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文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其等时距GM(1,1)模型及改进的新陈代谢模型对桥梁群桩基础工后沉降进行预测,通过与蕴藻浜特大桥某墩的沉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桥梁群桩基础工后沉降灰色理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软基路堤沉降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地基沉降是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施工的关键环节,进行沉降观测是必须且重要的。以工程施工为例,提出并介绍了在施工期进行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填土速率的控制及推算工后沉降量。  相似文献   

3.
工后残余沉降量是真空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控制标准之一。然而受到土体非均质性的影响,填海工程中软基的工后残余沉降量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变异性。文章对广州某填海工程试验区内软基的工后残余沉降量进行了分析,采用条件随机场预测了整个空间区域内工后残余沉降量的空间分布图,并据此计算出了工后残余沉降量超过允许值的概率分布图。根据该分布图,指出了真空预压需要延长加荷时间的区域,为真空预压卸荷方案设计提供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土质浅埋隧道设计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工程作为特殊的岩土工程,现有资料缺乏对隧底受力变形的研究。土质浅埋隧道由于承载力较低,受力后变形较大,明确其基底承载力及变形机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研究借用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对隧道基底承载力和变形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质浅埋隧道基底承载力及基于弹性压缩变形的基底变形计算公式。对隧底承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隧底不存在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同时针对隧底不同时期沉降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可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二次衬砌施作前基底沉降不予处理,二次衬砌基底变形采用预留安全空间处理,工后沉降按路基沉降标准控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砂井间距对软基固结度的影响,提出了以固结排水法确定砂井间距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是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和软土的变形特性进行工后沉降分析,得到满足软基工后沉降要求所需的固结度后,再根据软土的固结特性和工期要求分析确定砂井间距。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砂井间距是合理的,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立交桥改扩建工程设计必须考虑新旧桥梁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文章以一地质情况复杂的立交桥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改扩建设计原则确定了新旧桥基的不均匀沉降差控制指标,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计算出不同桩长的工后沉降量,提出了相应的桥梁拓宽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土石混填路基的非等时距预测模型,同时,为了预测土石混填路基工后沉降,建立了土石混填路基工后沉降的GM(2,1)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GM(2,1)模型预测精度较GM(1,1)灰色模型高,在土石混填路基工后沉降预测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为掌握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地基的变形特性,选择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高路堤斜坡软弱地基工点,进行了路基中心及下坡一侧坡脚地基的长期沉降和水平变形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路堤填筑期内沉降变形发展相对较快,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变形增速趋缓,采用双曲线法预测得到的工后沉降为34.2mm,满足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要求;(2)软土层表面倾斜且下卧硬层表面基本水平时,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水平变形最大值在地表,且变形值沿深度增加而减小,地基水平变形的监控可以地表观测桩为主。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有限元ABAQUS软件建立路基工后沉降模型,分析路基在不同填料与铺筑厚度条件下的沉降特性,并在模型的路基及边坡表面设置检测点以观测垂直和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工后沉降随土石混填填筑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并有速度加快的趋势,且细粒土路基的沉降相对于其他四种路基稳定沉降值更大;竖向沉降量沿道路两侧逐渐减小,对于水平位移,在路基高度中部偏下位置两侧有极大值,其中细粒土的竖向沉降和水平位移较大,碎石竖向沉降和水平位移值较小。  相似文献   

10.
桩底压浆施工技术,采用桩内预埋压浆管,在灌注桩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从福泉扩建工程拼宽桥梁施工显示,桩底压浆工艺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有一定的作用,是减少桩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手段,对于克服新旧桩不均匀沉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冰积土填料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领域,但由于其土体的特殊性,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冰积土是一种巨粒土,呈碎石块状,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随着江西地区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期是公路建设的重点,因此研究冰积土的路用性能至关重要。首先介绍了冰积土填料的性能特点,基于有限元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路基施工时和路基施工后的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路堤的不断填筑,路基中央处的沉降不断增大。冰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大约为47mm。  相似文献   

12.
分析高填土路基的沉降机理,从设计及施工的角度提出减少、控制工后沉降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0#、11#泊位一期后方陆域工程东侧轨道基础淤泥层厚度大于25m,采用不落底爆破挤淤法进行加固,经检测及后期沉降观测该方法工期短、整体性好,工后沉降小。  相似文献   

14.
高能量冲击压实能有效地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差异沉降,保证路堤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冲击压实在德商高速公路菏泽至曹县段粉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克服路基隐患,提高公路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路堤(床)冲击补压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增强路床的整体性和均匀性,减少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6.
THC36型号高速液压夯实是对已完成的桥台、涵台、墙背回填在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的情况下,进行补强的一种措施,按一定的间距密度进行液压夯实处理,提高台背的压实度,进一步消除因工后三背回填自然沉降而造成的公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桥涵跳车、墙背沉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水泥搅拌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的软土路基过渡段间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对软土路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1)采取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处理的两个软土路基段之间的沉降差异较为明显,水泥搅拌桩加固区域的工后沉降明显大于塑料排水板区域;(2)随着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的增大,水泥搅拌桩区域和塑料排水板区域的工后沉降均逐渐增大.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值也在逐渐增大,水泥搅拌桩是否打穿软土地层对于地基加固效果有很大影响,同时增大桩间距会减弱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8.
路基增强补压是在路基振动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的压实度和整体性,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而进行的补充冲击碾压。路基增强补压技术对提高路基施工质量,减小工后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依托新建川口至大河家公路,在黄土区路段开展路基增强补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在利用冲击压路机对用振动压路机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的路基补压后,最大平均沉降量达8.57cm,有效影响深度范围内路基压实度平均提高3.87%,补压效果良好,对黄土区段公路路基进行增强补压十分必要;(2)路基增强补压的遍数宜为10~15遍,15遍之后再进行补压,其技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北京地铁14号线陶然桥站中部暗挖主体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几何水准测量监测方法,对中洞法施工各施工工序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沉降变形主要经历5个阶段,即柱洞初期支护施工沉降阶段、中洞初期支护施工沉降阶段、中洞二次衬砌底板与扣拱施工沉降阶段、侧洞初期支护施工沉降阶段及二次衬砌结构施工沉降阶段。其中第Ⅰ阶段与第Ⅳ阶段沉降值占最终沉降值比重最大,最终沉降横断面曲线呈轴对称,以中洞中线为对称轴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冲击式压路机在龙长高速公路A8合同段路基施工中,对于加强补压、减少工后沉降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