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介绍80 km/h市域铁路接触网作业车的用途、主要技术创新点及性能参数。该车平直道单机牵引50 t、最高运行速度80 km/h,可满足温州市域铁路S1线车辆限界及线路运行条件和隧道内外及外轨超高150 mm线路接触网检修作业的要求,在保证电气化市域铁路线路接触网检修作业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施工的高海拔超长隧道面临开挖断面较大和TBM直径统一的问题,考虑采用刚性接触网、减小疏散通道宽度、缩小净空有效面积等措施对TBM施工隧道内轮廓和断面进行优化。通过建立TBM施工隧道衬砌和底部结构模型、高海拔隧道内接触网模型,对TBM施工隧道断面进行对比分析及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60 km/h等级TBM施工隧道断面尺寸受控于接触网安装要求,采用刚性接触网时隧道开挖断面面积比采用柔性接触网时减小9.88 m^2;200 km/h等级TBM施工隧道断面尺寸受控于空气动力学要求,净空有效面积采用48.00 m^2时隧道开挖断面面积比设计规范要求减小4.64 m^2;TBM+刚性接触网可显著降低隧道工程造价、减少隧道弃渣量,有利于TBM同步衬砌技术实施,提高隧道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未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的相关问题作出规定和要求,国外也无完全相似的成功经验。本文结合东莞城市轨道交通R2线工程,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人体舒适度标准、空气动力学效应及配套的结构设计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指导工程设计,供同行参考。研究结论:(1)当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列车运行速度高于100 km/h后,地下区间隧道断面净内空尺寸除满足限界要求外,还应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根据目前实际情况,乘客舒适度要求的满足宜主要通过增大隧道有效断面积来实现;(2)内径6.0 m、外径6.7 m、强度C50的单层钢筋混凝土平板型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能满足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城轨区间隧道结构力学、乘客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3)本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160km/h速度级市域(郊)铁路隧道区段的牵引网架设经验较少,应对牵引网的选型及其组成部分、设计要求和施工精度要求等进行重点研究,以优化完善市域(郊)铁路的供电牵引技术。方法:对我国不同速度等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域(郊)铁路线接触网系统的主要应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160km/h速度级市域(郊)铁路采用交流供电制式架空接触网。在此基础上结合隧道断面、空气动力学效应及工程造价等因素,以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域(郊)铁路线的建设和运营经验,进一步建议160km/h速度级市域(郊)铁路隧道区段采用AC 25 kV供电悬臂式刚性悬挂架空接触网。随后针对供电悬臂式刚性悬挂架空接触网的支持装置、汇流排组件及膨胀接头等主要部件的组成及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及结论:在满足160km/h弓网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能指标基础上提出了悬臂式刚性悬挂的主要设计技术标准以及主要施工精度要求,以确保弓网间具有良好的受流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遂渝线单线隧道内接触网悬挂的介绍,探讨了以新的设计方式进行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隧道内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方法,并通过遂渝线情况的研究,对下一步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前,电气化铁道160km/h隧道接触网刚性悬挂施工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评审。该项目依托兰武二线电气化铁道乌鞘岭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工程,成功开发了160km/h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系列施工工艺。包括:刚性悬挂定测、打孔灌注、吊柱计算预配安装、  相似文献   

7.
在动态检测试验中发现,新疆铁路南疆线中天山隧道中带分段的刚性接触网设备,在列车通过速度达到160 km/h的情况下,会产生缺陷。通过分析,研究常见缺陷类型及整治方法,为铁路运营单位在长大隧道中,对刚性接触网设备的运用及检修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铁路市场     
德国铁路计划购置接触网检测车2008—2010年,德国铁路(DB)计划购置8台自行式标准结构的接触网检测车,至2014年再购置14台同类型的接触网检测车。该接触网检测车走行速度为140km/h,根据需要可提高到160km/h,作业时最高速度10km/h(附挂重量50t),使用单独的发动机,在线路上运行时可附挂重量150t。该接触网检测车采用具有过滤有害微粒(炭黑)功能的柴油机,  相似文献   

9.
谢军 《铁路航测》2014,(3):111-113
以速度目标值160km/h为探讨对象,提出了几种解决小断面盾构隧道内接触网的悬挂方案。  相似文献   

10.
渝怀线单线隧道140km/h接触网悬挂方案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渝怀铁路单线隧道净空较低,机车高速运行时如何改善隧道内接触网系统的弓网关系,经与传统的隧道接触网水平悬挂形式比较,提出了在140km/h速度段单线隧道接触网悬挂的应对方案及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域快轨新机场线关键技术及建设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机场线是北京2016调整版建设规划中批复的项目,其定位为连接北京新机场和中心城的轨道交通快线,实现中心城与新机场之间"半小时"通达。新机场线从技术特征角度属市域快轨,从服务特征角度属机场专线。通过对机场客流特征的分析研究,从时间目标和服务品质两方面提出新机场线建设的顶层目标需求。以顶层目标和线路特征为基础,对线站位方案、速度目标值、系统制式、线路设计标准及盾构选型等关键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进行论证研究,确定新机场线在新机场、团河、草桥共设3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为160 km/h;选用AC25k V供电制式的市域车型;地下区间选用外径8.8 m单洞单线的盾构。  相似文献   

12.
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加强了南京与镇江南部联系,使得句容快速融入南京中心城区,是介于城际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形式。速度目标值是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标准中的核心指标,它与工程的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及投资联系密切。结合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的功能定位、客流特征、时间目标、线路平面条件、车站分布情况及工程造价,分析100、120、140 km/h速度目标值与本工程的适应性,选取120 km/h作为本工程的合理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多条线路速度等级达到120km/h,架空刚性悬挂弓网系统因共振导致受流质量下降的运行区段时有出现,因而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跨距值的设计选用变得相当重要。结合架空刚性接触网模态分析、弓网动态接触压力频谱分析,阐述了设计时速120 km线路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跨距选择为8 m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工程设计速度为160 km/h,突破了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规定的速度范畴,既有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已无法满足本工程高速行车的需求。同时,本工程还存在通过地段人工地物复杂多样、人员疏散性要求高、建设工期紧张等问题,给轨道系统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没有设计先例、没有规范遵循的情况下,采用"城际"标准与"地铁"标准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设计了适用于不同地段的轨道系统结构形式,提出了基于轨面平顺性控制的成套技术方案。北京新机场线的成功开通运营表明,采用"城际+地铁"相结合的方法可解决更高速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系统结构的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等设计问题。该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类似线路提供设计范例,同时也为市域快线及市郊铁路轨道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市域快线的规划设计以引导市域快线健康有序发展,分析轨道交通的分层体系以及各分层的相互关系和所处的位置,并对容易混淆的地铁、市域快线、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制式进行技术参数的详细对比分析。明确市域快线的属性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市域快线位于市区的线路和市区外围的线路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及技术特征。确定市域快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首次提出速度效率的概念,且市域快线应根据速度效率和站间距、旅行速度的关系来选择速度目标值,并明确了市域快线最高运行速度与站间距、速度效率、旅行速度之间的制约关系,市域快线要提高旅行速度应提高速度效率,而不仅仅是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供电制式包括DC750 V接触轨供电、DC 1 500V接触网供电和DC 1 500 V接触轨供电等3种方式.就接触轨和接触网两种供电方式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认为DC 1 500 V接触网方式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的应用情况、设计原则、技术参数,通过对柔性架空接触网、刚性架空接触网、接触轨3种形式在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情况,说明这3种形式的技术成熟可靠,应结合城市规划、安全防护、经济投资、运营方式、线路特征等进行合理选择,并提出广州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形式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北京新机场线是我国首条时速160 km的地铁线路。为保证前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要求,并为中后期运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城际铁路动车所设计标准选用了9号道岔。国铁50 kg/m钢轨9号道岔尖轨跟端为活接头式,容易产生病害且难以整治,为此研发了新型道岔。新道岔转辙器采用弹性可弯式尖轨,彻底消除了活接头病害;同时,对辙叉跟端进行了优化(采用夹板连接),选用33kg/m槽型护轨,基本轨内侧采用弹性扣压,提高了车辆段道岔的通过速度(侧向通过速度由25 km/h提高到35 km/h),保证了道岔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市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采用基于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1平台的点式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其区间通过信号机的布置原则对行车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以最高限速120 km/h的市域轨道交通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并确定了不同站间距情况下的区间通过信号机的布点原则,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轨道交通13号线贯穿中心城区连接新机场同时又串联温江、简阳新城、空港新城等外围组团,全长接近100 km,是一条兼顾城区和市域功能的快线。以13号线为例从两方面的约束出发:一是选用较高速度目标值来节省全线旅行时间,二是不同的站间距对速度目标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满足时间目标为目的,考虑对速度目标值选取影响的大小,选择站间距的匹配性、时间目标的适应性、车辆购置费、线网适应性、能耗、土建工程等方面进行比选,通过综合分析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各方面的比选结果最终确定全线选用140 km/h的速度目标值,在城区范围内按100 km/h限速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