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桥区水域通航环境安全,文章从我国内河水运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既往研究成果,主观调查与客观实际相结合,通过对船舶领域理论的分析,指出了船舶领域理论在桥区水域以及其它拥挤水域的不适用性。提出了船舶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区的概念,并利用船舶操纵性理论,结合开发出的船间水动力干扰通用模型,对船舶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船舶领域理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陈斌  陆悦铭 《水运管理》2011,33(6):18-20
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障长江上海段的通航安全,通过分析长江上海段警戒区及其附近水域的通航局面,结合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的规定,提出加强长江上海段警戒区及其附近水域水上安全监管的策略:加强对船舶横越、追越的管理;限制最高航速;完善船舶数据库;提高指挥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现行规范是以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作为船舶能否安全进出口门区的判别标准。通过调查研究,船舶进出船闸是否安全仅考虑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是不全面的,还应考虑船舶在该区域本身的运动特征。基于动量守恒定律并考虑水流对船舶的作用,分析船舶为维持安全所形成的航行运动特征,并通过通航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条件的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口门区船舶安全通航条件判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水流条件试验结果求得的口门区船舶安全通航最小临界速度判定船舶通航的安全性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解决秀英港区客滚船通航效率问题,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航安全水平,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提出基于客滚船船舶特点、操纵特性以及该水域航道的边界条件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理论计算、航道通航模拟仿真和实船试验对海口港秀英港区航道双向通航能力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秀英港区航道能够满足现有客滚船的双向通航并给出相应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航船的特点及安全试航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 新船试航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程,尤其是试航船存港内水域的航行更是如此。目前,上海及长江沿线造船厂.每年经过上海港里港、外港水域赴沿海海域的试航船数量逐年增加,如何保证试航船的航行安全,使试航船按计划试航,是船厂、船东、海事部门和试航船船员共同关注的课题。据有关方面统计,2005年在张家港通航管区共有大小78艘次船舶主机、舵机等发生故障,导致船舶失控,其中试航船占了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李俊娜 《水运工程》2020,(6):142-146
随着航运的快速发展,大型船舶通过进出港航道占用航道时间越来越长,在进港航道设置会船区是十分必要的。现行规范中对于会船区的有关规定及计算尚不明确。针对湛江港航道里程长、规模大、通航环境复杂的客观实际,在对现状船型尺度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拟建会船区的水深、波浪、流速条件。提出了30万、15万t不同船舶组合通航方案,并计算了统一断面与复式断面两种形式下的航道通航宽度,确定会船区长度、宽度、转弯半径、设计底高程等参数,选取了水深良好、位置恰当的会船区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江上海段圆圆沙警戒区通航现状和船舶流向的分析,结合定线制规则、海员通常航行习惯和船舶操纵等相关知识,给航经此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和船舶间的避碰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保障船舶在该水域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桐林 《中国水运》2009,(11):56-56
船舶定线制作为先进海事管理模式引入长江水域是对长江船舶航行习惯及其规律的历史性变革,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改变了通航环境,规范了船舶操纵行为,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由于长江干线港口呈点线布局,且线长、点多,港口水域与通航水域相互覆盖,长江水道仍处于自然状态,无法满足定线制中对分道通航制中长度短、交叉、连接水域应设置圆形避航区和通航分道没符合标准宽度等的要求。这就需要海事交管部门的组织者和船舶驾引人员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定线制提供的空间,发挥定线制效能,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船舶操纵技能、科学管理、遵守规章、  相似文献   

9.
长江航道狭窄、弯曲,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十分复杂;船舶定线制的实施,航宽一般为200米,船舶操纵水域十分有限;进江船舶日趋大型化、重载化、快速化,给船舶驾引人员提出更高的操纵要求。本文从船舶通航环境、海轮操作特性、驾引人员特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海轮在长江安全航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孙超 《世界海运》2012,35(5):22-25
上海外高桥海事处管辖水域是长江上海段最主要的通航水域之一,航行船舶密度高,通航环境复杂。为了确保该水域安全和畅通,通过对该水域通航环境及通航危险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长江中上游水域的通航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需求迅速增长,但近年来三峡河段大风天气的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三峡河段过闸船舶的通航安全,如何保障船舶安全过坝是船方、社会和国家对三峡通航的安全需求。本文主要对三峡河段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风险进行分析,基于大风天气下船舶过闸安全风险提出船舶过闸差异化管控方案,进一步提高三峡河段船舶通航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峡海域船舶定线制完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始数据的采集分析及调查问卷,对渤海海峡海域的海上事故、船舶流、习惯航路、通航管理规定等船舶交通环境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IMO的相关规定、海员航行习惯、船舶操纵及航海技术领域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了该海域现有船舶定线制连接部分的类型、组合方式、尺度、位置等问题。提出了该海域现有船舶定线制连接的比选方案,该方案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常规的港口设计中未考虑通航船舶对港口设施的影响,随着我国航运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船舶大型化的趋势,船舶活动对港口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归纳了大型船舶在港区及航道的不同通航条件,采用英国标准CIRIA C683中推荐的船行波计算公式对各种情况下通航船舶的船行波进行初步计算,分析船行波对港口的影响,并指出在港口设计中需要考虑船行波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王今朝 《中国水运》2009,(11):52-53
为了改善通航环境,提高航运安全,加强通航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19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长江干线南京至浏河口段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1年又实行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通过交通管理系统的建立和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的实施,长江江苏段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甚高频频道设置一直沿用最初的设置,随着船舶密度的逐年增加,交管频道的设置和使用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长江江苏段航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船舶的失控险情和事故,对长江水域的沿江码头、航行和停泊的船舶以及水上桥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极易引发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本文分析了船舶失控的确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河段长、工程量大且工序多,施工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船舶种类多,施工安全生产控制与河段通航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依托长江干线下、中、上游典型大型航道整治工程,围绕工程施工全过程风险管控及安全保障技术,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现场试验、系统研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构建了通航安全与施工生产安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施工安全保障与控制技术,并基于AIS和云技术开发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区安全综合信息平台,为保障大型航道整治工程生产及通航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型水上水下工程施工范围广泛,施工周期长。数量众多、船况各异的施工船舶将会对施工水域的通航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在分析可能影响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施工船舶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保障水上水下施工安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净空高度是《海轮航道通航标准》的一项核心内容。船舶水线以上高度是通航净空高度计算的关键参数。《海轮航道通航标准》制订过程中,根据各类营运中实船的数据,按一定的保证率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船舶的空载营运状态下实际吃水与满载吃水的合理比值。按照该比值计算了全球现有实船航行时水线以上高度。同时结合调研国内外桥梁资料,确定《海轮航道通航标准》采用的船舶水线以上高度表。内容系统全面,对跨越航道建筑物设计和建设以及保障通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净空高度是《海轮航道通航标准》的一项核心内容。船舶水线以上高度是通航净空高度计算的关键参数。《海轮航道通航标准》制订过程中,根据各类营运中实船的数据,按一定的保证率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船舶的空载营运状态下实际吃水与满载吃水的合理比值。按照该比值计算了全球现有实船航行时水线以上高度。同时结合调研国内外桥梁资料,确定《海轮航道通航标准》采用的船舶水线以上高度表。内容系统全面,对跨越航道建筑物设计和建设以及保障通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型船舶是事故和险情多发对象,小型船舶航行安全问题已成为珠江口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海事管理角度,分别从船公司、船员、动态监管和通航环境等方面分析小型船舶安全问题的起因,并提出若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