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蓬莱出土的3号古船进行实测和复原研究,根据3、4号古船的构造和施工技术特征,参考韩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判断3、4号古船应是高丽末期至朝鲜初期的高丽古船.这是古代中韩造船技术交流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1984年和2005年在山东省蓬莱市所发掘的4艘古船中,根据船体舷板的连接方式判断,第3号船和第4号船公认为是高丽船.由于蓬莱第4号船的船体的残存量很少,因此无法推断其原来的结构特点,但被称之为高丽船的第3号船,因其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船底板、舷板以及其他相关部件,可供我们推断其结构特点.第3号船的舷板是采用传统韩船的制造方式进行连接,在船体内部并没有设置加龙木而是采用设置隔舱板的方法提高船体的横向强度.韩国船舶史界普遍认为传统的韩船是通过设置加龙木来提高船体的横向强度,因此蓬莱出土的高丽古船,在韩国的学术界乃至在中国的学术界都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在这篇论文中,准备初步探讨拥有隔舱板的韩国古船--蓬莱3号船,在韩国船舶史研究方面带来的意义;同时回顾-下所谓"在韩船中没有隔舱板"观点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考察蓬莱高丽古船的发掘概况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其他学者对蓬莱3号船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3.
继1984年在蓬莱发掘元代战船之后,2005年又在这里发掘出三艘古船.针对三艘古船的发掘,2006年8月在蓬莱召开了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海内外学者的学术论文44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大海茫茫,无边无际,中国的船舶几乎与人类发展史一样悠久。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无论从船舶设计、装置,还是船型种类都曾领先于世界。如水密隔舱、过水眼、龙骨这三项造船技术上的三大发明,更是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古代船舶未能保留下来,哪怕是鼎鼎大名的楼船、大龙船、郑和宝船等,我们也只能从历史典籍与文献中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5.
晋代"八槽舰"复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槽舰”是晋代跟随孙恩海上起兵的卢循建造的,其特点是利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隔成8个船舱。即使某个舱破洞淹水,船体仍可保证安全和不致沉没。水密舱壁是中国古代造船术的重大技术创造,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文中根据文献记载,对船舶尺度、型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八槽舰”的总布置图及结构图样。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板船出现的时间,应该是金属工具出现的夏王朝.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成就,在船底型制、舷板结构、水密隔舱、大、舭龙骨、模型放样与渠池修船、船体拼装、车船方面,皆早于西方.包括桅、帆、桨、橹等推进工具,舵、磁罗经等定向工具,石丁、锚等靠泊工具在内的工属具方面的技术成就,亦皆由中国传播到西方.  相似文献   

7.
技术先进并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中国帆船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宋、元、明代出土古船的剖析,我们才对中国帆船各项技术的微观细节逐渐有所了解。例如通过对泉州湾宋代海船、宁波宋代海船、宋代南海一号、在韩国出土的元代新安海船,还有对在蓬莱、象山出土的明代海船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对中国帆船的龙骨、舱壁与外板结构、帆装与舵叶的形式、锚具的特点等细节才有所认识,对中国帆船的航行性能、施工工艺的先进性才有所认知。更了解了中国古船早在宋代就发明和实际使用了减摇龙骨,在元代就实际使用了在当代船舶才使用的被动式减摇水舱等等。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同时也是第十个中国航海日,为了纪念这一重要节日,由中国航海学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承办的"行舟致远:扬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10日在宁波举行。大会收到论文30余篇,来自境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航海历史、海上丝路、古代造船、水下考古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马岛4号船是朝鲜时期一艘将罗州税谷运往广兴仓的漕船,也是迄今为止打捞出的第一艘古代漕船。通过对高丽古船马岛1号、2号、3号出水的木简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些古船运送的货物其接受对象有个人也有官府衙门,然是否可称其为漕船仍有争论。而伴随马岛4号出水的木简,证明它是一艘通过当时官方物流系统来运送税谷的漕船。  相似文献   

10.
1984年4月,在古登州港(蓬莱水城)发现明朝紫檀木大料,上刻有“永乐十年”的铭文,表明为明朝永乐年间造船使用的舵杆。经紫檀木专家周默先生实地考证,紫檀木产地为印度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紧邻古代的古里国。古里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经常往来的抵达地,船队自然而然装载紫檀木返回中国。登州港紫檀木舵杆无疑与郑和下西洋船队带回的紫檀木有关。此外,紫檀木舵杆的发现表明明代造船选用了紫檀木、黄花梨木、铁力木等珍贵木材,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船队,有条件使用世界上最优质的木材造船,使其具有卓越的航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