漫的长夜里重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眼中,正能量就是感悟,无论是时光,还是往事,或是容颜,都如昨日之日一般弃我而去,任我多么留恋,我只能怀念它们,它们却永远不会再回来。它们对我来说,其影响永远存脑海,挥之不去,改变我的一生一世。1987年,当时的我只有七岁,族中的一位双目失明的长者是一个孤苦无依的乞讨者,家境落魄,生活贫寒。然而每当出外乞讨的时候,都远远地避开我家的门。一次我在放学的归途中遇到了我的这位长者,也许是亲情的召唤,我主动走上前去亲切地向长者问候,说实话,真的是很普通的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