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洛阳公交     
元宵节月夜灯如昼公交人齐心保运营 2月22日,元宵节当天恰逢小学开学,早晚高峰时段我市重要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尤其是从下午5点多暮色降临以后,市区道路人流量、车流量开始急剧飙升,远处不时闪现的炯花烘托着节日的气氛,恍如白昼,人车多、道路堵成了元宵节当晚的真实写照.为应对路段拥堵造成大量公交车辆周转困难、部分线路出行乘客激增形成的客流高峰等情况,保障市民乘客出行有序,各营运分公司积极行动,制定方案,对节日期间的运营安全、上站执勤情况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根据实时线路信息科学调配车辆,确保乘客顺利出行.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缓解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压力。保障城市交通主动脉的基本畅通,上海市政府根据道路交通排堵需要,出台高峰时段高架道路上禁止外地号牌小客车通行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天津公交     
公交运营精细化 保障市民元旦出行 2016年元旦,集团结合往年市民出行规律,通过加强运营现场管理,实现精细化车辆调度,缩短平峰时段车辆发车间隔,保障市民节日出行. 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往年元旦期间客流情况,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客流分布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在小长假期间,平峰时段客流高于高峰时段客流.二是在12月31日16:00后的晚高峰时段,会形成高于当日早高峰的客流.且客流集中程度高于元旦小长假平峰时段.三是在1月3日14:00后,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周边会出现较大的返程客流.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系统中居民出行需求时空分布高度不均衡,为合理调节交通供需带来巨大挑战。供需不均衡是引发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造成大量的时间及资源损耗。预约出行的意义在于提前掌握出行需求,调整供给策略,并在需求集中时段,对存在弹性空间的出行需求进行调节,促进交通供需动态平衡,从而改善拥堵现象。北京市回龙观地区的预约实践验证了调节个体出发时刻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即使在参与用户比例不高的情况下,高峰时段的出行者调整出发时刻也会对缓解拥堵产生一定正向效应。预约出行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出租车合乘制调度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租车作为一种灵活、方便的交通工具,为人们快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出租车合乘制的推行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们选择出租车出行的频次,保障出租司机的收入,减少道路拥堵与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以合乘出租车司机收益与乘客服务率最大化及乘客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出租车最佳路径选择及配车调度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多次仿真运算,结果表明该算法优化此类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道路拥堵增多的情况,建立了一个基于道路拥堵信息的公交出行规划系统,以引导公众避开拥堵道路。分析道路拥堵状况的指标体系,分别选取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参数指标,并给出一种红绿灯等待灯次的简便算法,提出公交出行规划方案的拥堵指数算法。以嘉兴市为例,采用SQL+IIS+ASP+Android技术构建了C/S架构的基于道路拥堵信息的动态公交出行规划系统。该系统推荐的出行方案能引导用户避开拥堵道路,提高出行效率,减少出行时间,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更全面的公交出行信息和更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青岛公交快车”(以下简称:互联网公交快车)是公交运营的创新,也是公交满足客运市场需求的服务创新. 互联网公交快车以“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理论为基础,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高峰时段将乘客的个性出行集合为规模出行,有利于高峰出行与公交资源供需矛盾的破解.  相似文献   

8.
通勤是导致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探究通勤与交通运行的关系及其机理,分析了北京市通勤、非通勤出行距离、出行结构等基本特征,识别了通勤出行与路网速度分时间段的特征关系,基于此构建了通勤出行对交通运行贡献度六段模型,并通过逐段拟合标定模型参数.由模型分析可知:路网速度与通勤出行高度线性相关,且在早高峰形成及晚高峰消散阶段随通勤出行变化最为显著;晚高峰阶段路网速度是通勤、非通勤出行的混合熵函数;晚高峰较早高峰更拥堵、周五晚高峰拥堵水平加剧,均是由于晚高峰较早高峰、周五晚高峰较其他工作日晚高峰出行混合熵增加,进而导致整个交通系统熵增所致.因此,除了错峰通勤等措施外,减少非通勤弹性出行也是缓解早晚高峰拥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流潮汐现象导致了路段双向通行能力利用不均衡,早、晚高峰时段交通需求的不对称导致了早、晚高峰时段拥堵路段不具有空间对称性.本文从城市交通网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对早、晚高峰时段可变车道设置方案进行综合决策的方法.以交通均衡理论为基础,以降低城市交通网络高峰期出行总费用和减少可变车道设置管理成本为目标,建立了一主二从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为可变车道设置的决策方案;下层根据上层决策方案分别对早、晚高峰时段交通需求进行交通分配,并设计了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算例分析表明,与不设置可变车道方案、早晚高峰时段分别设置方案进行比较,早晚高峰时段综合设置方案减少了系统总费用.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6日开始,北京公交集团启动2017年第一批发车时刻表调整工作,调整发车时间基于GPS基础数据的大数据分析。近年来,受道路拥堵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很多公交线路行车计划无法完全兑现,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中途站计划运营间隔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引发乘客等车时间长、车厢拥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通勤者使用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应用智能公交系统数据(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APTS)获得公交通勤出行需求的方法进行研究.采集APTS数据,通过对公交IC卡数据和智能调度系统数据的关联获得公交乘客的上车站点信息.根据早、晚高峰的出行频率判断公交通勤乘客,利用通勤出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确定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以此基本思路,提出公交卡乘客通勤OD分布估计算法,并应用海量APTS系统数据对算法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最后,通过与基于"出行链"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算法的精度.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为快速、经济地获取公交通勤OD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对节假日城际出行行为及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实施效果的深入研究,导致一些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高速公路严重拥堵.本文结合 2017年春节调查数据,构建并估计分层 Logit模型,研究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下城际交通方式和出发日期联合选择的行为特性.基于模型结果,采用弹性分析研究不同免费日期下出行者行为特性,并通过场景仿真评价多种免费时段设置方案对城际交通出行结构和高峰日交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行结构和高峰日交通量对不同免费日期的敏感度不同,有必要对免费时段设置进行讨论.推荐分时优惠政策,在有效调整出行结构的情况下,能避免加剧高峰日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3.
考虑城市大客流通勤者跨区域出行需求,结合城市公交线网中乘客出行密集、客流走向规律等特点,提出一种跨区域定制公交的搭乘方案. 通过改进的Q-learning 模型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为城市通勤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服务. 通过综合路段拥堵状态、乘客需求及居民小区位置,设定了Q-learning 强化学习的奖惩函数,提升定制公交区域路径的直线系数、满载率、通行时间.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降低通勤者跨区域通行的旅行时间,有效提高髙峰时段定制公交线网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16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在接受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谈时介绍.北京正在建设“公交城市”,到2015年将实现中心城90%乘客在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乘客通勤平均出行时间不大于60分钟。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50%左右,90%的乘客步行公交车站不超过500米,  相似文献   

15.
张铭航  韦锦  范伟莉  葛健豪  朱炜 《城市交通》2023,(2):109-117+72
在大规模复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条件下,同一OD间不同路径旅行时间的可靠性差异加大,进而对乘客出行选择产生影响。将乘客一次出行的路径旅行时间划分为走行时间(包括进站、换乘和出站走行时间)、候车时间(包括起始站和换乘站的候车时间)和乘车时间,运用概率密度函数对各分段时间进行定量解析与拟合。界定OD间路径旅行时间可靠性的内涵,提出以标准差和缓冲指数作为可靠性评价指标并给出计算方法。以北京地铁网络为例进行计算与分析,证明了评价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OD间路径旅行时间可靠性,并从实证角度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平峰时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由于高峰时段列车运行延误与乘客走行差异是影响OD间路径旅行时间的重要因素,以上海地铁网络中某一OD为研究实例,结果表明高峰时段不同路径旅行时间可靠性对乘客实际出行路径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2021,(9):105-107
整个夏日,我国各地区普遍处于炎热干燥或湿热多雨的气候,给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作为城镇居民出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之一,公交承担着大部分的载客运力,当遇到高峰时段,拥挤的车厢更是加剧了闷热不适感.为提高广大乘客乘车的舒适性,开启公交空调成了必选项.  相似文献   

17.
正"告别上班囧途、网上订票、一人一座、一路睡到公司"的美梦终于可以成真。2016年12月5日早上,沪上首批定制公交上路运营,18名上班族成为首批体验者。随着国内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很多一、二线城市面临的环境、能源、道路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城市高峰时段的出行难问题,深受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推算问题,根据自动客票采集系统(AFC)数据和列车时刻表数据,提出基于乘客出行时空路径推算的网络客流分配方法.首先,利用前述两类数据估算乘客出行时间参数;其次,使用基于插点法的可行路径搜索算法得到全网各OD (origin–destination)对的可行路径集合;再次,基于乘客进出站刷卡信息、列车时刻表数据及匹配的可行路径集合,构建乘客有效出行路径集和列车集的推算模型,获得有效出行结果集;进一步,结合所得有效结果集合与列车载客量限制,并根据列车时刻表完成列车运行推演,确定唯一的有效出行路径和所乘列车;最后,设计开发基于C#语言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推算系统,对某城市轨道交通工作日客流数据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客流推算系统所得的断面客流推算值与运营参照值的平均差异上、下行分别为2.03%、3.90%;列车满载率变化趋势符合线路路由特点;早晚高峰时段换乘站的换乘客流来源站点固定,但早高峰来源量比例较晚高峰稳定.  相似文献   

19.
应用离散决策分析法与条件价值法, 设计了双边界二分式调研问卷, 计算了考虑拥挤度的轨道交通出行总成本;通过延长车厢内乘客出行时间的方式来换取车厢内乘客密度的减少, 从而得到车厢内不同拥挤度下的等价出行效能;通过调研得到乘客对两轮投标的选择概率;分别采用双变量Probit估计量和随机效用估计量来推断时间边际负效用的标准化值, 得到时间乘数, 进而估计乘客的延时意愿和支付意愿;基于2015~2016年北京地铁1号线和5号线具有代表性的15个车站站台调查获得的数据, 对轨道交通车厢内6种拥挤度下的时间乘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厢内的乘客密度和时间乘数存在线性关系, 而改善后的车厢内拥挤度和广义成本呈反比例关系;出行者支付意愿随车厢拥挤度的减少而增加, 当车厢拥挤度由5人·m-2改善为4人·m-2时, 早、晚高峰时段的支付意愿分别为1.58元和3.02元, 当车厢拥挤度由5人·m-2改善为3.5人·m-2时, 早、晚高峰时段的支付意愿分别为2.47元和4.99元, 因此, 晚高峰时段出行者的平均支付意愿达到早高峰时段的2倍左右, 不同时段出行者对改善拥挤度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适宜的时段选取能促进交通影响评价(TIA)的有效性.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建筑项目进行分类,根据各类之间的相似性,确定同类项目的出行高峰时段,并最终确定项目研究时段的选取范围. 同时,基于北京市一些典型居住项目的出行调查数据,按照项目的早、晚高峰进行聚类,最终以区位因素确定了居住项目的早、晚高峰分类结果;结合分类结果、项目实际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市外部路网的高峰时段分布情况,本文给出了北京市各类型居住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研究时段的选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