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针对新建隧道近接既有隧道施工引起的结构及地表沉降变形问题,文章以成都地铁8号线新建暗挖区间隧道近接交叉下穿既有7号线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为背景,提出了既有线注浆加固土体、新建暗挖段施作超前支护、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监测预警手段反馈施工的综合控制措施,并详细阐述了施工降排水、管棚及小导管注浆施工要点。研究表明,监测数据表现出强烈的施工过程相关性,其中地表沉降量值最大达9~10 mm,而采用综合控制措施区域内的地表最大沉降则小于7 mm,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最大沉降小于6 mm,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北京地铁7号线某区间隧道施工工程实例,用经验法、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预测了隧道施工穿越既有地铁车站引起的地表沉降;并提出在地铁下穿既有车站时,采取深孔注浆、小导管注浆等方式来加固土体,以达到控制地表沉降值的目的,同时满足既有车站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运河东大街处上穿北京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东夏园站盾构区间,设计采用箱涵顶进方法,箱涵顶进过程中极易造成穿越段地铁区间隧道竖向位移超标。文章详细介绍了结构配重、顶力计算、顶镐配置等关键施工技术以及箱涵结构轴线和高程变化的控制要点。通过对顶进范围两侧土体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对箱涵底板下方土体进行深层注浆加固,减小了两侧土体因开挖位移产生的摩阻力,有效改善了地铁隧道上方地层的承载力。施工监测数据表明,顶进开挖引起的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量严格控制在地铁运营及设计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平安里站~北海北站矿山法区间为背景,研究了矿山法区间下穿既有盾构区间过程控制措施,通过采取组织、安全和技术保证措施确保了矿山区间施工时既有盾构区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第三标段拦江路站—钟家村站区间隧道与轨道交通6号线区间隧道钟家村站南端头井2处叠交进洞。详细介绍了隧道叠交进洞的施工技术,采取对重叠段土体注浆加固、同步注浆加固、隧道内设支撑加强等措施,保证了上下盾构顺利进洞。其做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铁路站场设计与施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郑州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至二七广场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特级风险源——区间下穿国铁站场路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 mm,这对地铁下穿段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下穿段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纵向和横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建地铁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将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影响既有地铁正常运营。文章以北京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10号线双井站为工程背景,针对地铁区间隧道"零距离"穿越既有车站全断面开挖、台阶法开挖及CRD法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主体结构、既有10号线轨道及区间隧道支护结构等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案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及轨道的变形特性;以既有线轨道的变形量为控制标准,结合施工引起既有车站结构的受力变化,确定了区间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开挖方案;同时对采用CRD法施工时的不同加固措施对既有车站及轨道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施工中地层加固范围及加固长度等注浆加固参数。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优化并实施的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开挖方案以及在左右线隧道间的夹土层、隧道掌子面地层及隧道左右外轮廓3 m内地层进行加固的施工技术方案保证了既有线轨道变形速率不大于0.04 mm/d和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累计变形量小于10 mm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共有3条隧道穿越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非常小,施工难度极大。文章结合海珠广场站暗挖隧道与既有2号线的位置关系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总体施工原则及总体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左线站台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和西端左、右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的施工技术和监测技术。暗挖隧道施工安全顺利穿越了既有2号线,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地铁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9.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安托山站—侨香站区间隧道顺利通过富水砂质地层的工程实例表明,在复杂地层中采用地面降水、超前预注浆及水平旋喷桩加固等辅助措施是成功的,也是必要的;另外,在隧道下穿次高压燃气管施工中,采用悬吊保护措施也为矿山法隧道施工和管线的绝对安全带来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为国内首例在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实施"先隧后站、盾构隧道扩挖"修建地铁车站的工程。文章介绍了该站左线站台隧道在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扩挖形成地铁车站的主要修建技术及施工特点和难点。实践证明,采用盾构与明(暗)挖法相结合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是城市繁华地区修建地铁车站有效解决区间盾构隧道与车站施工相互干扰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时,如何在无预加固措施下保证新建隧道和既有铁路的安全,是施工的关键。文章依托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元华停车场东出入场线盾构隧道近接既有成昆铁路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最不利工况下的工程安全性,通过主动托换补偿地层应力损失的可行性以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变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泥岩地层、无预加固、有列车荷载作用、注浆压力控制在0.30 MPa及以上条件下,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成昆铁路施工时,能主动托换补偿地层应力损失,限制围岩塑性区发展,满足铁路线路轨道10m弦高低偏差矢度值≤±0.5 mm的管理规定,确保盾构近接施工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18号线西博城站超浅埋暗挖大跨隧道施工实例,针对原设计CRD法施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超浅埋暗挖大跨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沉降控制和CRD法施工优化技术方案,并在施工中采用旋喷桩、超前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辅助措施进行地层加固,优化CRD小分部台阶开挖法及衬砌分部分块施工方案。实践证明,采用优化的CRD法施工方案和措施是有效的,减少了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可为今后类似工况条件下地铁区间暗挖大跨隧道下穿既有城市道路、隧道的施工和地表沉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加密,新建地铁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的现象越来越多。盾构近距离上跨施工对既有线隧道的影响问题,比常规地铁隧道施工更为复杂。文章针对深圳地铁新建9号线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1号线隧道,形成双层隧道四线叠交的特殊工况,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自动化监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盾构隧道上跨施工引起的既有线水平和竖向的变形规律,并分析了土压力对既有线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场自动化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上跨施工时,先行隧道开挖对既有线的影响大于后行隧道;既有线竖向整体呈现上浮状态,最大累积上浮量为2.2 mm;既有线的水平偏移与盾构推进方向一致,最大水平偏移量约为1.4 mm;土压力对既有左右两线水平位移的影响大致相同,水平位移随土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土压力对既有左右两线的竖向位移影响不同,随着土压力的增加,既有线左线的上浮量逐渐减小,而既有线右线的上浮量不断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结构的设计与工程施工控制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铁2号线杨高路-东方路区间隧道为整个地铁2号线工程中先行施工的区间隧道。在实际施工中,采取均衡施工的目标管理制度,日平均推进速度达到8m,另外,盾构成功地穿越了施工难度极大的上游引水箱涵 及管线密布的杨高路、东辉职校和临时运迁房等。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铁二号线区间隧道施工对城墙等国家级文物的影响是隧道安全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针对该地铁工程介绍了上行线隧道盾构下穿护城河及城墙时的地表变形控制措施和施工变形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盾构施工中,造成地表沉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盾构施工过程中,注浆必须同步、足量且补浆及时;随着盾构的推进,需要不断调整土压力以适应地层的变化。隧道已经安全通过城墙,表明所采用的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兴建,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类近接工程的出现,给实际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文章依托长沙地铁1号线涂家冲站—铁道学院站区间隧道下穿京广铁路工程,对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的施工控制深入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包括旋喷桩加固、线路架空加固(横挑纵抬)等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控制措施的保护下,既有运营铁路路基与铁轨的变形值均能够满足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所提出的控制措施是有效可靠的,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某地下通道工程上跨已运营的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其基坑上跨段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复杂,需对其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变形进行严格控制,因此设计中针对性地采取了地基加固、分段开挖等施工控制措施。文章针对桩基工程阶段和基坑开挖阶段的隧道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盾构隧道竖向位移、水平向位移及收敛变形的规律和特点。实测结果表明:桩基工程施工可引起隧道的竖向下沉(最大值为5 mm),对水平径向收敛影响不大;基坑开挖可引起隧道的上浮(最大值1.9 mm)及水平径向收敛变形,对水平位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4号线盾构隧道从正在运营中的2号线隧道下方垂直距离1.03m处呈小角度小转弯半径通过,穿越是在没有进行地基加固的条件下完成的,对2号线安全运行威胁很大。穿越前,我们对工程施工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并预估盾构推进对2号线隧道可能带来的影响,制订了科学严密的信息化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严格按照“分步慢速推进,均匀小步转弯,保持稳定压力,适时适量注浆,少量低压地基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组织施工。在保障2号线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了盾构穿越施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的建设施工,较全面地分析了隧道盾构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难题,包括盾构近距离穿越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盾构浅覆土进出洞等,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道路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展西路道路工程下穿地铁四号线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道路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盾构开挖过程,分析了既有隧道在未进行地层加固情况下的反应,确定了既有隧道的危险部位。研究表明,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较大,需对地层进行加固以减小对隧道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地层加固方案,并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