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航运大国、造船大国。作为海事界的重要技术力量之一,中国船级社(CCS)凭借多年的深厚技术积淀,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随着中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的不断加速,CCS也被寄予更多的厚望。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航运业和造船业热点与难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我国航运业和造船业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运业与造船业均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航运和造船大国,同时也是海员劳务输出大国,但与世界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一)航运业方面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92万艘、21264.32万载重吨,其中远洋船舶2494艘、6703.86万载重吨,以载重吨位计分别比2006年底增长93%和75%。按1000总吨以上商船队  相似文献   

3.
“海洋强国”、“海运强国”、“造船强国”建设需要中国航运业、造船业及CCS继续携手并肩,共同谱写美好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黄何 《中国海事》2012,(3):33-34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及世界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海事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海事职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国造船和航运业发展状况,指出在金融危机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并提出健康发展五大措施——产业升级、安全监管、海事服务、造船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海事界正快速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及机构只有积极创新才能适应行业发展,引领行业变革。正在由海运大国、造船大国向海运强国、造船强国迈进的中国,未来在创新上如何演进?如何才能跨越创新障碍?或许我们在不断的审视中会得到一些启示。航运业由粗放转向集约作为世界重要的海运大国,我国海运业发展走过了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7.
寒星 《中国船检》2008,(11):3-3
2008年10月30日,来自政府部门、航运、造船、海洋开发以及海事主管机构等相关行业共17位理事/代表出席了会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船级社名誉理事长徐祖远及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会长王凤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船级社理事长兼总裁李科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CCS近一年来所取得的工作进展、当前面临的国际海事形势和今后工作思路。在会上,大家还就全球金融危机对造船、航运业的深刻影响、企业如何规避风险、企业高端人才的引进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1973年3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国际海事组织合法席位,成为国际海事大家庭的重要成员.40年的风雨洗礼,伴随中国航运、造船业的崛起,以及航运强国、造船强国建设的加快推进,中国好声音亦在全世界响起.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海事格局来看,各海事强国大都有与其地位基本匹配的船级社。这些国家在走向海事强国的征途中,本国船级社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船级社,也依托本国工业界的支持,不断汲取和积累着各个领域中的技术和经验,然后再反哺给工业界,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使这些国家长久地保持了在国际海事界的影响力。近年来,伴随中国造船业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中国船级社与业界一起携手共同成长,如今已成为了中国造船业、航运业以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中坚,并且在国际海事舞台上,亦显得从容而自信。  相似文献   

10.
李宝民  王莉 《中国水运》2000,(11):11-11
近年来,在"国轮国造"政策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我国的造船业与航运业二者的协调关系有了初步的改善,但距实现二者良性互动,从而达到造船、航运强国的目标,尚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