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GA的大型船舶制造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遗传算法(GA)解决实际问题通常包括的步骤。探讨了散货船船体吊装顺序优化,建立了在给定周期下实现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改进GA来求解全局最优或者次优的装配顺序,采用了整数编码、单点交叉方法和新的变异方式。采用了最小偏差法,构造了FPSO船型优化的统一目标函数,采用了实数编码,以容量最大、造价最小为目标进行了多目标优化。  相似文献   

2.
船舶尾管轴承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船舶尾管轴承的实际工况,提出了一种较完善的尾管轴承润滑性能计算数学模型.利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有限元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对船舶尾管轴承的润滑特性参数作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尾管轴承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分别以功耗最小、“最小油膜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通过改变长径比、间隙比、偏角比对尾管轴承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尾管轴承模拟试验台上对以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优化结果作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最小偏差法的遗传算法对迅隆公司船队航班安排模型进行优化,并与采用蚁群算法优化的结果进行对比,从优化结果可以看出:基于最小偏差法的遗传算法优化结果优于原方案及蚁群算法优化方案,因此在多目标优化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决策方法能得到更好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编制了以换热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电算程序,并对6160型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热管换热器进行了实例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斌  熊鹰 《船舶工程》2016,38(7):10-14
船舶桨舵等装置均有水翼剖面组成,为了得到水动力性能更好的桨舵装置,需要对水翼进行优化设计。基于iSIGHT优化平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保证水翼剖面升阻比和改善水翼表面压力分布为优化目标,进行多目标水翼优化。通过改变水翼剖面的拱度分布和厚度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得到的最优剖面相对于原始剖面,明显增加了剖面的最小压力系数,并适当提高了升阻比,从而提高了水翼剖面的空泡性能和升力性能。因此,验证了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翼型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舰船科学技术》2013,(6):80-82
以进入尾流角最有利于鱼雷尾流自导装置对目标尾流的检测为优化目标,在对潜艇机动方向对鱼雷进入尾流时目标舷角和鱼雷进入尾流角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潜艇使用线导+尾流自导鱼雷攻击导引过程中的潜艇最优机动航向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小偏差法的集装箱船船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小偏差法原理,建立了西江中小型集装箱船主要要素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算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行,能找到全局最优解,并在最优解基础上设计了实船。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船舶主尺度,在分析采矿船特点基础上,建立以船体空船重量最小、货舱利用率最大、船体耐波性最优的多目标主尺度优化数学模型,通过最小偏差法统一目标函数,提出采用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联用,获得算法最佳参数并通过均匀设计初始种群,提高算法寻优性能的均匀正交萤火虫算法来求解模型。标准测试函数及优化算例表明,所提出的均匀正交萤火虫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性能,可迅速、稳定地获得深海采矿船主尺度的多目标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舰艇蒸汽压缩空调装置最小传热面积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丰瑞  陈林根 《船舶工程》1997,(3):33-34,50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实际空调装置性能,以最小传热面积为目标,计入蒸发器、冷凝器中的传热损失、压缩机的不可逆损失,过冷和过热损失,建立了以R22为工质的变温热源蒸压缩空调装置优化模型和方法,并分析了实际舰艇水冷空调机组的最优性能。  相似文献   

10.
舰船破舱位置的快速识别是及时、准确地进行损管行动的基础,对于恢复舰船生命力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当前给定的浮态进行舰船破舱位置的识别计算,以复原力臂的绝对值最小为目标函数,排水量不变为约束条件,破舱进水量及其重心坐标为设计变量,采用非线性规划法求解该优化问题.该方法不依赖于液舱液位测量装置,可实时计算出舰船破舱的位置.通过对某舰船破舱位置识别计算结果分析,说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为舰船指挥员迅速判断舰船破舱化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减摇鳍装置结构拓扑优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两种常用拓扑优化方法的原理与特点,并以核心零件十字头为例,探讨拓扑优化在减摇鳍装置结构设计中应用的一般过程.改进后的十字头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重量减少了近40%,且应力分布更加平均.结果表明,拓扑优化能很好地实现减摇鳍装置机械结构的等强度、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李家乐 《船舶工程》2013,35(1):42-45
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环形翅片管几何参数对其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翅片间距的增大,单位长度散热量先增大后减小,表面平均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及单位面积散热量先增大后基本稳定不变;翅片厚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随间距变化而变化。通过模拟计算,为自然对流条件下翅片管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升力体技术已被CFD、缩比模型试验和实船试验证实,在零航速与有航速情况下均可减小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提高船舶耐波性。该文以数值计算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模型试验验证,开展了首升力体、首鳍/尾板与船体水动力相互干扰与匹配研究。首先,采用自由船模拖曳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基于快速性的首升力体与船体位置匹配研究,获得了首升力体在船体上的较佳位置;其次,对首升力体加装首鳍,分析了首升力体、首鳍组合与船体水动力相互干扰,获得了复合初步船型方案;再次,对复合初步船型方案加装尾板,讨论了首升力体、首鳍、尾板组合与船体水动力相互干扰,获得了复合优化船型方案;最后,对复合优化船型方案在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进行数值预报与对比分析,并预报不规则波中的减摇效果。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续首升力体在单体船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强  梁利华  吉明  李国斌 《船舶力学》2008,12(2):197-203
针对稳定鳍的各参数对SWATH船纵向运动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的特点,建立了稳定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基于Pareto解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求解.然后,以SWATH-6A为例对稳定鳍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仿真结果来看,在相同条件下优化得到的稳定鳍能使SWATH船具有更好的纵向运动性能.因此,本文的优化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减摇鳍安装部位复杂的结构形式和载荷引起的结构设计和载荷分析问题,以某舰用不可收放式减摇鳍的加强结构为例,探讨了减摇鳍加强结构三维设计、载荷分析和性能评估方法,将三维设计软件CADDS5优秀的可视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Nastran强大的结构分析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其进行CAD/CAE一体化设计分析,获得减摇鳍加强结构的力学特性,为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换热器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优化设计计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根据(1)换热元件的基本尺寸、管程数以及管程/壳程介质的流速限制;(2)管程/壳程介质的压降限制;(3)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裕度限制等限制条件,对指定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的管排数、翅片数等结构参数布置进行逐层筛选优化。该优化策略可极大减少计...  相似文献   

17.
金鸿章  潘艳  杨波 《船舶力学》2010,14(11):1219-1226
通过应用仿驼背鲸前缘突起来提高船用翼的水动力特性已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为验证前缘突起的高度和突起个数与升力的关系,选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船模水池实验室所做的减摇鳍动态水动力性能实验用的标准NACA00154号矩形鳍为研究对象,对其前缘进行正弦波变形,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普朗特升力线性理论和切比雪夫数值逼近法,得出了前缘突起个数对升力的影响不大而突起幅值对升力有显著的决定性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仿鱼型海洋探测机器人低速时的机动性问题,受鹞鲼鱼类依靠胸鳍摆动实现各种水下运动的启发,设计出一种基于共融理论的复合驱动刚-柔多体耦合仿生鱼胸鳍机构。通过构建基于三维非定常湍流控制方程组的柔性鳍摆动系统水动力学模型,研究仿生胸鳍柔性鳍面摆动时周围压力和速度场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摆动幅度和频率下鳍面的水动力学特性,揭示仿生鹞鲼机器鱼的水下运动机理,对摆动胸鳍的水动力进行仿真。结论表明:鳍面摆动时周围的漩涡能够引起胸鳍面上推力、升力及侧向力按类似正弦变化,而推进力和侧向力的大小随摆动幅值和摆动频率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江峰  左隽逸 《船电技术》2020,(2):31-33,43
针对水冷板的热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影响水冷板散热的结构因素。通过在电子设备热分析软件Icepak中建立水冷板的热仿真模型,探讨水冷板结构形式对散热的影响,得到了肋片高度、长度、数量和宽度对水冷板散热效果的影响规律,实现了水冷板的结构优化,为后续水冷板的热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CFD技术对仿箱鲀科胸尾鳍协同推进机器鱼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将整个机器鱼放入流场,对其胸鳍推进模式、尾鳍推进模式和胸尾鳍协同推进模式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得出不同模式下机器鱼水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在压力变化云图中,胸尾鳍协同推进产生的压力变化最为复杂;在速度涡量变化图中,胸尾鳍协同推进产生最为复杂的涡量变化,胸鳍运动产生的涡会逐渐脱落向后移动,与尾鳍产生的涡互相作用,增加尾鳍的推力,从而证明胸尾鳍协同推进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