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了河内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研究河内城市公共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城市机动车爆发现象,提出建设城市交通一体化体系,实现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门到门”模式.要重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从符合河内城市交通方式的视角看,应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层次,加强“门到门”的换乘出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和慢行交通(步行加自行车)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交通供需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功能的发挥.轨道交通是解决CBD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成果和王家墩详细规划,在对国内外CBD轨道交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CBD轨道交通发展的策略.从站点覆盖、客流预测、时耗和交通一体化四个方面研究了轨道交通优化方案与土地利用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做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CBD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于胜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8):后插24-后插25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速度快、运量大、低碳环保等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已实现了城市区域全面覆盖,连接了高铁车站、飞机场、长途客运汽车站等城市中内或对外出行的各类交通服务站点,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以及跨城市、跨地区旅行的首选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架,其站点覆盖范围有限,必须依靠良好的换乘接驳系统。由于前期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重视不足,导致居民换乘不便,"最后一公里"问题尤其突出。通过总结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换乘衔接不足问题,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的规划和设计,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现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市城市交通量、机动车拥有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近况,并结合国外发达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经验,提出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并且可以节省能源,减少空气污染.以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来解决日趋严重的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前景,将是以快速轨道交通作为骨干,配合常规公共交通方式和其他辅助交通手段,形成一个促进城市发展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公共交通卡数据的城市轨道线网客流数据进行反演的模型与算法,对大事件发生前后线网各站点的客流存量进行了分析和重构。反演得到的客流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大事件的发生随时间变化对发生站点和邻近站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每个站点的大事件影响因子。该影响因子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大事件对各个站点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证明了基于公共交通卡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大事件影响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从轨道交通站点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协调性入手,选取与站点相连且较为成熟的3个站点4个综合体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总结轨道交通综合体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私家车交通的接驳问题,进而提出轨道交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整合规划策略,以期为后续轨道交通综合体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 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 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i 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公共交通站点地区的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 展,为 TOD 理论提供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建成环境的角度介绍 TOD 的基本概念以及轨道 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模型,然后系统地梳理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形式及其改进模型,总结节点-场所模型常见的评 估指标及车站影响范围参数,最后归纳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应用场景,提出其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有助 于更好地评估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交通模式。从轨道交通客流出行的多方式组合特征入手,建立上海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乘坐轨道交通的出行者选择哪一个轨道站点进入轨道交通系统,以及选择何种辅助交通方式到达该站点。该模型能揭示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配套交通设施与轨道客流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提高轨道客流预测分析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存在与上位规划不符、建设规划项目执行过程中方案随意调整、与其他交通方式不能衔接协调、规划用地难以落实、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与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上位规划协调、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的论证、加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交通一体化工作、加强轨道交通及相关设施用地控制、强化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前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开发滞后于地铁线路建设进度的客观条件,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已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及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核心主导角度出发,提出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到一体化实施阶段的关联性,利用土地功能混合使用与公共交通高效换乘的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土地开发范围和实施模式进行控制、激发和引导,实现城市功能集聚、空间整合和引发城市区域立体化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应。旨在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的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反思并提出建议。因此,研究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模式,对于目前我国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空间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出利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自行车的关系;将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分为城市外围居住区、城市公共中心区、交通换乘枢纽区3类,分析各类型车站区域公共交通需求特点;最后提出改善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香港等地铁相关案例的研究,并以广佛地铁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沿线土地集约利用的战略估算,初步得出结论:城市交通必须与土地资源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以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为契机引导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的发展,以土地收益为城市筹集建设资金,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在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预导向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应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预导向作用的观点: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适应客流需求与引导城市发展相结合,并形成健全的客运交通网络体系,使建成后的城市交通体系整体结构趋向合理,之后城市轨道交通将引导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结合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效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和指标需综合考虑客运效果、线网布局、线路走向、与城市总体发展的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设计了涵盖5个层面,1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5个层面分别是城市交通服务、城市空间拓展、居民出行改善、线网自身效率和线网外部效益。同时,对票价票制、交通政策、土地开发、公交衔接和行车间隔等影响效果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线路网络效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分析,阐述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主要内涵,研究一体化的要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体化、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与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综合体的一体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体化以及轨道交通网络的一体化等,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体系及其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我国香港地铁和新加坡公交的运营服务考核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相关指标及城市轨道交通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考核标准,提出了与运营补贴挂钩的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或PPP项目公司考核提供抓手,敦促企业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同时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抽样调查,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中与之衔接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特征,阐述各种方式接驳的时间与距离分布及客流接驳的规律,进而对车站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指导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对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高交通出行的准时性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一体化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进行专项调查研究,选取110个轨道站点,获取线下调查样本2 400份、线上调查样本约1 000份,系统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和便利性的现状。针对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提升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加强初始统一规划设计,优化交通枢纽布局和运营衔接,深化既有站点服务水平,推动站点接驳功能修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