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空气品质差的现状,建议设置独立的新风风机,使新风与空调机组出风充分混合后直接进入送风管道。该方法既改善了车内空气品质,又可以节能,为改善铁路空调客车车厢内空气品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兴杰  王烨 《铁道学报》2023,(10):60-70
为探索青藏线空调列车在夏季行驶过程中不同乘客上座率时空调与制氧系统的节能运行模式,在考虑车体围护结构非稳定传热的基础上,建立25T型高原列车内物理场与热舒适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上座率与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车厢内温度场、流场、CO2分压力场的分布特性以及空调和制氧总能耗。结果表明:新风量大小对空调与制氧能耗的影响呈相反趋势,对制氧能耗影响显著,空调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比较小。乘客上座率下降导致新风需求减小,引起空调能耗增加,制氧能耗降低,总能耗降低。低上座率时就座方式对车内温度场、CO2分布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同上座率条件下合理的就座位置可改善乘客周围局部热环境与空气品质。本文提出的根据乘客上座率适时调节送风参数以降低空调和制氧能耗的措施,可同时满足“车内空气品质、热舒适、节能”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介绍出口苏丹动车组空调系统总体结构及设计特点,以及针对风沙环境在空调系统新风口、排风口、冷凝腔设计结构上所做的处理,并对动车组试制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在空调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外部气候环境对空调系统内外部接口、设备及车内空气环境的影响,以满足不同车辆运用条件要求,同时,为保证空调系统正常安装,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车辆制造方面误差带来的一些接口关系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梁园 《铁道建筑技术》2012,(Z2):103-106
根据成都地铁3号线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规定,地下车站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系统采用新风+风机盘管的方式。针对常见的新风+风机盘管系统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此类系统适用于地铁公共区这个特殊场所的具体形式,并提出如何合理选择风机盘管的计算思路和此套设备在车站中的布置位置;另外对地下换乘站采用此系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论述了火车站候车室空调系统新风处理中各种处理方式的特点。重点对新风换气机在火车站候车室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新风换气机应用于火车站候车室空调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风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6.
就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的特点、组成、冷热源和地板辐射供冷的独立除湿系统进行了说明。针对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用于高温高湿地区夏季供冷时地板表面结露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热湿负荷分开处理的地板辐射空调系统。由独立除湿系统承担湿负荷向空调房间送干空气与地板冷辐射系统相结合,以解决地板表面结露的问题。给出了地板辐射供冷和新风系统冷负荷分配原则。并对地板供冷结合新风处理机组的设计流程进行了简单阐述,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新广州火车站节能设计与建筑室内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铁路旅客车站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对新广州火车站进行了节能优化设计和室内环境研究,包括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空调系统负荷预测与优化设计、大空间流场分析、自然通风分析、新风系统和室内空气品质等进行研究,使该建筑的综合能耗得到降低,室内环境得到改善,并为其旅客车站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空调列车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旅客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是列车空调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但目前的列车空调系统往往只注重空气温度、湿度的控制,而忽视了空气品质问题,因空调列车空气品质差而使旅客身体不适的现象时有发生,乘客普遍反映车内新鲜空气太少,常感到头晕、胸闷、疲劳、精神不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列车空调舒适度和空气品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明线运行时动车组空调装置表面压力分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顶空调装置表面压力分布对于合理选择空调换气装置的进、排气口位置和布局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利用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k-ε双两方程紊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8节编组动车组在明线运行时,车顶空调装置表面压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车顶空调装置表面压力沿列车纵向长度和列车宽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并提出空调装置新风口和废排口建议设置位置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25K型全列空调列车新风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面对客运市场的激烈竞争 ,铁路运输部门投入了大量新型空调客车参与运营 ,而空调旅客列车内的环境应达到温度适宜、空气清洁的卫生要求。我们对成都铁路局所属的国产 2 5K型全列空调客车编组的T88 87次特快列车车厢内新风量进行了研究。在 2 0 0 1年春季 (4月 2 3日~ 4月 2 7日 )、夏季(7月 31日~ 8月 4日 )各取 1组列车 ,在列车的前、中、后部分别选择硬座、软卧、硬卧车厢各 1辆车厢内设置监测点。列车运行中每隔 4h采样和测定 1次 ,在规定的时间和区段测定。用密闭车厢内空气中的CO2 含量与新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车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列车运行时车辆端部风挡区域的压力变化及流场分布情况;将CRH2-300动车组纸滤结构进风口改为端部进新风装置,并对2种新风结构的风量、进风阻力和端部新风系统的动静态新风最、客室含尘量进行了测试;从风量、进风阻力、维护工作量、运营成本等方面对比发现端部新风系统明显好于纸滤结构,最终确定并优化了端部新风系统.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目前在地铁设计中,设计的新风量及空调负荷基本按30年后的远期标准设计,这就造成了能 源的浪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推荐一些新技术,以达到节能目的? 研究方法:(1)新风量按CO2浓度进行控制,新风单独处理;(2)空调负担由2组空调机分别控制,一组负担 固定的冷负荷,一组负担变动的冷负荷;(3)推荐有条件车站可采用冰蓄冷及地源热泵。 研究结论:(1)调节新风量降低了新风负荷;(2)对可变空调冷负荷进行调节,节约了能耗;(3)地下站采用冰 蓄冷系统可减少电容量40%,高架车站采用地源热泵机组比变冷媒流量多联机可减少电耗30%。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空气品质的评价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归纳了地铁车站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经研究对比指出,在对地铁车站空气进行评价时使用卫生标准比舒适性标准更为合适.影响地铁车站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有空调系统的材质问题、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由于活塞风带来的隧道空气等.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善措施,如清除和控制室内污染源、发挥通风有效性、装屏蔽门、制定针对地铁站的空气质量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铁路空调车厢CO2浓度与所测新风量数值呈相关性,推导出的新风量数值可估算车厢新风供给状况,使新风量分析仪对旅客车厢新风量进行监测成为可能。该方法简便、快速,易于操作,能够即时了解旅客运输高峰期车厢中旅客实际获得的新风量,为相关部门监测评价旅客列车空气质量、调整通风量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铁路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及其维护中存在一些影响空调客车IAQ的因素。从车内设计参数、新风采集、通风方式及气流组织等几个方面研究了铁路空调客车IAQ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在空调客车IAQ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证了空调系统设计对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运行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房位置及维护结构形式对节能的重要性;研究调整了"机房空调设计温湿度及精度"的尺度;说明机房气流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并通过计算及实际运行,得出冬季可以充分利用新风冷源来对机房空调设备进行降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以实现节能,以北京市某地铁站蒸发冷凝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测试该地铁站的蒸发冷凝结合冷媒直膨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分析配风量及空气相对湿度对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影响,为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地铁站的实际运行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比分析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和传统水冷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及经济性。结果表明,蒸发冷凝器进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50%,蒸发冷凝器换热量相应会减少28%,蒸发冷凝制冷机组能效系数会降低22%,即空气相对湿度越大,蒸发冷凝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越低;随风量增加,蒸发冷凝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于水冷式空调系统,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能效系数比传统水冷式空调系统提高约9.66%,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铁路新型客运机车装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需要,研制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油。经室内配方筛选、室内理化性能综合评定、现场运用装车试验,确定出研制油以聚a 烯烃(PAO)为主、酯类油为辅的复合合成油为基础油,加入一定比例的抗氧剂、防锈防腐蚀剂、抗磨剂、破乳剂、抗泡剂等多种添加剂,并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工艺调配而成。经室内理化性能综合评定,研制油倾点低,氧化安定性能、抗泡性能、抗乳化性能、防锈防腐蚀性能优异。经1年现场运用试验,研制油具有更好的抗乳化性和空气释放性,具有相当的抗磨性、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19.
铁路客车空调新风量和制冷量的自动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通过采用新风量和制冷量综合自动调节办法,控制车内CO2浓度和温度,提高车内空气品质,满足乘客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地铁车辆客室送风道的结构设计和安装方式,提出了地铁车辆客室多方位送回风系统的概念,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送风道内流场和客室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多方位送回风系统后:送风道各出口预测风量与理论风量偏差在15%之内,出风均匀性良好;客室人员活动区域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均匀,微风速在0.20~0.42 m/s之间,断面垂直温差在3℃以内。地铁车辆采用多方位送回风系统,既提高了座椅区域与门区乘客的舒适性,又降低了客室中部的风速,缓解了乘客的吹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